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劳模”的故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5:38 2

摘要:幸福需要汗水浇灌,理想依靠奋斗实现。近日,阳春市马水镇潭武村委会新岗村农民周列获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连铸工、首席技师郭春光和阳春市唐羽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羽入选广东省劳动模范,成为阳春广大奋斗者的代表。

南方阳春

2025年05月20日 22:58 广东

幸福需要汗水浇灌,理想依靠奋斗实现。近日,阳春市马水镇潭武村委会新岗村农民周列获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连铸工、首席技师郭春光和阳春市唐羽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羽入选广东省劳动模范,成为阳春广大奋斗者的代表。

他们有的奔走在田野乡间,用脚步丈量广阔土地,以汗水浇灌绿水青山;有的埋首于繁忙车间,奋斗在生产一线,以创新助力产业发展;还有的扎根于故乡基层,联农带农服务群众……

他们的动人事迹,正是阳春全市上下积极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助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缩影。近年来,阳春市在全市大力营造爱岗敬业、不畏艰难、争创一流、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广大奋斗者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涌现出一个个先进事迹。

全国劳模周列:

从养猪能手到致富带头人

在阳春市马水镇潭武村,提起周列的名字,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这位“60后”普通农民,用20余年的坚守与创新,从一名养猪场个体户成长为带领农户致富的合作社领路人,用实干书写着新时代农民奋斗圆梦的精彩篇章。

1998年,当许多农户还在传统种植业中摸索时,周列敏锐捕捉到了生猪养殖的市场潜力。只读过高中的他,白天是猪仔的“保姆”,边观察边记录,晚上又当回学生,就着一盏灯研读养殖技术书籍,甚至自费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引进科学饲喂方法和疫病防控技术,他的养猪场很快实现盈利,步入正轨。

2010年,周列将目光投向产业链延伸,在河口镇创办龙门养殖场,扩大规模,发展生猪与塘鱼综合养殖。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扎实的技术积累,他的养殖场年销售额迅速增长,每年出栏商品猪2000多头,年产值400多万元,年出售鲜鱼100多吨,销售额达60多万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

阳春市马水镇潭武村新岗自然村有养猪的传统,但当时散户养殖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弱。作为阳春市养猪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列秉承技术共享的理念,积极组织会员开展技术培训、咨询与指导。2013年,他牵头成立阳春市金源养猪专业合作社。“这下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周列脚下生风,更坚定地推动养猪、养鱼技术创新。在他带领下,农户收入提高,金源养猪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全省示范合作社。

此外,周列还与协会、合作社的养猪骨干合作,创新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这改变了单打独斗的养殖模式,合作社直接与全国各地的猪、鱼饲料生产厂家联系,扩大优质货源,实行货比三家,充分利用统一集中采购、大额采购的优势,争取到最优惠的进货价格,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猪、鱼品质上去了,销售价格也实现了上扬。在生产最高峰的2018年,250户会员(社员)年增收3200万元,每户增收12.6万元。

猪场对周列而言,既是自己的实践地,也是他试新的“试验田”。有什么新品种、新技术他总是先在自家进行试养和试用,确认其可行性后再向广大会员(社员)推广。2022年,他引进新丹育系列种猪,通过对比,证实其产仔量提升30%,日增重量也比旧品种提高25%以上。目前新丹育种猪已在60多个养殖场推广,年增效益超2000万元。

针对环保痛点,他采用“沼气+养殖”系统,将猪舍的猪粪通过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日常生活所需,大大提升粪污处理效率,变废为宝。水产养殖方面,他示范推广了3个新的水产品,以自己的养殖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户。在他的带领下,会员(社员)的养鱼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周列关心有困难的乡亲,经常抽空到困难会员(社员)家中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如发现有技术、资金困难时,他会悉心指导,或协助其贷款,有时还会自掏腰包,接济困难乡亲。在公益事业上,他带头捐款支持建桥修路,每逢“六一”儿童节都为当地小学捐款赠物、每逢佳节上门慰问五保户等,累计捐赠款物价值130多万元。

深耕养殖业多年,周列深知,任何成功的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支撑。为此,周列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结合阳春实际,组织专家编写《养猪防疫手册》等5种实用技术手册,累计发放8000余册;同时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班和科普活动,惠及1500余人次;近3年来,周列累计完成对2000多人次的技术指导。此外,周列经常组织会员(社员)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效提升了大家的养殖技术水平。

站在新起点,周列对多年辛勤耕耘的事业充满信心。他坚信,在“百千万工程”的大舞台上,广大农民必将创造更多奇迹。

省劳模唐羽:

从“网红主播”到新农人

“这个狗仔豆米粉的外包装,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上面除了有阳春的春湾石林、高村风车、鱼王石等元素外,还有阳春的历史文化介绍……”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阳春市春湾镇高村的唐羽农业专业合作社时,负责人唐羽热情地介绍起了合作社的“明星”产品。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形象亲和、干劲十足的年轻小伙,已经是阳春市“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运营推广基地、阳春市春湾唐羽影视传媒工作室、阳春市唐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并且在多个自媒体平台拥有超过500万粉丝,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大网红”。

近年来,唐羽通过自媒体创业起家,从宣传家乡阳春的风土人情、美食土产、文旅特色,到带货助农、电商培训、发展产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家乡发展作出了贡献。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唐羽更是紧抓机遇做大做强,逐步完善种植、加工、设计、营销全产业链,全力打造农业品牌。“我回乡创业,也是因为厌倦了大城市的繁忙节奏,想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唐羽介绍,2017年,他辞去深圳月薪过万的工作,回乡进行自媒体创业时,他的家人并不支持。“前一两年,因为没有什么明确的思路,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

不过,唐羽并没有放弃。2018年,短视频平台兴起,这让陷入迷茫的唐羽有了新方向。他发现,乡村生活题材很受欢迎,于是开始创作农村美食短视频。钵仔糕、艾糍、麻角、鸡骨草、五味子、香蕉……那一年,唐羽踏遍阳春各镇,粉丝量涨到22万。

影响力变大后,唐羽发现,借助网络可以帮助家乡的农产品拓展销路,于是开始转向电商直播事业。他辗转于阳春市各地,通过精心准备文案、努力策划活动,将原本可能烂在地里的沃柑、淮山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更真实地展现农产品,我们把直播间从室内搬到了田地。通过多机位、多灯光切换,努力为观众呈现最佳效果。”为了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唐羽不仅展现产品的烹饪食用过程,还将精心准备的农业文化故事讲述给观众。随着唐羽的粉丝量不断增多,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有时可达近百万元。

然而,因为在带货品种上没有考虑周全,唐羽也曾遇到挫折。例如,他记得有一次带货卖了6000多斤番石榴,因天气影响,消费者收到时口感发生了变化。虽然已马上停止销售,但依旧损失巨大。

“这也让我感觉到自己做产品的必要性。”2021年起,除了为他人直播带货,唐羽还把目光瞄向了狗仔豆。“狗仔豆在阳春种植历史比较长,难度不高,但销售难度大,而我正好具备营销渠道,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说干就干,2021年起,唐羽在高村种植了30亩狗仔豆示范基地,并带动农户参与种植近200亩,他的狗仔豆文化创意展销中心目前也已投入使用。

近年来,唐羽持续开展各种助农助销活动,每年带货销售超过千万;他还积极参与阳春市农村电商公益培训,覆盖5000人次以上。“现在的每一天,我都感到十分充实。”唐羽说,从农产品直播带货,到自主创立品牌研发产品,他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网红”正能量形象打造成为农业品牌,为阳春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带动家乡群众增收致富。

省劳模郭春光:

从普通技工到行业标杆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阳春新钢铁”)连铸工、首席技师郭春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用三十余载岁月在火红炼钢炉旁谱写人生传奇、刷新全国纪录,为重大工程锻造“钢筋铁骨”。

从事钢铁行业以来,郭春光一直致力于连铸机改造,逐步提升连铸拉速,并不断刷新全国纪录,达到了5.73米/分钟的新高度,为企业改善工艺、提升效率作出了贡献。

近日,记者走进炼钢厂区看到,机械轰鸣声中,郭春光正手持图纸指导徒弟关于新建LF炉上料系统相关知识。安排好工作后,郭春光便戴上安全帽深入厂区工作。炼钢厂内炙热难耐,郭春光却似乎习以为常。作为企业连铸技术领军人,他的工作日常总在技术研讨与产线巡查间切换。安全帽下那张被钢水映红的面庞,镌刻着三十余年与连铸设备较劲的印记。

“‘连铸’,顾名思义就是连续不断地将钢液凝固成铸坯,它是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的工艺。连铸机是把高温的液态钢水,通过结晶器快速冷却,形成特定规格尺寸钢坯的综合性设备。”向记者讲解连铸工艺时,郭春光侃侃而谈,“拉速是衡量连铸机生产效率的重要参数,拉速越高,表示每单位时间内拉出的钢坯越多。”

郭春光自2009年调任阳春新钢铁后,负责建设连铸车间。连铸车间负责将液态的钢水生产成固态的钢坯,是钢铁生产线的中间环节。当时,车间里小方坯连铸机的拉速只有每分钟2米,效率过低,既难以承受上游钢水的“投喂”,又难以满足下游工序的需求,成了生产线的瓶颈。

为了克服短板,十余年来,郭春光尝试了各种方法提高连铸机的拉速,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将眼光打开,与国内大型钢铁公司和研究所合作,共同攻克难关。

从2米、3米,到3.5米、4米……在阳春新钢铁,连铸技术的新纪录不断诞生。2019年7月,郭春光又成功将连铸机拉速提升至每分钟5米,创造了当时小方坯连铸拉速全国第一的成绩。

在郭春光带领下,历时15个月、完成多个项目改造和优化后,2020年,阳春新钢铁连铸机实现了每分钟5.73米的超高拉速,打破了此前自身保持的全国纪录,实现历史性突破。

技术的进步,也让企业钢铁产品质量更优,甚至为国家重大项目锻造“钢筋铁骨”。去年6月30日,被誉为“世纪工程”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在这个历时7年、“史上最难”跨海集群项目中,阳春新钢铁累计供应“湘钢牌”高强钢筋约20.15万吨,以优越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赢得了项目建设方的高度认可。其中,也有郭春光的一份努力。

目前,阳春新钢铁的高拉速技术是同类行业标杆。“在连铸工艺的探索之路上,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接力前行。”在郭春光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连铸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之中,为国产连铸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传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作为企业技术骨干,郭春光坚持“项目育人”新人培养机制。通过带领团队成员参与设备改造实践、参与项目的研发和实验,郭春光助推年轻工程师迅速掌握技术要诀、提升创造性思维。

“郭春光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师父,在工作中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连铸新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同时,他也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的技术理论与经验传授给我们,鼓励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都很愿意向他学习。”阳春新钢铁炼钢厂生产技术管理室副主任孙坤说。

从普通技工到行业标杆,郭春光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面对未来,他说:“技术革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在提升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持续领跑。”在钢花飞溅的车间里,这位钢铁匠人正带领团队向着更高目标进发,努力为“中国制造”锻造更坚实的脊梁。

【来源】南方+

来源:南方阳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