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院还有面包卖?最近,扬州市中医院突然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推出6款药膳面包,里面加入了党参、茯苓、当归等中草药材,最多一天售出3600个。医院方面介绍,目前售卖方式是在微信群里接龙,提前预订,“按需生产”,第二天在指定时间到医院食堂排队领取。由于对药膳面包感
转自:上观新闻
中医院还有面包卖?最近,扬州市中医院突然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推出6款药膳面包,里面加入了党参、茯苓、当归等中草药材,最多一天售出3600个。医院方面介绍,目前售卖方式是在微信群里接龙,提前预订,“按需生产”,第二天在指定时间到医院食堂排队领取。由于对药膳面包感兴趣的人较多,医院已经建了8个“面包微信群”,每群人数几乎都达到500人。
负责研发的扬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赵伟表示,医院还会继续推出减重轻食、药膳冰淇淋、人参熬夜水等“养生潮点”。吃药膳面包真的有养生疗效吗?医院方面称,药膳面包不能代替药物,但“肯定比吃油炸食品更好”。
面包更新至少5个版本
“中医院+面包!好好吃啊不愧是你”——4月初,扬州市中医院的官方账号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则消息,称医院即将推出“食堂联合门诊做的药膳糕点”,很快评论就超过100条。
面包共6款,取名就有浓浓的“中药味”,如八珍司康、碱水四神膏、七宝茯苓美髯包等,每个面包的包装袋上都标明了所含药材,如当归、茯苓、莲子、陈皮等,最多的一款面包中,包含6种药材,价格都在10元左右。
赵伟介绍,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药膳面包”这一创意始于去年。经过几个月的研发和准备,今年4月正式面市。
“在研发药膳面包的过程中,中医专家和面包烘焙师在一起,进行了多次尝试。”赵伟表示,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测试”,例如中药是熬成水还是打成粉口感更好,到底选择哪些药材加入面包更合适,中药味该浓一点还是淡一点。
在药材的选取上,医院参考了一些经典古方,如《金匾要略》《本草纲目》等,同时又在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102种药食同源名单之列。
“在人群方面,主要针对亚健康体质偏颇人群的养生需求,在医院的亚健康门诊中,情绪紧张、焦虑的人群特别多,选择药材时,就会倾向于具有安神疏肝功效的。”赵伟说,至于口味方面,每次做出成品后,医院会进行“内测”,或请社区居民品尝、提意见。“口感的调整是最难的,有人觉得面包中药味太浓,也有人觉得没什么中药味,在更新了至少5个版本后,最终定下来的6款面包,推出后就一直供不应求。”
中医院为何“拼副业”
近两年,不少中医院都在“拼副业”,不光要能看病、配药,还要靠卖面包、奶茶甚至文创产品“圈粉”年轻人,目的不外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接触中医药文化。扬州市中医院介绍,推出药膳面包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将陆续推出更多时令养生食品,如端午期间会有药膳绿豆糕、药膳粽子,另外医院还会将药膳与淮扬菜相结合,在菜品方面有所创新。
药膳面包推出后,扬州市中医院并不满足于仅在医院食堂售卖,还与“广陵医派”扬州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活动月相结合,在集市、义诊等场合“露面”。
卖面包的中医院并非个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日也推出了荷叶消暑包、麦冬吐司等。除了面包,饮品也成为部分中医院创新产品的“抓手”,如嘉定区中医医院曾推出不含糖的奶茶,里面加入了自带甜味的罗汉果和无花果,还有百合、桔梗等;浙江省中医院更是直接探索中药代茶饮的产业化方向。去年该医院研发的乌梅汤就曾创下单日配出200万帖的记录,今年在5月21日还上线“乌梅汤2.0plus”,乌梅汤系列茶饮制方人,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夏永良说:“乌梅汤2.0plus不仅解暑化湿,还能起到减脂降浊的作用,尤其适合高脂血症和超重人群饮用。”
部分中医院选择“中药+烘焙”“中药+茶饮”等跨界式赛道,一改人们对传统中医院的认识:不再只是老年人看病的地方,也迎来年轻人排队。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药膳面包火出圈,表明“中医药+”需要更多内容、场景上的创新,让更多中药经典古方与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
不过,在推出各类创新产品的同时,如何让消费者正确认识中医药创新产品,避免功效方面的夸大或误导,这些问题和中医药理念的传播同样重要。
栏目主编:陈抒怡 文字编辑:陈抒怡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