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日的午后,暑气裹挟着困意袭来,眼皮上仿佛压上了几斤大石头般沉重。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夏日的午后,暑气裹挟着困意袭来,眼皮上仿佛压上了几斤大石头般沉重。
但这一点都不影响新茶友小林兴致勃勃地拆开一包今年的白毫银针,信誓旦旦地要泡出一壶“清甜鲜爽”的茶汤。
温水刚注入盖碗,可以闻到清新的茶香,入口后茶汤却寡淡得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喝了一口茶味白开水。
“怎么回事?“茶友小林不解地挠挠头。
“不是说新白茶只能用温水泡嘛?”他疑惑地翻出手机搜索,满屏的“低温快出”攻略让他愈发迷茫。
“孩子,回家吧孩子。”另一位茶友小欧忍不住模仿最近考研界爆火的网红刘晓艳老师的经典名句,打趣他道。
“不要开我玩笑了!好大哥,快告诉我这是什么原因!”小林眨巴着他的水汪汪的狗狗眼,可怜兮兮地看向小欧。
“哎呀,是水温啦,泡茶要用沸水泡!”
茶友小欧拿起烧水壶,重新烧了一壶水。
“看在你都叫我大哥的份上,我就好好教教你新白茶的正确泡法吧!”
以上这一幕,你是否也似曾相识?
毕竟在白茶的江湖中,“新茶需低温快出”的传言流传已久,但真相究竟如何?
今天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2》
低温快出的谣言,其实是劣质茶的遮羞布。
这类茶因工艺粗暴,内质不足,根本经不起沸水的考验。
一旦被沸水冲泡,它们的叶底就会变得软烂、汤色变得浑浊、出现明显异味等,种种缺陷暴露无遗。
无良商家为掩盖真相,便鼓吹“低温冲泡”,以温水延缓茶叶内质的释放,制造“醇和”的假象。
真正产自高山茶区的优质白茶,芽叶肥厚、白毫密布,天然耐高温。
而产自平地茶区的平地茶、粗制茶因内质单薄、工艺粗糙,因此品质相对高山茶叶来说较劣质。
用沸水冲泡容易析出过量的苦涩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等。
许多商家为“保命”,宁愿让消费者喝到寡淡的茶汤也不愿砸自家的招牌,索性就误导消费者降低水温冲泡。
在互联网的飞速传播下,“低温快出”的言论自然不胫而走,新茶客们自然十分容易被洗脑。
其实“快出”是没问题的,好茶不闷泡,因此要做到快速注水出汤。
有问题的是“低温”,它并非新白茶的“真谛”,而是劣质茶的生存策略。
《3》
沸水是好茶的试金石,品质好的新白茶应该要用沸水冲泡。
众所周知白茶有低、中、高三个沸点层次的芳香物质。
用沸水冲泡,可以做到省时省力,一步到位地激发新白茶所有沸点层次的芳香物质。
毕竟优质白茶的内质丰厚,高沸点香气物质需100℃的水温才能充分释放。
温水冲泡的茶汤香气浅薄,如隔靴搔痒;沸水则能唤醒毫香、花香、嫩香交织的层次感,泡出来的汤感也更醇厚。
有时候新白茶泡出来苦涩难下咽,可不能把“黑锅”甩给水温!
新白茶泡出苦涩感的主因是,浸泡时间过长,是时间的锅。
因为优质新白茶的内含物质活跃,沸水注入后若超过8秒还未及时出汤,那么就大事不妙了。
茶多酚与咖啡碱会猖狂地招摇过市,这两种物质一旦过量析出,就会掩盖茶汤本身的鲜甜,并且加重苦涩感。
反之,倘若做到快出水,在5-8秒之间,就能平衡滋味,将苦涩化为回甘,立显鲜爽。
用沸水快出后的茶汤清澈透亮,香气高扬,入口鲜甜带微涩,回甘迅速。
反观温水快出后的茶汤,茶汤浑浊,香气沉闷,且寡淡如水,尽管久泡后有一些滋味,但也是反生酸涩。
所以,高温快出才是泡新白茶的“真谛”所在!
《4》
接下来带你解锁冲泡新白茶的正确姿势:
首先是准备茶具,建议准备一只白瓷盖碗。
因为白瓷盖碗不仅物美价廉,而且不吸味吸色,还方便茶客观察叶底。
容量建议选择110ml的,毕竟这个容量适合绝大多数的人。
其次是取茶称重,建议称出5克的干茶。
茶水比1:22是泡白茶的黄金比例,你可以喝到滋味最好的茶汤。
用沸水烫热茶具,投入干茶后轻摇盖碗,趁热嗅闻毫香与清甜。
接着是注水技巧,提着烧水壶沿杯壁环冲,尽量避免直冲芽叶,尤其是白毫银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茶形。
注水姿势也是十分值得练习的,毕竟姿势练好之后,有可能会收获小迷弟和小迷妹。
水位的把控也很重要,环壁注水时,要注意当注水线接近碗沿线时,就快速合上盖子、做到快进快出、控制出汤时间、不闷泡坐杯。
出汤的时间,前5泡注水后建议立即出汤,时间大概在7-8秒。
第5冲之后就可以视情况而定适当延长出汤时间了,从第6泡起就可以逐次延长5秒出汤的时间。
优质的新白茶甚至可用沸水冲泡10道以上,并且泡后的尾水清甜如冰糖水。
《5》
那日,茶叶小林按茶友小欧教的的方法用沸水重新泡了一遍茶。
沸水倾泻,白毫银针在盖碗中翩跹起舞,5秒出汤,茶汤入口的瞬间,他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原来这才是新白茶的本味!”
茶的品质,从不会因水温而改变,正如人生的是非,终会在时间里沉淀。
若一杯茶需靠“低温”粉饰太平,不如换茶,换心境。
温馨提示:若你的茶经不起沸水考验,或许该思考:是水温错了,还是茶选错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