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4月29日举办的“首届川商产业领军者对话”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傅勇林围绕“业态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四川及成都在新发展格局下的破局路径。他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四川需以 “非常规组合” 激活产业新动
川商的创新探索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机遇,更是四川融入双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5年《川商》4月刊
傅勇林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成都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
原文刊载于《川商》20 25年4月刊
在4月29日举办的“首届川商产业领军者对话”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傅勇林围绕“业态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四川及成都在新发展格局下的破局路径。他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四川需以 “非常规组合” 激活产业新动能,通过技术应用、消费升级、城乡协同等战略重塑区域竞争力,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提供 “四川方案”。
直面产业结构短板
三大路径激活发展动能
傅勇林指出,当前经济工作核心是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四川有人口、区位等独特优势,具备成为双循环关键节点的潜力。然而,成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短板,如以餐饮、零售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占比过高,技术驱动型产业发展滞后,制造业在高端环节存在链条缺口,外贸体量远低于长三角同类城市,且全省外贸大多集中于成都,传统货物贸易主导下的业态与产业协同效率亟待提升。
面对这一现状,傅勇林提出三大破局路径:从技术、消费、城乡协同三方面重塑产业竞争力。
在技术驱动创新领域,他提出借助国家支持的15种新业态政策,加速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医疗等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5G+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培育 “技术敏感型” 产业集群。
在消费结构升级方面,他强调要聚焦服务消费升级,提升内需质量与层次。发展高端文旅、医疗康养、数字文创等业态,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服务精准度。例如,结合甘孜州旅游资源研发专业化健康服务产品,将医疗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服务消费,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其次,他提到要推进城乡协同发展,释放双战略空间潜力。城市端,成都拥有数千亿规模的城市更新存量空间,可发展智慧医疗、数字文旅、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如建设 “智慧医疗街区”,打造健康管理产业集群;乡村端,推广智慧农业与文旅融合模式,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协同发展格局。
培育新质生产力
构建双循环战略新优势
傅勇林强调,构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核心在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其内涵为 “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的有机统一。
在技术应用层面,四川应聚焦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落地,支持智能工厂、无人农场、危险作业机器人等场景应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在生产要素配置层面,需打破常规组合,整合数据算力、人才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傅勇林特别提及共享经济新业态,鼓励公有云资源、生产设备、验证环境的共享共用,通过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集约化协作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健全数据流通制度,为新业态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业升级层面,四川需实施 “传统产业升级 + 新兴赛道布局” 双轮驱动。一方面,用区块链技术赋能白酒、丝绸等传统产业,实现产品溯源与文创开发,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前瞻布局氢能、生物制造、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等新兴赛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弥补传统制造业在高端环节的不足,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在开放战略与区域协作方面,傅勇林指出四川需抓住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医疗领域允许外籍医生开设诊所、支持外资护理学院落地,推动跨境医疗旅游;电信领域发展 “来数加工” 数据服务,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还可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产业链条;金融领域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吸引境外资本参与绿色项目投融资;
来源:川商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