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当地流传出的各类救援画面、救援报道,令人揪心不已。人们通过各类媒介,寻找相关信息,想看看抗震救灾进度如何,想知道震中的同胞是否及时获得救助、是否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新重庆-重庆日报 臧博
这几日,西藏定日地震的相关消息,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当地流传出的各类救援画面、救援报道,令人揪心不已。人们通过各类媒介,寻找相关信息,想看看抗震救灾进度如何,想知道震中的同胞是否及时获得救助、是否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抗震救灾,兹事体大,按理说正是各方众志成城、并肩奋战的时刻。然而,一些人利用公众对抗震救灾的关注,使用AI制造不实内容和煽情信息,企图浑水摸鱼、博取流量。比如,一张被压在废墟下的孩童的照片,就传播得非常广。尽管图片早被证实为去年11月份就出现的AI生成图片,但许多人不管不顾,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不断发布各类信息。
这些短视频的评论区,成了两方意见的交战区: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表达对孩子、对救灾情况的担忧和祝福;一些网友,则澄清事实,告诉大家“图片是AI生成”“相关内容不可信”。令人遗憾的是,选择点赞转发的人群依然非常庞大,这让阻止AI假图传播,成了虚空打拳。
在地震灾害面前,在抗震救灾的大语境下,公众需要的,是具备时度效的信息,而不是似是而非、面目模糊的信息碎片。面对给抗震救灾添乱添堵的AI假图,既要警惕其造假传假意图,更要主动出招、防患于未然。
堵,首先需要各网络平台出手,加强对抗震救灾相关信息的审核管理,尤其是对AI生成内容的把关。必要时,可以在视频、图片更显著的位置,强制显示“AI创作”提示信息,提醒公众不要被误导。对传假内容该下架下架、该删除删除,对相关账号该警告警告、该封号封号。总之,堵住传假源头,决不让有害信息、虚假信息干扰抗震救灾工作。
疏,就是网信等相关部门主动出手,查出AI假图的始作俑者,依法处置、及时公示,以正视听。同时,对相关虚假信息进行及时辟谣,指出哪些地方造假、哪些地方有误。最后,是释放出更多来自受灾一线的一手信息,满足公众关切。
其实,此次定日地震的AI假图,并非孤例。近几年的自然灾害甚至重大新闻事件,常有类似虚假信息冒出来。有些信息使用“现场直播”“独家照片”等标题吸引公众眼球,配上现场感十足的图片、视频,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点赞转发。虽然辟谣信息、澄清信息相继发布,但制假造假传假者大多已经吃到流量红利,甚至获得了不小的经济利益。这种情况,让“辟谣追谣言”成了一道格外难解的题。
此次AI假图的传播开来,还带来另一个思考:如何约束虚假信息的传播。越智能的AI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双刃剑效应愈显著,当足以以假乱真的AI图片、AI视频充斥着网络空间、侵占着传播渠道、影响着公众判断,有没有一种方式,从技术逻辑直指AI生成内容,廓清传播空间?这是另一个未竟之问,需要AI的开发者、运营者和使用者,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