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一名55岁的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接受了腹腔镜下保留幽门及胰头的全十二指肠切除术(LPPTD),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相较传统术式,新术式可以保留胆囊、胆总管及胰头等重要器官组织,进而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的风险,同时降低大血管
近期,一名55岁的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接受了腹腔镜下保留幽门及胰头的全十二指肠切除术(LPPTD),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相较传统术式,新术式可以保留胆囊、胆总管及胰头等重要器官组织,进而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的风险,同时降低大血管裸露引发血管并发症的概率。本期报道为您介绍新术式的具体做法以及团队如何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肿瘤切除与功能保留间寻求最优解。
该患者便血2个多月,到华西医院胰腺外科彭兵主任医师团队就诊,在胃镜检查中发现十二指肠降段存在占位。经胃镜病理活检,患者被确诊为十二指肠间质瘤。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的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内侧,紧邻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较大(约3厘米)且伴有溃疡和出血。
“切”是必做题
胃肠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干细胞的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的间质瘤位置特殊且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临床上,对于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进行手术切除。手术目标是尽量争取R0切除(肿瘤完全切除),对淋巴结清扫不做要求。
从功能上看,十二指肠乳头区域作为胆管、胰管在肠道的共同开口,胰液和胆汁均需要通过该区域流入肠道,进而参与消化。从解剖上看,十二指肠是腹腔内解剖关系最为复杂的空腔脏器。其与胰头、胆总管等重要结构毗邻,堪称“生命走廊”。在此区域开展相关手术复杂程度高、难度大。
十二指肠乳头区域间质瘤的常规治疗方式是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但遗憾的是,该手术虽然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同时也需要切除胰头组织和部分肝外胆道系统,并进行复杂的胆胰管重建,同时裸露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腹腔干等重要血管,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胰腺是重要的内外分泌器官。胰头组织的丧失,将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因此,进行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时,如何在根治性治疗(切)与器官功能保留(保)间取得平衡,一直是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
“保”是加分题
近些年,外科理念从“根治性切除”向“器官保留”转变,针对十二指肠良性病变和低度恶性肿瘤,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同时,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逐渐得到重视。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推荐: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应秉承尽可能局部切除的原则,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护Vater壶腹和胰腺功能,并进行符合生理标准的消化道重建。
腹腔镜带来的精细解剖、精确重建理念,已经成功应用到十二指肠疾病治疗中。彭兵团队在完成该例腹腔镜下保留幽门及胰腺的全十二指肠切除术之前,已陆续开展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楔形切除术、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彭兵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充分评估,根据肿瘤部位、大小、质地、与邻近器官关系、是否局限、有无转移等进行综合评判,同时,在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保留幽门及胰头的全十二指肠切除术。
这是一种新的微创手术,在国内尚未见相关病例报道,国际上仅有少量文献记载。
该手术的适应证主要是十二指肠的外伤、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具体包括:十二指肠创伤、出血、坏死,十二指肠腺瘤和多发绒毛状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十二指肠间质瘤,十二指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
既“切”又“保”才是最优解
彭兵团队耗时约2.5小时完成手术,不仅完整切除了肿瘤,还成功保留了胰腺及胆胰管系统,有效规避了传统扩大切除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等远期并发症,降低了围术期风险。
术后第2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7天,患者顺利出院,出院时便血情况已经显著改善。近日,治疗团队电话随访得知,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便血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此次手术还受邀在“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国际培训班中进行直播,直播在线观看量达3.83万人次。在手术现场观摩学习的多名外籍学员对手术操作的流畅程度、技术难度给予高度评价。
手术步骤分解
探查 主要探查下降横结肠及系膜,使用Kocher手法将胰头和十二指肠向左翻,结扎并离断胃结肠干。
切除近端组织 先确定是否保留幽门。若保留,则将近端十二指肠在幽门远端2~3厘米处离断;若不保留,则在幽门近端用切割吻合器切断胃。然后使用超声刀完全游离十二指肠的第1、2段与胰头之间的结构。为了避免损伤胰头造成胰瘘,可将部分十二指肠浆膜保留在胰头侧。
切除远端组织 在距离Treitz韧带10~15厘米处用切割闭合器离断近端空肠,离断前须确保切缘阴性。
分离 将离断的十二指肠空肠侧上提,使用超声刀将十二指肠第3、4段从胰头侧逐渐分离,靠近胆管、胰管处可用剪刀离断,减少热能量损伤。
重建 使用5-0或6-0可吸收材质的缝线进行导管对黏膜的胆胰管重建。
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 李永彬 张曼 孟令威
编辑:夏海波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