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与喝水有关?医生强调:高尿酸患者,喝水切记“4个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4:1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我爸这一年查出高尿酸,医生说要多喝水,结果他每天拿着矿泉水瓶灌,尿酸反而更高了,这怎么回事?”

这不是个例。很多人一听“高尿酸”,第一反应就是“喝水、排尿、排酸”,但你可知道,喝水喝错了,反倒可能让你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高尿酸到底跟“喝水”有多大关系?怎么喝才是真正“对症”?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

高尿酸,早就不是“富贵病”了

在门诊接诊中,我常听到有人自嘲:“医生,我这是吃得太好了吧?现在年轻人都得‘富贵病’了。”其实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的数据,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超过13%,在一线城市甚至逼近20%,而且呈现“年轻化、女性化”的趋势。高尿酸早就不是“有钱人”的专属,而是全民健康问题。

高尿酸,学名叫“高尿酸血症”,说白了就是血液里的尿酸水平超过了正常值。尿酸是什么?是我们身体在分解“嘌呤”时产生的一种“代谢垃圾”。

正常人每天都在产生尿酸,也不断排出,但一旦代谢失衡或排出受阻,尿酸就会在体内“打转”,久而久之,沉积在关节、肾脏里,形成结晶,引发一系列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痛风,一种被称为“疼到想撞墙”的关节炎。可怕的是,高尿酸不仅仅伤关节,它还是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的“好兄弟”,常常联手“搞事情”。

喝水真的能降尿酸?还得看怎么喝

说实话,“多喝水”确实是高尿酸患者的基础管理手段之一。水可以稀释尿酸,促进肾脏排出,理论上越喝越好。但问题是,很多人“喝水”这件事,做得太随意。

我有一位老病人,60出头,查出高尿酸后非常配合,每天喝水三升,还特意买了个大水壶,定个闹钟按时灌。但三个月后复查,尿酸不降反升,还查出轻度肾功能损伤。

他很迷茫地问我:“医生,我不是一直在喝水吗?”我只能苦笑:喝水这事,讲究的是“方式”,不是“数量”堆砌。

下面这“4个要”,是我在临床上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很多高尿酸患者忽视的关键细节。

要按时喝,不要一口闷

很多人习惯性“憋水”,等到口渴得不行了才猛灌一瓶。这种“突击喝水”,对肾脏是个负担。

肾脏的排泄功能是持续性的,就像下水道一样,你得让它“细水长流”。建议每天分6300毫升左右,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像我那位老病人就是典型的“憋水型”,白天忙一整天,晚上回家才开始猛灌,结果肾脏一夜负担过重,尿酸反而排不出去。

要温水,不要冰水

有些人喝水讲究“爽”,非要加冰。尤其夏天,冰镇矿泉水一口下肚,那叫一个痛快。但你别忘了,肾脏最怕“冷刺激”。

冰水会导致肾血管收缩,尿液生成减少,尿酸排泄能力下降。高尿酸患者喝水,温水是最佳选择,接近体温为宜。

这是我自己也亲身试过的。以前夏天门诊忙,口干舌燥,一瓶冰水下去,虽然解渴,但总觉得肚子胀、尿少。后来换成温水,整个人舒服多了,尿量也明显多了。

要清水,不要“伪饮料”

“医生,我每天喝水很勤的,就爱喝茶、喝汤、喝饮料。”听到这话,我就知道又是个“误区”。

饮料≠水,尤其含糖饮料、果汁、功能饮料等,不但不能帮助排尿酸,反而可能升高尿酸。研究表明,高果糖摄入会刺激体内嘌呤合成,进而升高尿酸水平。

有一项发表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研究指出,每天摄入超过两杯含糖饮料的人群,血尿酸平均值比不喝的人高出约10%左右,患痛风风险上升1.7倍。

高尿酸患者最该喝的,是白开水、淡茶水、淡盐水,不要拿饮料充数。汤也是,特别是火锅汤、肉汤、骨头汤,那是嘌呤大户,一口下去,尿酸飙升。

要看尿量,不要只看水量

很多患者一上来就问:“我每天要喝多少水?”这问题问得不全。喝多少水要看最终“排出多少尿”。

正常成人每天排尿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如果你喝了3000毫升水,结果一天尿不出1000毫升,那就说明水都“堆”在体内了,负担加大,尿酸也排不出去。

建议高尿酸患者每天观察自己的尿色和尿量。尿色清亮、无异味,说明水分充足;如果尿色深、味重,那可能就是喝水不够或者排泄出了问题。

我有个年轻病人,30岁IT男,每天坐办公室吹空调,喝水多,活动少,结果体重上升、尿少、尿酸高。后来我建议他每天记录尿量,并多活动,结果三个月尿酸就明显下降了。

中场插播:一个让人警醒的小例子

说一个真实案例。

我有个朋友,小学老师,女,45岁,平时饮食清淡,但因为常年工作压力大、喝水少,被查出高尿酸。她一开始不信,觉得“我又不吃海鲜、不喝酒,怎么会尿酸高?”

直到有一天,她凌晨突然脚趾剧痛,连被子盖上去都疼得不行,被诊断为急性痛风发作。

她哭着跟我说:“我原来以为高尿酸只是个数字,没想到能疼成这样。”

后来她开始规范生活作息,尤其重视喝水,每天定时定量饮温水,还养成了起床第一杯、睡前一杯的习惯。三个月后复查,尿酸从560降到了420,整个人精神多了,也不怕痛风发作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高尿酸不是“无感症”,更不是“吃货的错”,它是一个“代谢的信号灯”——亮了就要管,越早越好。

高尿酸≠痛风,但痛风≠终点

很多人一听“高尿酸”,立刻想到“痛风”。高尿酸≠痛风,但高尿酸是痛风的前奏。

就像高血糖未必马上得糖尿病,但你不能当它不存在。研究表明,持续高尿酸5年以上的人群,约有20%会发展为痛风,一旦发作,治疗就不再是“生活方式调整”能解决的了。

高尿酸和肾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明确。2022年《国际肾病研究杂志》上有一篇系统回顾指出,高尿酸是慢性肾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尿酸升高会加重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下降。

不要等到“疼了”“肿了”“尿不出来了”才重视,喝水这件“小事”,恰恰是最容易忽视、也最值得坚持的“保命习惯”。

喝水这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说到底,高尿酸不光是“吃出来”的,更是“生活方式失衡”的表现。喝水这件事,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花点心思、养成习惯。

别小看“水”这件事,它是最便宜的“代谢调节剂”,是身体最好的“清道夫”。只要用对方法,它比任何药物都安全、都有效。

记住那“4个要”:要分时段喝、要喝温水、要喝清水、要看尿量。看似简单,却是你和痛风之间最实用的“防火墙”。

高尿酸不是人生的终点,但如果你忽视它,它可能就是你健康的拐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11):885-893. [2]张志刚,黄晓东,孙红.含糖饮料摄入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3):231-235. [3]李学军,王文娟.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肾病杂志,2022,42(6):478-483.

来源:纽小澳健康小护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