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考的考场外,每一个环节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是一场关乎前途命运的考试,每个人都严阵以待,生怕有任何意外发生。
在高考的考场外,每一个环节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是一场关乎前途命运的考试,每个人都严阵以待,生怕有任何意外发生。
而就在这个重要的日子中,一辆开往考场的出租车里,两个年轻人正紧张地核对着准考证和文具,司机王涛一边开车一边打趣他们:“别紧张,高考不是洪水猛兽。”
然而,仅仅几分钟后,意外便发生了。
一位考生突然昏厥,呼吸微弱,脸色惨白,仿佛生命之弦随时会断裂。另一位考生,姜昭鹏,愣住了一瞬,而后迅速放下了试卷和笔袋,拨开了一条通往医院的生路。
他没有再去考场,而是陪着同学进了急诊室。
一边是决定未来的考试,一边是可能失去的生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2025年5月10日早晨,城市还笼罩在薄雾与晨光交织的朦胧之中。
出租车司机王涛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奔波,此时他接到了一笔预约单,是两名年轻考生,要去参加考试。
车厢里,一开始一切如常。两名男孩坐在后排,轻声交谈着,不时拿出资料小声复习。王涛从后视镜里看了他们一眼。
他常年跑车,已经习惯送各式各样的乘客,对于学生,总是更加关照一些。
然而,就在车辆驶出城区的那段路上,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打破了这份清晨的安静。
“砰!”王涛猛地感到后座传来一记重重的踢击。他一惊,以为是后座俩小伙子在打闹。他本能地皱了皱眉,通过后视镜提醒道:“别闹了啊,快考试了,注意安全。”
然后坐在后排右侧的姜昭鹏很快感觉到了不对劲,猛然察觉到自己的同学脸色极不正常。他突然身体抽动了一下,然后整个人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瘫倒在座椅上,面色惨白,嘴唇毫无血色,呼吸变得微弱几不可闻。
姜昭鹏心里“咯噔”一下,脑中一片空白,但身体却比大脑更快做出了反应。他立刻扶住同伴的身体,试图唤醒他,“喂,你怎么了?听得见吗?”
可同学毫无反应,眼神涣散。那一瞬间,姜昭鹏明白了,很可能是突发性的癫痫或心脏问题,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车内的空气仿佛凝固,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他的大脑一瞬间闪过很多画面:今天的考试、这些年来和同伴共同熬夜学习的日日夜夜、家人的期望……但很快,一股更坚定的声音在心中响起,“考试可以重来,生命却只有一次。”
“师傅,快!他出事了!”姜昭鹏一边高喊,一边快速地将同学平放,解开他的衣领,开始尝试紧急处理。他虽然不是专业急救员,但平时在学校里学过急救常识,这一刻派上了用场。
王涛听到呼喊声,回头一看,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没有犹豫,右手迅速打开双闪灯,左手一边操作方向盘,一边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我是出租车司机,现在车上有一名学生突发疾病,情况危急!我们正在驶往市人民医院,请立刻出车,并协助我们通行!”
挂断电话后,他立即联系了交警指挥中心,准确报出自己的位置:“我是鲁××××出租车,现在在文化西路和滨海大道交界口,车上有人命危急,请交警协助引导通行!”
得到交警回应后,王涛心中稍感安定。他紧握方向盘,加速驶向医院,一边不断按响喇叭警示前车,一边在心里默念:“挺住啊,孩子,再坚持一下就到了……”
车里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姜昭鹏不断尝试与同伴对话,同时进行按压处理,他的额头布满汗珠,双手因为用力而发抖。
尽管他行为快速冷静,但事后回忆说:“我当时心里已经快崩了,但必须装作镇定,否则事态只会更糟糕。”
而在驾驶座的王涛,眼神一刻没离开前方,他全神贯注地躲避红灯、超车、变道,飞速穿梭在城市道路之间。车速远超日常,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比。没有慌乱,没有惊叫,只有紧张的呼吸与坚定的方向。
当出租车冲进医院急救通道的那一刻,王涛几乎是冲下车门,拉开后排车门,与医护人员一起将昏迷学生抬进抢救室。医生接手的那一刻,他才突然感到腿一软,几乎站不稳。
他做梦也没想到,一个平常的送考任务,会变成一场生命的竞速。
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他回看行车记录仪中那惊心动魄的7分钟,他的眼眶都会不自觉地湿润。
“那孩子要是没救回来,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王涛对记者说。
终于,他们冲进医院急救门口。医护人员立刻接手抢救,在一阵忙乱中,王涛站在医院门口,大口喘着气,额头的汗与眼中的泪交织。他从未想过,自己平凡的一天,会如此惊心动魄。
好消息终于传来——同伴被成功抢救回来。命运,在那一刻宽容的敞开了大门。
随着事件在网络上传播,所有人都在称赞考生和司机的反应,两人因见义勇为获得了嘉奖。
烟台市交警大队也在核查情况后,将王涛评为“市民先进个人”,授予其最高荣誉称号,并聘请他为“烟台交警社会监督员”,聘期三年。
在掌声的海洋中,姜昭鹏与王涛一同走上领奖台。那一刻,两人并肩站立,面向镜头,露出了久违却真挚的微笑。
镜头定格的,不只是荣誉的一瞬,更是他们曾经历过的生死考验、相互支撑的回忆与无声默契的凝聚。奖状在阳光下微微反光,沉甸甸的分量里,是一条生命的延续,是一场青春的考验,更是无数人心底升起的敬意。
这一切荣耀来得太突然,让王涛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他羞涩地说:“其实我也后怕,怕那孩子真救不回来,那我一辈子心里都不好受。”
面对男生家属送上的感谢金,王涛摆摆手拒绝了:“不能收,谁遇到这事都得帮。”
那天回家,他坐在父亲身边,把这惊心动魄的一天讲给老父亲听。年迈的父亲沉默许久,拍拍他的肩,低声说:“这事你做得对。咱家祖祖辈辈都说,不做恶事,要做好人。”
王涛点点头,眼眶泛红。这个早已扛起一家生计的男人,在那一刻,像个孩子一般,被父亲的话深深感动。
那一日,出租车成了急救车,司机成了英雄。但在王涛眼里,他仍是那个普普通通、每天穿梭在城市街头的“王师傅”。他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真没什么。”
然而比荣誉更打动人心的,是那位被救男生醒来后的第一句话。
“姜昭鹏,他……有没有赶上考试?”
这句简单的话,从病床上缓缓说出,却让在场的医护与家属瞬间红了眼眶。
被救的小伙子,虽然曾一度陷入病危状态,但在被送入医院后及时抢救,奇迹般恢复了意识。而清醒后的他,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那个在最紧要关头,放弃考试、选择救自己的人。
虽然病发时无法回应,却有意识地感知到,是姜昭鹏第一个发现了他的异常,是他一边急救,一边果断对司机喊出“送医院”的决定,他也知道自己的病情耽误了同学的考试。
姜昭鹏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笑着摇头说:“命比分数重要,我还有机会。”
这份同学情深,令无数人动容。消息传出后,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发声,为姜昭鹏鸣不平:“他放弃的不只是考试,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决定,是年轻人最勇敢的担当!”
舆论的力量和人心的温度,推动了这件事的进一步发展。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了解到事情的全过程后,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得知姜昭鹏在关键时刻弃考救人,且行动得当、救人及时,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考试院作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决定。
“人性不能被制度忽略,正义不应让善良受委屈。”
为了保障公平公正,同时给予见义勇为者合理的机会,考试院特别为姜昭鹏安排了一次补考。为避免泄题风险,此次补考采用全新副题,并在一周后安排了单独考场。
考试那天,没有喧哗的考点,没有拥挤的人群,只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书包,走进那间专为他而设的小小考场。
我们总习惯把“英雄”想得很远。
穿着制服,手握钢枪,或者登上高台,接受鲜花与掌声。
但生活真正的样子,并不总是那么宏大。大多数时候,它是街头的车流,是考试的铃声,是出租车司机早上的第一单,是两个年轻人赶赴考场的背影。
所以,当那一脚踢在座椅上,打乱了既定的节奏,命运忽然将选择摆在眼前,做出回应的,不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也不是预设好的角色,而是两个原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一个是每天穿梭在城市道路上的司机,一个是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
他们没有多想,也没有等待命令或安排,只是凭着本能与善意,就那样站了出来。
所谓英雄主义,有时就是这样一种选择:明知道可能会付出代价,依然愿意做对的事。
他们没有喊口号,也没有刻意留下感人瞬间,只是在该出手的时候没有犹豫。
这就是我们需要记住的那种英雄主义——不是光环加身,而是在普通生活里,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得不那么普通。
在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里,平凡变得越来越透明。而这样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支撑起一个社会温度的,不是某几位英雄的壮举,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善意与担当。
来源:艺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