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有机会,我会留在郫都工作。如果没留下,我也会经常回来,因为我太喜欢这里了。”5月21日,生活在成都市郫都区的巴基斯坦博士留学生阿里表达他对郫都的喜爱。与他一道被“圈粉”的还有摩洛哥的穆娜、喀麦隆的安内特,他们在郫都待的时间不同,多的四五年,少则8个月,但
“如果有机会,我会留在郫都工作。如果没留下,我也会经常回来,因为我太喜欢这里了。”5月21日,生活在成都市郫都区的巴基斯坦博士留学生阿里表达他对郫都的喜爱。与他一道被“圈粉”的还有摩洛哥的穆娜、喀麦隆的安内特,他们在郫都待的时间不同,多的四五年,少则8个月,但都对这里赞赏有加,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语言和平台,向世界展示真实、可爱、宜游宜居宜业的郫都,有的“爆款”产品播放量甚至超过了1000万。他们还将自己的郫都生活向亲朋好友“安利”,邀他们来旅游体验,实地感受充满魅力的“锦绣郫都”。穆娜说,她的父母经不住她的“攻势”,今年夏天就会来郫都游玩。
巴基斯坦阿里:
“爆款”视频播放破千万
阿里是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8个月前来郫都学习、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朋友圈、抖音发得可不少,内容也是多姿多彩,有健身房健身的,有科幻公园闲逛的,有餐厅里庆祝朋友博士毕业的,还有在郫都欢乐跨年的,配文是拼音写的“新年快乐”。阿里说,他有250个微信朋友,数量不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外国朋友。“摩洛哥、塔吉克斯坦、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卡塔尔的都有。另外我在英国读的硕士,也有不少英国同学,来中国读博士后又加了一些中国朋友。”阿里说:“他们可以通过我发的内容了解我在这里的生活点滴,我也乐于跟大家分享。”
尽管每次发朋友圈都能收到不少“异国他乡”的点赞,但他说和自己出的抖音“爆款”没有可比性。刚来郫都时参加一次美食活动,阿里“顺手”录制了一个视频,放在抖音上,结果播放量蹭蹭上涨,最终突破了1000万,“这是我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没想到那么受欢迎。”最近,阿里又迷上了视频号,“我点赞后朋友可以看见,他们有的还会跟赞”。虽然只有短短8个月,阿里的手机里相册地图却“记录”了不少曾经去过的景点——都江堰、青城山、人民公园、剑门关等等,“我希望大家看到我在中国的精彩生活”。
阿里来自巴基斯坦第六大城市白沙瓦,他说来郫都前他就知道“巴铁”这个说法,事实也果真如此。“我在这里确实感受到兄弟般的欢迎。他们友好、乐于助人,虽然我还不会说中文,但在这里也感受到宾至如归。”谈及毕业后的打算,阿里说:“如果有机会,我会留在郫都工作。如果没留下,我也会经常回来,因为我太喜欢这里了。”
喀麦隆安内特:
想申请读博,继续留在郫都
安内特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学的是机械工程学,这是她在郫都的第一年。来之前她的家人根本不相信她能拿到offer,结果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入学通知书,开启和郫都的缘分。首次来到这里,安内特感觉一切都很新鲜。说到差异,她表示:“我们国家都用现金,但来中国后用微信支付、淘宝购物。我们国家没有地铁、没有网约车,但现在我的日常出行就是地铁和网约车,非常方便。”
学习之外的业余生活,安内特喜欢到处闲逛,四处探索,有时去看看博物馆,有时和同学踢足球,三天两头还要去馆子“搓一顿”。和巴基斯坦的阿里相比,安内特更爱发朋友圈,不过和阿里的“五彩斑斓”不同,她发的内容几乎都是“吃的”,她爱下馆子,比如蜀都万达广场的芭洛洛意大利餐厅她就常去。当然,她也爱自己做菜,经常秀厨艺,并且晒在朋友圈里。
安内特说,她是一名单亲妈妈,4岁的儿子在国内跟着外公婆生活。因为她来中国学会了用微信,家人和朋友也跟着学用微信,并且还爱上了用微信发短视频,打视频电话。“通过视频电话,我可以随时看到儿子。”安内特说:“因为时差的原因,我也可以拍一些短视频发给他们,醒来就可以看到。内容一般是我在郫都的所见所闻。”安内特目前读研一,她打算毕业后申请读博,继续在郫都的美妙生活。
摩洛哥穆娜:
父母成“郫粉”,今夏来打卡
穆娜是三人中在郫都经历最丰富的,2019年她第一次来,获得了硕士学位。两年后她又回到郫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待得时间最久,她也成了“郫都通”,不仅结交了本地朋友,还经常去朋友家住,像本地人那样生活,并学会了一些中文。她说,想当年从摩洛哥出发前往未知国度,完全想不到这趟旅程这般美好,感觉像开对了“盲盒”。“当时我要来读书,都没有跟父母说要去哪,只说要去亚洲。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所有的中文知识储备只有‘你好’‘谢谢’和‘Jackie Chan (成龙)’。”穆娜说,“后来我才跟父母说我在中国,他们问我感受如何,我说太棒了。”
现在,穆娜在郫都的生活几乎和本地人无异。购物,淘宝、拼多多玩得很转。消费,移动支付得心应手。就餐,点外卖毫无障碍。日常出行共享单车、网约车、地铁,无所不通,她甚至还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出行十分“入乡随俗”。说到在郫都的生活,穆娜赞不绝口:“我感觉很舒服。这里的物价也便宜,同类商品价格比摩洛哥低很多。这里的人很善良,在地铁上,公交车上,见到老人、小孩都会主动让座。我结交了很多本地朋友,他们对我也很好。知道我喜欢吃饺子,还专门为我做素馅儿饺子。”
因为待的时间最长,穆娜在郫都的“参与感”也最强。郫筒街道双柏社区美好生活节,她带着自制摩洛哥美食来款待大家,社区的公益活动她积极参与,业余时间还向社区和媒体投稿,分享她的留学生活。“在社区,我找到了一种强烈的纽带,它让‘异乡’和‘故乡’的界限变得模糊。通过在双柏社区的志愿服务,我亲眼见证了传统如何跨越洲际,将人们紧密相连。在融入社区的温暖氛围中,我找到了一种深切的归属感。”穆娜在“小作文”《我与郫都》中写道。在双柏社区,“穆娜姐姐”渐渐成了名人,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穆娜将她在郫都的学习、生活经历与远在国内的父母分享,他们也从“不理解”慢慢变成了“郫粉”。“今年夏天,他们就会第一次来中国来郫都游玩。他们很期待这次旅行。”穆娜说。2027年,穆娜将博士毕业,她说:“我计划留在这里。希望找到合适的机会在这工作,留在这里。”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受访者供图
来源: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