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食能让人长得更强壮?小麦的潜力远不止如此

摘要:稻子一般是初夏播种,初秋收获,有的地方是两季稻,春末播种,夏季收一次,然后再播种,到深秋再收一次,所以稻子生长的周期比较短。

大米、面粉,是咱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前面我们已经讲了许多有关大米的讲究。今天再来讲一讲磨面粉用的小麦。

小麦,性味甘温,具有补虚,养肠胃,可强筋壮骨。

麦子和稻子的作用相似,但麦子强筋壮骨的力度更为突出。这是因为麦得四季之气。

稻子一般是初夏播种,初秋收获,有的地方是两季稻,春末播种,夏季收一次,然后再播种,到深秋再收一次,所以稻子生长的周期比较短。

而麦子不是这样,麦子是深秋播种,经历一个冬天,再经历一个春天,到了初夏时才收获,麦子得到了一年四季之气,所以它对人体的补养作用比稻子要多一些。

所以,爱吃面食的北方人大体上确实比爱吃稻米的南方人要强壮。即便同在南方,喜欢吃面食的人身体也相对结实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其实也有麦子,只不过质量没有北方的好。南方麦子,比较黏腻,容易助长湿热。

如果得了时令病,例如疟疾、痢疾、黄疸、肝病、胃病的人,吃面食就要注意一点:最好是吃陈年的麦子,因为当年的新麦湿热、黏腻之性更强,吃后容易引发宿疾。

关于小麦,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就是精制过的面粉,很少有机会看到整颗的麦粒了,其实小麦还有很多潜力没发挥出来呢。

麦麸清火,麦仁入心

麦子磨成面粉,要把外面的一层皮碾掉,这一层皮叫麦麸

很多中药都要用麦麸来炒,因为麦麸是凉性的,能够夺掉一些药的燥热之性,同时麦是入脾胃的,让这些药得一些谷气,更容易与脾胃亲近,更好的发挥健脾和胃的作用,例如炒白术、炒苍朮,都是用麦麸来炒的。

麦麸还可以做成一个薄薄的褥子,给长期卧床的人使用。长期卧床的人,容易生褥疮,有的人甚至皮肤溃烂,痛不能卧。

麦麸性凉,可以夺掉伤口上的浮游之火,可止痛,而且麦麸非常软,病人躺上就不会太痛太烦了。所以,病人卧床的时候可以躺在麦麸包上,又软又清火,还有通透性,这样褥疮就容易好了。

麦为心之谷,麦仁是入心的。有一个经方甘麦大枣汤,它的成分是:甘草、麦、大枣,主治妇人脏躁。

脏躁,一般指女性到了49岁前后出现心烦、燥热、脾气大等症状。麦皮在麦子的表层,它会走人体的体表,且性凉,所以能清体表的浮游之热;麦仁则能补中和胃,入心安神。这个方子里,麦仁和麦皮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浮小麦止汗

浮小麦,在我写的另外一本书《思考中药》中介绍过。它具有除骨蒸劳热、止汗的作用。

把麦子倒进水里,浮在水面上的是不饱满的,这种麦子就是浮小麦。之所以不饱满,是因为麦子在灌浆的时候没灌饱。如果用它来碾粉,出粉率就低,粉的质量还不好。但是,它入药止汗的作用却非常好,所以浮小麦倒成了一味中药。

因为汗都由体表出,浮小麦皮多,走表走得多,且汗为心之液,麦为心之谷入心,所以浮小麦能治汗的理论是这样的。

实践中,浮小麦治汗的效果确实好。理论和实践结合,作为中医的一条治疗经验就固定下来了。

炒稻麦芽有生发之气

最后我们再介绍一下炒稻麦芽,就是将刚发一点的谷芽和麦芽晾干,然后炒黄。稻芽麦芽刚刚发出来就把它炒了,这样就把它固定在刚刚发芽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最有生发之性的。

所以有些病人不想吃饭,可以用炒稻麦芽唤醒病人的脾胃之气增进其食欲

有生发之气,便可以疏肝,有些病人脾胃虚弱且肝郁特别重,如果用柴胡怕出问题,可以用炒稻麦芽。

以上这些内容都节选自小程序【唐略讲堂】《医道饮食》音频讲座,从中医角度告诉你怎么吃才好。内容涵盖餐桌上会出现的各种食材,包括不限于米面粮油、蔬菜瓜果、水乳茶饮、水产禽兽等。推荐给每家每户的掌勺人

来源:魅力舞台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