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科技小院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1 18:36 2

摘要:近日,江苏省科协公布2025年江苏省科技小院认定名单,常州市6家科技小院强势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常州市已创建国家级科技小院4家,省级10家,涵盖茶叶、果蔬、花卉等多个领域。多年来,这些扎根于田间的科技小院以“链”式思维串联“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市场拓展”全

近日,江苏省科协公布2025年江苏省科技小院认定名单,常州市6家科技小院强势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常州市已创建国家级科技小院4家,省级10家,涵盖茶叶、果蔬、花卉等多个领域。多年来,这些扎根于田间的科技小院以“链”式思维串联“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市场拓展”全流程,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生动力。

科技赋能促增产增收

走进溧阳白茶科技小院的茶园,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阵阵茶香也随之扑鼻而来,茶农老张正和同事们熟练地采摘茶叶。“以前我们不懂科学种植,茶叶产量低,收入也上不去,大家心里都干着急。”谈及白茶科技小院,老张停下了手中的活笑着说道,“自从有了科技小院,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常来指导,教我们种植技术、科学养护。这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上去了,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可观了!”

自溧阳白茶科技小院建设以来,辐射茶园面积3962亩,推广应用7项新技术,带动增收281.8万。8位专家与5位常驻研究生全年驻守茶园,针对茶叶生产技术、茶园天然免疫诱抗剂开发和茶园管理等问题重点开展多项实验。通过脱毒种苗培育、生态种植等技术让白茶亩效益提高3.8%,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田垄的无缝对接。小院负责人介绍道:“我们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不断试验和推广新技术,就是为了让科技切实服务于农业生产,让茶农们真正受益。”

专家和农户在茶园观察茶叶生长情况。图片来源/龙城科普

常州市金坛红香芋科技小院依托常州昌玉红香芋合作社,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共同攻克脱毒复壮、病虫害绿色防控、连作障碍等技术难题,建立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推动近万亩红香芋规模化种植。凭借数字化管理和科学种植技术,农户亩均收益从3000元跃升至万元,生产效率与农民增收成效显著,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产学研联盟攻克技术难关

“杜鹃花喜酸性土壤,浇水要见干见湿。”在新北杜鹃科技小院,耿兴敏教授正手持记录本与农户交流,“咱们试验的缓释肥配方能延长花期20天,要注意根据季节控制施肥量。”科技小院是一种创新构建“高校科研团队+企业基地+乡村实践”的产学研融合新模式,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服务深度链接在一起。科技小院一头链接高等学府,让研究生在实战中解决农业实际问题,实现“学用结合”;一头扎根乡村,以科学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发展。以新北杜鹃科技小院为例,南京林业大学耿兴敏教授带研究生团队入住农业园区,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战中培养高校技术人才,确保技术落地。新北杜鹃科技小院与南京林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培育繁殖出更多能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生长并更适宜家庭园艺的新品杜鹃花,助力杜鹃花产业持续发展。

耿兴敏教授在科技小院生产现场与负责人交流技术。图片来源/龙城科普

天宁梨科技小院也与南京农业大学“梨”创新团队共建总面积97亩的乡村振兴研究院,聚焦南农大技术集成与品种推广。小院具备农业科技研发、校地成果转化、科普教育推广、联农带农示范四大功能,构建起有机稻米与绿色果树两大产业体系,打通高校与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联通通道,协力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钟楼有机果蔬科技小院也构建出“产、供、销、研、学、游”一站式服务模式,帮助当地农民改良技术、提高产量,还吸引更多科研人才与企业前来共探技术改良与产业结构升级。产学研模式既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又培养出更多“新农人”,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新鲜活力。

全产业链发展拓宽销路

在常州市直溪镇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熟练将红香芋加工成香芋菜团、香芋风味挂面等产品。红香芋因芽红肉白、细腻香糯,每到上市季节都备受消费者喜爱。为破解其保鲜难题、提高附加值,合作社与科技小院聚焦产业链延伸,开发一系列深加工产品。通过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并荣获江苏省芋头特色小镇称号。合作社还打造“红香芋科普馆”,吸引数万游客参与体验农事活动。直溪镇周边种植户感激地说道,“多亏有小院的指导,现在我们的香芋不仅销量好,连销路也广了!不少游客参观过我们的销售展厅后,都说我们产品有特色、品质好,要给家人也带些回去嘞!”

红香芋深加工出的芋团、芋面等产品。图片来源/光采直溪

溧阳白茶科技小院不仅致力于茶叶种植技术研究,还积极推动茶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形成“白茶仙子”等6个系列、共计36种产品的招牌。金坛稻米则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品牌+展销中心+物流”的“链”式开发模式。建立起规模化的稻米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中心,构建“五位一体”的订单生产模式,以江南春米业和江南制粉两家龙头企业为主体,共建金坛水稻绿色粮食全产业链。

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升级,常州科技小院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些扎根乡土的“科技驿站”,以技术下沉破解农户种植难题,以产学研融合培育“新农人”,以全产业链思维激活产业市场价值。未来,更多科技成果将随小院在田垄间落地生根,常州以科技小院勾勒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兴”的全新图景。

文/庄佳威

资料来源:龙城科普、看金坛、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光采直溪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