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惠圣村位于靖江市东兴镇中东部,是原惠丰老集镇所在地,辖区总面积3624亩,有1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861.05亩,辖区内有企业14家,盛产黑糯玉米、翠冠梨等特色农产品。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为23.66万元,被列为经济薄弱村,在省里“挂了号”。
·
·
·
共享沙上福地
电靓和美惠圣
国网泰州供电公司融媒体工作室副主任,靖江市东兴镇惠圣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书记
惠圣村位于靖江市东兴镇中东部,是原惠丰老集镇所在地,辖区总面积3624亩,有1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861.05亩,辖区内有企业14家,盛产黑糯玉米、翠冠梨等特色农产品。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为23.66万元,被列为经济薄弱村,在省里“挂了号”。
2023年6月,我“临危受命”来到惠圣,既有摘掉经济薄弱村“帽子”的压力,也有打好“翻身仗”的动力。通过实地走访,我发现集镇安全隐患高悬、增收路径单一、干事力量分散,究其原因是村“两委”班子没有充分盘活利用现有资产资源,群众工作也不到位。
找出问题症结后,我决定利用我的专业特长,从“电”这个字入手。
一、以“电”破局,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
在走访中我发现,村子主干道“封头坝”两侧有不少使用燃气罐和大型煤球炉的小餐饮店,它们“挤”在民房和幼儿园之间,不仅用能成本高,而且像“定时炸弹”一般存在安全隐患。当我提出“瓶改电”,换成全电灶具后,商户们嫌麻烦、怕投入,对此十分抵触。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实现“省钱”与“安全”的双赢?我“锁定”了一家生意最好的卤菜店,给店主老赵算了一笔账,一个卤菜店一个月正常要用6瓶液化气,需1000元左右。换成全电灶具可降耗30%,每月节省三四百元成本……经过反复的劝说,做通了老赵的工作。这次小小的成功尝试,让其他店主看到了“瓶改电”省钱、安全、便捷的好处,纷纷要求也改为全电厨房。我及时邀请供电所工作人员到村现场办公,开辟“绿色通道”,很快为店主们办理了增容手续。经过变压器增容和内部线路改造,沿街小餐饮店的“瓶改电”工作已经全部更换到位。整条街焕然一新,“封头坝”集镇也创成了东兴镇“安全文明一条街”。
在农村一线,工作想要推进就必须取得群众信任,只有真真切切为群众着想,对群众真情,才能换取群众真心,工作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智“电”兴业,让集体经济“重焕生机”
村集体经济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找到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道路。惠圣村建有农贸市场,每逢赶集日都很热闹,但经济活力却始终激发不出来,可以说是守着“金疙瘩”、过着“苦日子”。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经过一周的调研、座谈,我会同村“两委”班子,决定在农贸市场安装光伏,形成“村建厂用、自发自用、余额上网”的新模式。
我们争取到了市委组织部、镇党委等支持,实施农贸市场疏导点改造项目。在屋顶采用轻质组件铺设光伏发电板,产生发电量按照市场价保足合作企业用电外,余电并入国家电网,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我们还借助新能源、新技术的成本优势,在农贸市场建造冷库,吸引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丰收时节进行保鲜储存,反季节销售,为周边种植大户提供“产、存、销”一条龙服务,打造成特色农产品集散地。
“光伏发电”用在房檐屋顶可以,那在田间地头呢?想法得到可行性论证后,我积极向泰州公司争取到27.8万元投资,推进高标准农田精准灌溉项目。508亩的田地里插了大大小小的“电力感应器”,温湿度实时监测,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就能自动启停灌溉渠,可节水30%、增产15%,既实现作物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在农村一线,强村富民才是硬道理。只有深挖本村资源、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才能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
三、聚“电”赋能,汇乡村振兴“发展合力”
去年丰收季,受天气、市场、渠道等因素影响,村里的果农们好货卖不出,20万斤翠冠梨堆成了山,急得直掉眼泪。
如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当下,带货直播是热潮,但单独建设一个直播间花费较大。为此,我联合党员代表、“强雁人才”、企业家等力量成立“青播联盟”团队,邀请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专家进行培训,在村部打造了“共享沙上福地,电靓和美惠圣”特色产品展示区和共享电商直播间,带动村干部参与到“沙上福”品牌创建中来。2024年,直播间日均销售破万元。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惠圣村与东兴村是结对村,东兴村的发展我也时刻关注。当得知在吴江的同学一直通过代工生产生物制剂的信息,我迅速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三下吴江请贤,成功将生物制剂项目落户东兴村,低效用地“腾笼换凤”。生物制剂需要低温存储,我们又改造了惠圣村农贸市场,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我牵头成立了东兴镇乡村振兴指导员“共富联盟”,通过开展互评互观活动,学习优秀做法,分享成功经验,推动实现村村联动、资源共享,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赢”。
在农村一线,推进工作需要众人齐心协力。只有做到责任共担、平台共建、难题共解,共同富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乡村振兴是一场长跑,需要我们久久发力。我将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想点子、找路子、迈步子,齐心协力谋发展、奋楫笃行踏新程,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感悟心得
兴化市安丰镇五庄村乡村振兴指导员 李天祺: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唯有扎根泥土、真情付出,才能唤醒沉睡资源、激活发展动能,让村民在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姜堰区梁徐街道前时社区乡村振兴指导员 余沛红:村庄发展困局,表象在物,关键在人。后进村想要实现赶超跨越,必须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作为指导员,我们要坚持“实”字当头、“快”字当先、“细”字当前,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努力把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姜堰区罗塘街道院子社区乡村振兴指导员 王世斌 :指导员,要把稳“思想政治”之舵,撑起“集体增收”之楫,扬好“宜居宜业”之帆,让乡村振兴之舟行稳致远。
供稿丨组织二处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