如何在关岭地区实现生姜地膜拱棚高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4:35 3

摘要: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辛辣香料和药用植物,通常被用作调味料和中草药,具有辣味芳香的特点,因其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解毒等多种药用价值,被普遍用于烹饪和中药制剂中。中国的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创新,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

如何在关岭地区实现生姜地膜拱棚高产?

陈永坤

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辛辣香料和药用植物,通常被用作调味料和中草药,具有辣味芳香的特点,因其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解毒等多种药用价值,被普遍用于烹饪和中药制剂中。中国的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创新,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我国生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生姜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生姜的种植已经逐渐扩展到山东、贵州、河南等地区 。关岭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 15~20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 1 000 mm 以上,且分布均匀,阳光充足,为生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光照条件,有利于根茎的形成和香味成分的积累,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关岭地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土壤的 pH 值在 5.5~6.5 之间,呈微酸性,有利于生姜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为生姜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利于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关岭地区的高海拔地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当地气候具有较大的温差,为生姜的生长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姜根茎中挥发油和芳香物质的积累,提高了生姜的香味特性,增强了其药用和调味价值。

关岭地区在生姜种植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当地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生姜的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关岭地区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生姜产业的发展,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推广优良品种、建立生姜加工企业等方式,促进了关岭地区生姜产业的快速发展。

1 生姜地膜拱棚高产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关岭地区通常种植坡贡小黄姜。坡贡小黄姜是关岭地区特有的生姜品种,色泽鲜美,姜油含量高,辛辣味适中,共有 100 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受到市场认可。目前坡贡镇姜农超过4 000 户,种植规模超过 400 hm 2 ,年产量达 1.2 万 t,667 m 2 纯利润达到 5 000 多元。

1.2 选地与整地

选地与整地是确保生姜高产优质的关键步骤。种植地时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pH 值适宜的土地,土壤 pH 值应在 5~7 之间,呈微酸性到中性,选择有一定坡度的地块,避免积水导致生姜根系受损,同时避免选择前茬作物为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并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或连作发病地,最好选择前茬作物为葱、蒜和豆类等作物的地块。种植前采用喷洒农药或物理灭菌的方法对田块进行消毒,以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并彻底清理前茬作物的残体,以减少病虫害的残留,然后进行土壤深翻,翻耕深度 25~30 cm,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生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整地的同时施入适量肥料,调整土壤的养分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667 m 2 可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 5 000~8 000 kg 或优质商品有机肥 500 kg,以及复合肥 20 kg 作为基肥 [4] ,确保生姜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1.3 种植方法

关岭地区一般在 3 月下旬—4 月上旬播种,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生姜的生长。播种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姜块作为种姜,使用波尔多液浸泡10 min 对种子进行催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时采用开沟条播的方式,先按照预定的行距挖好播种沟,然后将姜块整齐地摆放在沟内,种姜芽眼朝上,平放或稍微倾斜放置于土壤中,株距为 20~25 cm,行距为 30~40cm,每穴放 1~2 块种姜,播种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 4~6cm 厚的细泥土,将姜块完全覆盖住,防止姜块松动,然后浇透底水,确保土壤湿润,为生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在生姜生长期间,适时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满足生姜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1.4 搭建地膜拱棚

地膜拱棚能够为生姜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有效控制土壤湿度和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生姜的产量和质量。搭建地膜拱棚时,根据生姜的种植密度和地块的宽度确定拱棚的宽度和高度。通常情况下,拱棚宽 2~3 m、高 1.5~2.0 m,根据确定的尺寸 搭建拱形支架,一般选择具有抗腐蚀和抗老化的镀锌钢管,能够长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搭建好支架后铺设地膜,需选择透光性好、质地均匀的优质地膜,铺设时保证整齐、无褶皱,固定牢靠,可以使用夹具、夹子、土等固定地膜在拱棚结构上,以防止风吹雨淋时被吹起或损坏,最后根据需要设置通风口和温度调节装置,保持拱棚内温度适宜。

2 生姜种植管理措施

2.1 水肥管理

关岭地区通常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土壤通常以黏土质和砂壤土为主,在灌溉管理中,需要结合气候条件,同时考虑土壤保水性和排水性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避免出现水分过剩或缺乏的情况,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生姜在发芽期、旺盛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需要确保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在关岭地区,通常在春季播种后、生姜开始发芽时,就需要进行第一次灌溉,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之后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土壤板结,或水分过少影响根系发育。生姜进入生长旺盛期时,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生姜的根系附近,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综合考虑天气、土壤湿度和生姜生长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确保生姜在生长旺盛期得到充足而均匀的水分供应。生姜进入成熟期后,可适当减少灌溉量,降低土壤湿度,促进姜块的成熟和干燥,防止水分过多导致姜块腐烂。在关岭地区,土壤通常以黏土质和砂壤土为主,保水性较好,灌溉时保证土壤湿润至根系深度,但不积水,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和根系缺氧。灌溉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促进生姜根系的生长。同时确保灌溉的均匀性和有效性。

在关岭地区,土壤通常比较疏松肥沃,但由于生姜对养分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定期施肥,以提供足够的营养。一般而言,生姜的主要营养需求包括氮、磷、钾等。钾可以提高生姜的抗病性和耐旱性,磷则有助于根系的生长,氮则是生姜植株生长所必需的基本养分。在施肥时,可以选择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有机肥包括腐熟的有机物质、动物粪便等,可以改善土壤的质地和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土壤的肥力。有机肥可以在生姜种植前施用,以提前为生长提供养分 。而无机肥则更侧重于提供特定的营养元素,可以根据生姜植株的生长情况来选择搭配施用,避免养分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在施肥管理中需要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法。在生姜的幼苗期,由于植株较小,对养分的需求相对较低,宜以轻肥为主,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烧苗,可以选择稀释 后的腐熟人畜粪水或沼气液肥进行追肥,既满足了生姜生长的需求,又避免了肥料浪费。在生长期间,可根据土壤和植株的需求定时施肥,一般情况下,667 m 2 施用复合肥 50~60 kg,分多次施用,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的肥力过剩或缺乏问题。在生姜收获期前,还要根据生姜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施肥,以确保生姜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2.2 病虫害防治

生姜常见的病害有姜瘟病、姜腐病、姜锈病等,通常由细菌或真菌引起,危害生姜叶片或者根茎,影响生姜产量及质量。通常在种植时选用健康种子,并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确保种子的健康性;定期清理田间杂草,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另外,采用轮作栽培和间作种植,减少病害传播的可能性。若发病严重,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对于姜瘟病,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硫酸铜等药剂进行喷洒或灌根;姜腐病发病初期,应及时清除病株,并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洒植株;姜锈病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并用粉锈宁等药剂喷洒植株。

生姜常见的虫害有姜螟、姜蚜、姜蓟马等,会吸食植株汁液,造成叶片卷曲、植株生长不良。虫害较轻时,通常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可以使用性诱剂、灯光诱捕器或黄色黏板诱捕成虫等;虫害严重时,采用化学防治,在姜螟幼虫低龄期,使用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喷杀;防治姜蛆时,可在播种前用 1.8%爱福丁乳油 1 000 倍液浸泡种姜 5~10 min,以杀死姜内害虫;防治姜蓟马时,可喷洒 2.2%甲维盐 5 000 倍液。生姜种植中,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同时需加强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和防治,一旦发现病害,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和治疗,以避免病害扩散。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障生姜种植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收益的增加。

2.3 田间管理

除了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外, 生姜种植后还应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如培土除草、生长调控、温度控制等。生姜种植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残株败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适时进行培土和除草工作,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减少杂草对养分的争夺 。在生姜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在生姜播种后至出苗前,应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促进生姜早出苗、出壮苗。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和生姜生长需要适时通风降温,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导致生姜徒长或烧苗。生姜生长后期应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温度,避免生姜受到高温胁迫 。另外,要定期对生姜进行整枝整叶,促进养分的合理分配,增加产量;为防止植株倒伏,可以搭建支架,提高生姜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2.4 收获与贮藏

关岭地区一般在霜降前后采收生姜。每年的 12 月份,应选择晴天进行并尽量在一天内采收完毕,大多采用联合采收方式,采收完后,如卖不出去,需贮藏在地窖里。由于关岭地区气候湿热,贮藏过程中常出现霉变、水分流失和品质下降等问题。贮藏时,应选择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控制温度和湿度;生姜贮藏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65%左右,温度保持在10~15℃,避免霉菌滋生。在贮藏过程中,还要注意分类贮藏,将不同品质、不同成熟度的生姜分开贮存,避免互相污染,保持品质;要及时清理受损或已腐烂的生姜,以免影响整批存储;也可采用保鲜膜覆盖生姜,增加密封性和保湿性,进一步延长生姜的保鲜期;还可尝试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或微生物制剂进行处理,抑制霉菌生长,延缓生姜腐烂速度。

3 结语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未来关岭地区的生姜种植有望实现更加高效、环保和优质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关岭地区的生姜种植面积已接近 2 000 hm 2 ,产量达 6 万 t,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及市场需求的提升,关岭地区将进一步加强生姜种植的科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品种改良和优化、实施标准化种植和管理、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推进产销对接等措施,不断提升生姜的产量和品质。未来通过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探索生姜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生姜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户和整个农业产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