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华亭市河西镇,一家深耕肉牛产业长达13年的企业——润地饲草农牧有限公司,正凭借“全链式”创新模式,对传统养殖模式进行深刻变革。该公司通过育种攻坚、交易革新、餐饮破圈的三产融合战略,不仅使“平凉红牛”雪花肉的美味飘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更以“龙头企业 + 合作社
在华亭市河西镇,一家深耕肉牛产业长达13年的企业——润地饲草农牧有限公司,正凭借“全链式”创新模式,对传统养殖模式进行深刻变革。该公司通过育种攻坚、交易革新、餐饮破圈的三产融合战略,不仅使“平凉红牛”雪花肉的美味飘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更以“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紧密联结机制,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生动范例。
踏入润地公司的现代化牛棚,115头佩戴着电子耳标的平凉红牛核心育种母牛格外引人注目。该公司与平凉红牛研究院紧密合作,构建起“一牛一档”的精细化育种体系。每季度,专业团队都会对育种牛群开展性能测定、饲草营养配比优化以及疫病防控监测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这些科学手段,每头牛的日均增重相较于普通肉牛提升了15%,繁殖率也提高了10%。
“我们精心培育的平凉红牛活牛,单价比市场高出20%,其雪花肉的纹理更是达到了A3以上高品质标准,目前订单供不应求。”润地饲草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云飞指着平凉红牛育种群自信地介绍道。依托自主建设的5栋标准化牛舍以及万吨级饲草加工中心,企业成功构建起从饲草供应到种源培育的闭环管控体系,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的“硬核”科技基因,为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平凉红牛交易集散中心的规划建设确实周到!”从事牲畜中介二十余载的孙文元指着眼前宽敞的交易区介绍道,“这个交易平台不仅实现了活牛就近流转,还免收交易佣金。你看这交易区还配备了休息区、检疫区、专业活牛暂养区,连饲草储备库都一应俱全。现在有了质量检测、防疫指导、物流对接等全套服务,我们这些牛经纪人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带着牲畜辗转多个乡镇集市了,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交易买卖。”
面对活畜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公司果断打出“前端强交易、后端拓消费”的组合拳。公司占地15亩的平凉红牛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采用“免费暂存 + 定向供应”模式,推进平凉红牛快速周转,辐射范围涵盖陕、甘、宁3省,成为区域肉牛交易的重要枢纽。
在交易方式上,公司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直播平台,让北京、潮汕等地的客商能够直观地通过直播选购,参与平凉红牛活牛的竞拍,年交易量突破1000头,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润地公司在旅游胜地——崆峒山腹地精心打造了“双明”红牛火锅和品鉴店。凭借独特的雪花涮肉和定制伴手礼,成功撬动文旅消费市场,单店年营收突破30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头牛”从牧场到餐桌的价值飞跃,为肉牛产业的市场拓展开辟了新路径。
“企业为我们代养户提供统一防疫、统一技术、保险托底、统购统销等服务,我们代养户年均可增收2.4万元。”一位正忙着添加精料的饲养员郭岩伟说道。据统计,像他这样受益于润地公司发展模式的农户已达510户,其中415户贫困户通过“保底收益 + 分红”机制成功脱贫,过上了稳定增收的好日子。
近年来,在肉牛产业遭遇周期性寒冬的严峻考验下,该公司以破局者姿态开启突围之战。面对持续六载的行业低谷,始终锚定平凉红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困局中孕育新机,于变局中开创新局。创新构建“阶梯式扶贫”长效帮扶机制:通过建立土地流转金年递增5%的保底收益模式、实施饲草订单溢价8%的让利机制、推行产业工人薪资年递增2%的保障制度,这种“造血式帮扶+融合式发展”的创新实践,既筑牢企业根基,更激活乡村动能。近六年累计实现惠农分红105万元,带动饲草种植基地1.2万亩,形成“饲草种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终端销售”全链条闭环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当肉牛行业破晓的曙光穿透寒冬,该企业已实现从产业突围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式蜕变。这份用坚守书写的答卷,不仅见证着全产业链闭环的成熟蜕变,更昭示着乡村振兴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已奏响时代强音。(李美娟 周丽红)
来源:华亭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