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建六局天津财经大学新建学生宿舍及配套工程项目部联合启动“螺锁式连接混凝土实心异形方桩施工技术”专题实践教学活动。双方通过打造“沉浸式工地课堂”,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启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盛宴。
本报讯(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王东辉)日前,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建六局天津财经大学新建学生宿舍及配套工程项目部联合启动“螺锁式连接混凝土实心异形方桩施工技术”专题实践教学活动。双方通过打造“沉浸式工地课堂”,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启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盛宴。
沉浸式工地课堂:从图纸认知到工艺掌控的跨越
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吴秀宇、校园建设处副处长刘尚的带领下,30余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走进新建3号宿舍楼施工现场,以“理论+实操+数据”三维一体的模式完成技术学习。通过可视化案例解析,学生系统掌握螺锁式连接异形方桩的结构优势及施工难点,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在项目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桩基静压施工,从定位放线到压力值精准调控,零距离体验智能建造技术对施工效率与精度的提升。
校企“双导师”模式:贯通专业培养与职业发展
此次教学创新采用校企“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企业技术导师与校内学术导师。中建六局项目部负责人董健表示:“项目部选派技术、安全、质量三类实践导师全程指导,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壁垒,助力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工艺、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搭建起贯通专业培养与职业发展的桥梁,助力学生实现精准择岗与高质量就业。”
吴秀宇提到:“‘沉浸式工地课堂’不仅是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的落地实践,更通过‘图纸—工艺—就业’的全链条培养,开启校企协同育人新篇章。学校不仅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平台,也首次实现从‘图纸认知’到‘工艺掌控’的跨越式成长,是学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践行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实践,为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注入强劲动力、为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注入实践基因。”
创新“天财模式”: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范式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围绕学习收获展开热烈讨论。多位学生表示:“从静压施工全流程操作到技术难点解析,‘亲眼所见’比课堂更为震撼。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投身智能建造领域的热情。”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教学是天津财经大学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的生动缩影。学校通过突破传统教学场景局限,以“工地即课堂、工艺即教材”的理念,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天财模式”,为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未来学校将持续拓展校企合作深度,组织师生深入更多重点项目现场,以实践基因赋能学科发展与人才成长。
来源:天津教育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