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秒入夏,5月的重庆,室外温度已超过35度。比天气更热的是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路演”的人气,这是比亚迪超级e平台技术解析全国巡回体验会-重庆站的主要环节。
撰文 / 杨乐怡
主编 / 赵试
一秒入夏,5月的重庆,室外温度已超过35度。比天气更热的是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路演”的人气,这是比亚迪超级e平台技术解析全国巡回体验会-重庆站的主要环节。
尽管“兆瓦闪充”技术在今年3月初就已经发布,我也参加了那次首发活动,但再次见证超速“闪充”,我与顶着烈日围观拍摄的媒体一样小有震撼,毕竟这是亲历补能技术范式突破的时刻。
汉L充电5分钟,电量从2%增加至59%,续航里程显示为418km,的确做到了"1秒充2公里,充电5分钟,续航超400km”。我们平开油车跑长途加油,算上如厕、休整时间,差不多也在5分钟左右。可见,我们梦想的“油电同速”在技术上已经实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油电同速”时代已然到来。毕竟再先进的技术都绕不开铺开落地问题,“兆瓦闪充”如何普惠到广大消费者才是关键。这里面,绕不开"车-桩-网"这三重门。
车端:既要“吃得下”,也要“吃得消”
“兆瓦闪充”首先考验车充的承受性。通俗地说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输入这么大的电压,车能否“吃得下”和“吃得消”。就像很多喝酒厉害的人,不怕喝得多,就怕灌得急。
实际上,“兆瓦闪充”是一个全域系统工程,除了涉及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及电池使用寿命保障外,还包括整车的高压架构等等。所以提到这到这项技术,就必须提到比亚迪超级e平台。作为全球首个千伏兆瓦纯电平台,超级e平台要支持兆瓦闪充,必须依托超级千伏架构、10C超倍率闪充电池以及高转速电驱等技术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千伏架构使用的1500V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为比亚迪自研。
针对“吃得下”的问题,比亚迪创新性地采用了超高速离子通道技术,从电解液、隔膜、电极等多维度优化闪充电池的材料体系,从而实现通道内阻降低50%。
针对“吃得消”的问题,比亚迪首创、采用对称设计和叠片工艺的刀片电池,自带传热路径最短,导热效率提升5倍以上的特性,尤其适合超大倍率充电。与此同时,“兆瓦闪充”刀片电池还创新性地应用了外部双电子流通道,疏通外部电子流动路径,拓宽电子运动的“高速公路”,电芯产热降低50%等技术。
其中,包括超稳定自修复SEI膜技术,该技术能够让高温电池寿命提升35%。
也包括双面设计冷媒立体复合流道技术。相比于现在普遍使用的电池液冷技术,其散热能力大幅提升(换热面积增加100%,换热性能提升90%),以此有效解决电池散热问题,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电池寿命。
除此之外,实现“兆瓦闪充”还必须兼顾车载设备能耗优化。
由此可见,从800V提到1000V属于技术革新,也因此,市面上现有能支持该技术的车辆极少,就连比亚迪旗下也只有汉L、唐L两款车能够实现真正的“兆瓦闪充”。
从建桩到铺网,资本决定成败
紧随而至的就是解决充电桩的问题。众所周知,目前支持5C超充的公共充电桩都很少,“兆瓦闪充”充电桩更是稀缺。对此,比亚迪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速建桩,计划自建4000个“兆瓦闪充”桩,另一方面给出“双枪充电”与“升压充电”现实解决方案。另外,针对电压普遍低的区域,比亚迪还提供储能柜。
双枪充电肯定不及“闪充”快,但比常规单枪快充快一倍的充电效率,也大大节约了用户的补能时间。在活动现场,我们有看到,先插入单枪(100kw)充电,随后插入另一支枪,也就1分钟左右,双枪同时“吃进”电直至充满(如图所示,双枪AB绿灯全亮,充电功率“叠加”超过200kw)。
无论是车还是桩,都不是实现“兆瓦闪充”普及的难题,其最大的难题是建网。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1235.2万台,但超充桩占比仅为5%。目前仅仅是给快充站进行升级改造,都需要大量资金,更何况建设“兆瓦闪充”充电站的投入更大。据了解,单个兆瓦闪充站的建设成本大概在500万元,是普通快充站的6倍。
很显然,这不是凭某家车企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所以,比亚迪表示将重点和中石油、中石化、南网、国网四家公司来共同加速推进“兆瓦闪充”站的落地。
在我看来,在“兆瓦闪充”站小有规模之后,社会资本自然会进入这一领域。比亚迪宣布自建4000+桩,可以视其为投资者打的样。
最后说说
在活动现场,我问比亚迪,在全域800V、5C超充尚未全面开花的现在,为什么要推“兆瓦闪充”?他们给出了一个非常客观的理由:国内“三电”技术已经很成熟,电车性能提升接近渐近线,而电池安全与补能效率成为电车用户的两大痛点,这也是一部分油车用户不愿买电车的主要原因。
环顾一周,在全国新能源车企中,比亚迪无疑是实现“兆瓦闪充”技术落地到普及的不二人选。首先,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体系最为健全、成熟,而且这套技术为比亚迪自研,意味着推广使用成本更低;其次,比亚迪拥有“断层性”领先的销量规模,可以迅速实现这项技术在车端的普及。
这段话的潜台词就是,“兆瓦闪充”不只是技术大战,也是资本大战。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毫无疑问,比亚迪才是最有可能实现用户-车企-电网三方利益共振的“潜力股”。
版权声明:图文/视频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线外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