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穆迪于5月16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 Aaa 下调至 Aa1,标志着美国彻底失去三大评级机构的 AAA 评级。此次降级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联邦债务突破 36 万亿美元,债务 / GDP 比率达 123%,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远超同评级国家。市场反应剧烈:30 年
穆迪于5月16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 Aaa 下调至 Aa1,标志着美国彻底失去三大评级机构的 AAA 评级。此次降级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联邦债务突破 36 万亿美元,债务 / GDP 比率达 123%,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远超同评级国家。市场反应剧烈:30 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 5%,美元指数跌至 4 月低位,黄金价格飙升至 3284 美元 / 盎司。
与 2011 年标普下调评级时相比,当前市场对财政风险已有一定预期。美股在短暂下跌后迅速反弹,标普 500 指数当日跌幅收窄至 0.39%,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债务问题的 “慢性化” 已部分消化。但需警惕两大风险:一是 6 月到期的 6.5 万亿美元国债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二是香港强积金等机构因投资限制被迫抛售美债,加剧市场波动。
高估值科技股首当其冲。穆迪下调评级后,纳斯达克 100 指数盘后下跌 1.3%,英伟达、特斯拉等龙头股因美债收益率攀升承压。但防御性板块如公用事业、医疗保健逆势上涨,显示资金避险倾向。短期需关注企业盈利修复进度,标普 500 成分股平均借贷利率已达 5.8%,偿债压力可能压制利润空间。
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趋势加剧。10 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 4.5% 以上,30 年期突破 5% 心理关口。穆迪下调评级确认了 “期限溢价” 上升逻辑,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至 9 月,长端利率上行压力显著。但需注意,若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升温,避险买盘可能阶段性压低收益率,形成 “熊陡” 与 “牛平” 的博弈。
美元指数在评级下调后急挫 0.7%,反映市场对美元储备地位的质疑。尽管短期避险需求可能支撑美元,但全球 “去美元化” 进程加速 —— 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 2024 年的 57.4% 持续下滑,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量同比增长 127%。若美债需求持续萎缩,美元或面临更深刻的估值重构。
现货黄金在评级下调后上涨 1.58%,突破 3280 美元 / 盎司。除了短期避险买盘,黄金作为 “非信用资产” 的吸引力上升 —— 中国连续减持美债的同时,黄金储备增至 7377 万盎司,显示官方增持趋势。若地缘政治风险升级或美元信用进一步受损,黄金可能突破历史高位。
国内政策正通过 “消费 + 投资” 双轮驱动稳定经济。吉林、辽宁等地发放 6 亿元消费券,广东、浙江推出文旅促消费活动,并扩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型消费场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加码,省级财政安排 2 亿元支持 “即买即补” 机制,绿色智能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基建投资方面,专项债发行加速,前四月政府债券净融资 4.85 万亿元,重点支持新基建和民生项目。
但政策效果需时间验证。4 月社会融资增量 16.34 万亿元,但 M1 增速仅 1.5%,反映企业现金流压力仍存。后续需关注政策协同效应,尤其是消费券发放与就业稳岗措施的联动,以及地方债务化解对投资空间的释放。
A 股呈现 “外弱内强” 特征。穆迪下调评级当日,沪指探底回升收平,并购重组概念股、房地产板块逆势走强。军工板块因 “十四五” 装备需求和巴黎航展预期表现突出,航空航天 ETF 份额创历史新高。风格上,中小盘股表现优于权重股,北证 50 指数周涨 3.13%,显示高风险偏好资金活跃。需警惕出口依赖型行业的冲击,但内需驱动型板块(如消费、基建)或成避风港。
利率债与信用债分化加剧。降准降息政策推动短端收益率下行,但长端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和经济数据扰动波动加大。穆迪下调评级后,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 109 亿美元,显示人民币利率债吸引力提升。信用债方面,出口企业盈利下滑可能推高违约风险,需关注行业分化。
总体而言,美债评级下调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但尚未触发系统性危机。投资者需密切跟踪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关税政策演变及国内政策落地效果,在资产配置中平衡防御与进攻,规避单一市场风险。
所以,请大家锁定今天晚上7点的破竹直播,请潘向东博士为大家带来《美债评级下降,会引发金融动荡吗?》的主题直播。
分享大纲:
1、美债遭评级机构降级,会引发黑天鹅事件吗?
2、如何看美股、美债、美元、黄金未来的走势?
3、内需刺激政策在二季度发力情况如何?
4、国内股市、债市如何看?
潘向东曾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是《经济研究》和《世界经济》审稿专家。
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等。
他在2008年成功预测了中国经济的“V型反转”,在2013年提出了“混沌增长”的观点,预测了中国经济将面临“缓慢出清”金融系统局部风险爆发的情况。此外,他还准确预测了2014年年中的“钱荒”,2015年的股市灾难,2016年年末的债市“塌荒”,以及2017年股市的“纾困”等情况,他的预测都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直播的机会!马上扫码预约,不要错过!名额有限!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