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以来,浦北县推出“园区+车间+庭院”模式,深入开展“聚百家企业·创千个车间·联万户家庭”产业振兴三年行动,以做实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为抓手,并同步推动教育、医疗等配套升级,在园区、车间、庭院提供就业增收机会,有效解决用工难与兼顾家庭双重
生产车间一角。朱正芬摄
2024年以来,浦北县推出“园区+车间+庭院”模式,深入开展“聚百家企业·创千个车间·联万户家庭”产业振兴三年行动,以做实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为抓手,并同步推动教育、医疗等配套升级,在园区、车间、庭院提供就业增收机会,有效解决用工难与兼顾家庭双重问题,为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同频共振提供浦北样板。
生产线上,工人们协同完成各道工序;工业园区内,生产热火朝天……近日走访发现,随着浦北县“园区+车间+庭院”模式的深入,木材家居、陈皮、食品药品、电子、玩具、服装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浦北县就业岗位不断扩容,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工回流趋势增强,“家门口”就业正成为潮流。
在位于钦州市浦北县的浦北瀛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350余名产业工人正在忙碌作业,生产数据线、助听器等产品销往华为、小米、Sony等世界知名品牌。“我们公司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新增吸纳本地员工70余名。公司常年用工规模超300人,其中浦北本地人占比超九成。”公司总经理周光元介绍,这家集技术研发、结构设计、精密检测、组装配送、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效带动了“家门口”就业。
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务工。如今,浦北园区、车间、庭院700多个,带动1.8万人在“家门口”就业。浦北县实施精准招商,通过“链主”企业以“园区+车间+庭院”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助力构建起电子信息、服装等产业集群;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为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创业人员审核发放国家创业担保贷款2838万元,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720人。
“家门口”就近就业,成为吸引农民工回流的关键因素。在广西富产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生产部陈经理介绍:“每月薪资与深圳基本持平,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孩子。”韦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浦北寨圩人,今年年初返乡就业,住进了公司安排的宿舍,孩子也顺利入读附近的学校。据了解,广西富产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今年以来新招员工374名,提供夫妻房接纳双职工家庭入住,并新增公交专线接驳车站与商街,通过系列人性化举措,切实推动“安心乐业”从企业愿景转化为员工可感可及的现实图景。
在浦北,产业升级与公共服务提升同步推进,持续助力“家门口”就业。近年来,浦北县围绕扩县城、强县城、旺县城、美县城,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浦北县城南新区,着力推进产教城一体化,弘毅高中、第七中学、国投广西新能源、瀛通电子等项目落地;吸纳就业能力持续提升,带来全新的用工景象。
“这里待遇不错,离家近,又能照顾家庭。”……近日,在浦北县和誉玩具有限公司福旺分厂,热闹非凡,100个岗位吸引300余人报名。和誉玩具是浦北县第二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月29日进驻,浦北县加大统筹力度,立即行动部署,通过线上招工、线下组织党员干部到街上、村(社区)开展“送岗上门”活动,多渠道拓宽企业招聘信息的覆盖面与知晓率,截至5月20日,报名人数达到1100余人。和誉玩具公司的落户,进一步拓宽了当地的就业空间。
“家乡好就业、何必去远方”正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浦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毅炜介绍,浦北县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园区、大抓产业,促进“园区+车间+庭院”模式深度融合,加快引进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落户一大批产业链企业,持续做大就业“蓄水池”。
一直以来,浦北县高度重视企业用工服务,积极构建供需服务平台,深化“线上+线下”多元服务模式,通过打造工业园区就业服务站,开设“直播带岗”基地,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切实为企业和群众牵好“服务线”,搭好“连心桥”,帮助企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浦北县累计举办服务企业招工现场招聘会22场,线上招聘6场,累计参与招聘企业801家,发布招聘岗位26177个,发放宣传资料4万多份,累计服务企业招工2003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5年,浦北县将继续发挥“服务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落实“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强化各类要素保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让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朱正芬)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