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男性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关注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 PE)这一曾经难以启齿的问题。据流行病学调查,早泄是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之一,其患病率在成年男性中(18至60岁)大约为30%至40%。尽管该问题广
近年来,随着男性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关注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 PE)这一曾经难以启齿的问题。据流行病学调查,早泄是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之一,其患病率在成年男性中(18至60岁)大约为30%至40%。尽管该问题广泛存在,但真正寻求专业治疗的患者仍属少数,一方面受限于社会观念,另一方面也因为患者不知道如何去寻求良好的治疗途径和治疗方法。
达泊西汀(Dapoxetine)作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早泄的口服药物,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早泄的一线治疗药物,近年来,达泊西汀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普及性越来越高。但随着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不少患者也心存疑虑:“达泊西汀会不会影响我的勃起能力?我本来只是早泄,不想弄巧成拙,变成勃起功能障碍(ED,俗称阳痿)。”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因为达泊西汀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简称SSRI类药物 ,俗称抗抑郁药)。而药理学研究表明,SSRI类药物存在降低性欲和影响勃起功能的副作用。
那么,作为短效SSRI类药物的达泊西汀,是否也带来同样的风险?其在延长射精潜伏期(IELT)的同时,会不会“牺牲”勃起质量?这是临床医生和患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从药理机制、临床研究、使用风险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达泊西汀与勃起功能之间的关系。
生理研究表明,射精的神经机制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调控(包括下丘脑、脊髓和边缘系统等),这些区域中的神经细胞工作需要不同作用的神经递质共同参与,这些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等等。其中5-羟色胺的作用是抑制射精反射,而达泊西汀正是通过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来对抗早泄这种“射精控制失调”状态。
因为达泊西汀的药理性质属于短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即SSRI类药物的一种变体(大多数的SSRI类药物属于长效)。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简称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抑制射精”的神经通路,达到延长IELT的目的。
那么,达泊西汀的这种药理作用机制会对勃起造成影响吗?生理研究发现,勃起主要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到性刺激信号(视觉、幻觉、听觉等性刺激方式)后激活副交感神经,从而使海绵体血管释放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酸(简称cGMP,一种扩张海绵体血管的信号分子)累积,最终引发海绵体平滑肌松弛和血流充盈。这个过程中5-羟色胺虽然也有调节作用,但并非主要驱动机制。也就是说,达泊西汀主要影响射精反射弧,而对勃起反射弧的影响相对较少或者无影响。
在一项由McMahon等人主导的III期临床试验中,共纳入2600多名患有早泄的男性,研究比较了达泊西汀30mg、60mg剂量组与安慰剂组在治疗早泄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达泊西汀显著延长了射精潜伏时间,同时改善了性满足感和性生活控制能力。在关于性功能的副作用监测中,研究特别观察了“勃起障碍”的报告频率。结果显示,无论是30mg还是60mg剂量组,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均低于2%。这表明达泊西汀对勃起功能的影响很小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另一项聚焦于达泊西汀对勃起功能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评估患者在服药前后6周的勃起能力变化。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IIEF-5评分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甚至在性生活满意度提升的同时,IIEF评分略有上升。这个研究表明,达泊西汀不但对勃起功能无明显影响,而且还有可能通过延长IELT提升心理自信后获得更好的勃起质量。
除了上述实验研究之外,关于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患者体验,也能反映达泊西汀的安全性。在某项涉及中国男性患者的问卷调查中,超过85%的使用者表示达泊西汀在“延时”效果良好的同时,并未影响勃起能力,其中大约15%的患者报告“性生活信心增强”,进而带动勃起改善。部分精神科门诊数据也显示,达泊西汀的使用极少引发典型性欲减退、勃起困难等副作用。而对于个别体质敏感者出现的轻度勃起障碍问题,通常在停药后迅速恢复,提示此类反应为暂时性、可逆性的个体反应。
在使用达泊西汀治疗早泄的临床实践中,患者最常提出的担忧之一,除了疗效问题,就是潜在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它是否会对勃起功能产生影响。尽管从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达泊西汀总体安全性良好,对勃起功能的直接影响甚微,但为了确保疗效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制定个体化、科学的用药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合理选择起始剂量是降低副作用风险的关键步骤。达泊西汀有30mg和60mg两种剂型,推荐初次使用者从30mg起始,并按需服用,即在计划性生活前1至3小时服药。由于达泊西汀属短效SSRI类药物,通常在1小时内达到血药峰值,2至4小时效果最佳,其快速代谢的特性意味着体内药物残留较少,也因此副作用的发生往往与剂量相关。如果在30mg基础上患者耐受性良好,但延时效果不理想,方可在医师指导下酌情尝试60mg剂量。需要强调的是,并非剂量越高效果越好,而应遵守“最小有效剂量”原则,避免盲目加量引发不适。
此外,正确的用药时机与服药状态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影响。临床观察发现,空腹服药者更容易出现恶心、胃部不适等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在进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达泊西汀,这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刺激,尤其是初期使用者尤应注意。同时,必须避免与酒精合用。达泊西汀可轻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酒精具有协同抑制效应,可能加剧头晕、乏力甚至低血压等反应。对驾驶、高空作业等职业人群,服药后短期内避免从事高风险操作也属必要的安全提醒。
同时,部分患者在首次服药过程中,由于紧张、担心副作用、对性生活表现高度关注等心理压力,会出现所谓“期待性焦虑”,这种焦虑本身可能会对引勃起功能造成影响,导致部分患者将其误认为是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对此,患者应该正确、客观和科学的认知药物,也要建立正确用药预期,减少心理干扰因素。最后,如果患者在使用达泊西汀过程中确实出现勃起质量下降、性欲减退或其他性功能方面的不适,应及时反馈给医生,由专业人士判断是药物相关性反应还是心理因素导致,并据此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更换治疗方案,或联合其他药物如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进行综合治疗。
达泊西汀作为首个专门用于治疗早泄的短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其安全性已在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药物采用按需服用方式,起效快、半衰期短,显著降低了传统SSRI类抗抑郁药长期使用带来的副作用风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头痛、乏力等,多为轻度、短暂性,且与剂量密切相关。30mg剂量耐受性较好,60mg虽疗效增强但副作用发生率略升。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或血压轻度下降,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使用CYP3A4抑制剂者需谨慎。总体而言,达泊西汀在适应症明确、合理选剂量并遵循按需服用原则下,安全性良好,对勃起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适合多数原发性早泄男性短期或中长期使用。如能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指导,可进一步提高耐受性和治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McMahon, C.G., Kim, S.W., Park, N.C., Chang, C.P., Rivas-Vazquez, F., et al. (2011). Treatment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 with dapoxetin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in Asia-Pacific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 23(6), 204–211. https://doi.org/10.1038/ijir.2011.42
2、Giuliano, F., Droupy, S. (2013). Dapoxetine, a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ejaculation: 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efficacy and safety. World Journal of Men's Health, 31(1), 24–32. https://doi.org/10.5534/wjmh.2013.31.1.24
3、Porst, H., Montorsi, F., Rosen, R.C., Gaynor, L., Grupe, S., Alexander, J. (2007).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dap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wo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uropean Urology, 51(3), 816–824. https://doi.org/10.1016/j.eururo.2006.08.017
来源:卢医说泌尿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