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主办的“AI赋能 智造广西”2025广西故事分享会在南宁举办。7名新聘任的“广西故事讲述官”,以个人亲身经历,围绕“AI赋能 智造广西”主题,从跨境直播、智能翻译、农业科技、智慧办公、智慧
5月19日,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主办的“AI赋能 智造广西”2025广西故事分享会在南宁举办。7名新聘任的“广西故事讲述官”,以个人亲身经历,围绕“AI赋能 智造广西”主题,从跨境直播、智能翻译、农业科技、智慧办公、智慧物流、动漫产业、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分享广西携手东盟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共启发展新未来的故事。
越南籍电商主播吴氏垂容:
跨境直播撬动市场
我是一名越南籍跨境主播,每天都在直播间里用跨境人的角色做越中文化传播。我喜欢网购,也经常和越南的家人朋友分享我淘到的好货。以前他们想要购买中国的产品只能在当地溢价购买,直到2022年,随着TikTok开放越南跨境小店入驻,广西凭祥、东兴等边境城市推出了“边境仓+跨境直播”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供应链,更让“中国制造”以更生动的形式走进东南亚家庭,连我妈妈都饶有兴致地问我如何下单购买产品。
于是抓住契机,我成为一名跨境电商带货主播,通过积累摸索出了适配越南文化的直播方式。在直播中,我经常会用一句中国俚语来和直播间的顾客互动——“好货不等人,错过拍大腿”,就这一句话能让直播间互动量暴涨300%。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越来越多越南顾客对中国产品和文化的认可,语言和文化成为打通市场的“金钥匙”。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广西凭祥、云南河口等边境城市也从传统边贸转型为跨境直播枢纽,很多老外贸人转型主播,小语种学生也找到职业新路径。
正如越南谚语所说的“同舟共济,方能远航”,当我们用屏幕连接山海,用技术消弭壁垒,用文化叩开心门,中国与东盟的“数字丝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愿以语言为桥,以直播为媒,助力越中经济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广西南宁四叶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卫炜:
AI绘梦共绘画卷
作为一家深耕本土动画13年的企业,我们曾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知名作品制作。从30多年前小学时的逐帧手绘动画,到如今AI技术革新创作模式,我深刻感受到技术为动画行业带来的巨变。
传统动画制作需历经原画、建模、绑定、动画、灯光渲染等32道核心工序,流程复杂且耗时。就以一部动画小短片为例,以前我们的制作时间是3周,但是现在运用AI,只需1小时。去年,我们接到一个紧急项目,面对仅有3个月交付周期的全景裸眼3D项目,我们选择与AI“组队作战”,原本需要耗时3个月的设计工作,仅用一周便高质量完成。基于这次经历,我们成立了“四叶草AI实验室”,投入全年营收经费的15%用于技术研发。
如今,依托广西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优势,我们积极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在2024广西数字动漫产业文化交流活动上,我们了解到,东盟留学生对智能化动漫技术很感兴趣,这坚定了我们分享广西动漫技术的决心。今年5月,我们启动建设中国—东盟(南宁)动漫游戏产业园,搭建跨国协作平台,致力于实现多国创作者实时对接。
未来,我们期待与东盟艺术家共创“友谊主题动画”,用数字技术记录中国—东盟合作的故事;与东盟企业共建跨境技术实验室攻克AI创作难题;与各国联合培育面向AI时代的动漫人才。在AI浪潮与文化产业交融的新时代,以技术为桥、以创意为帆,共同驶向 中国—东盟动漫产业的星辰大海。
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温家凯:
智能语言助力沟通
我们公司深耕“东盟语言智能”领域,立志用自己的技术成为中国—东盟沟通专家。
2009年公司成立之初,面临小语种人才匮乏、智能翻译技术不成熟的双重困境,后来通过持续自主研发和创新,实现翻译技术“双核突破”:翻译模型从生硬的第一代统计模型,迭代至能理解文化语境的第三代大模型增强版,同时优化数据处理和训练体系,让模型学习效率更高、反应更快;语料数据处理也从单纯人工到技术加人工,从专职加工队伍扩展到数千人的跨境协作网络。
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我们非常注重产学研合作,筹建东南亚语言专委会,联合中国以及东盟的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语言智能工程中心。与越南AI团队合作开发的越南语语音处理技术,合成语音自然逼真,广受认可。
目前,公司构建了百亿级东盟语言多模态语料库,开发系列语言AI产品应用到各种场景,如网页实时双语翻译、72小时完成央企技术手册翻译、2小时生成7国语言版本、提供AI翻译投屏以及同传服务等。如今,公司已为东盟10国提供语言交互服务,真正做到了“中国—东盟沟通专家”,未来也将继续深化“语言智能+”战略,让全世界都听见中国与东盟的对话。
广西北投信创科技投资集团副总工程师苑翔(中国香港):
技术赋能智创未来
我们与马来西亚公司共建的中国—马来西亚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一期展厅,汇集了中国领先的大语言模型的案例,同时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多个行业领域的落地案例。值得骄傲的是,公司与马来西亚的合作伙伴,基于中国开源的大语言模型联手打造“马来西亚大语言模型”,这次合作从公司与马来西亚合作伙伴首次商谈,到政府和企业层面签订合作运营的协议,仅用了短短41天时间,跑出了中马人工智能合作的“百米新速度”。
此外,公司还联合马来西亚MYEG集团共同研发和运营微信小程序“中马证照通”,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这个“中国—东盟电子证照服务平台”的一期项目,在2024年10月入选了广西重大科技专项。
回首三年前,第一次和东盟伙伴聊起“中国—东盟数字联通”的梦想,当时他们看着中国数字身份、智慧交通物流和供应链金融的案例,对这些技术能否落地有不少疑问。如今,中国—东盟合作的数字智慧遍地开花。我想最好的合作,不是给一座灯塔,而是点亮彼此手中的火炬。
马来西亚籍人工智能研究员王宝琳:
智慧农业织就新篇
我来自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现为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员,我一直致力于探索AI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说起我和智慧农业的结缘,还要从和妈妈逛菜市场说起。一次陪妈妈买西瓜的经历,让我萌生用AI判断水果甜度的想法,由此开启智慧农业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准确率达95%的网纹甜瓜甜度预测模型。
近年来,马来西亚通过国家农业食品政策,鼓励农民使用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让农业管理逐步走向精准和可持续性发展。今年3月,我参与到广西与马来西亚的智慧农业合作研究。面对甘蔗病害诊断和健康监测难题,我们团队利用AI模型与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海量光谱数据分析,采用进化演算方法,整体识别率已经达到95%以上,这段合作实现科研突破与跨国团队协作双赢。
马中两国在智慧农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共同开发的AI榴莲检测系统,能在几秒内判断榴莲品质,准确率超98%,效率远超人工;在中国广西,AI助力蓝莓增产致富;在马来西亚,AI帮油棕园监测产量和土壤。智能传感器、无人机、AI算法等技术不断普及,让农民用上高科技,未来一人打理千亩地,成为可能。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马中两地开出智慧之花,借助各自优势,我们期待共同把农业做得更精准、更高效。
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教育行业部总经理吴增谂:
立足广西云链东盟
我是一名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从业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中国办公软件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像刘三姐唱的山歌那样,成为推动各行各业乃至世界发展进步的纽带。
2024年5月,公司“WPS 365 AI办公中国行”系列活动的首站来到广西,金山办公东盟总部正式成立,扎根广西的同时,还希望将中国办公软件创新成果推向海外市场。同年,公司在南宁率先发布了WPS 365办公新质生产力平台,将AI新势能转化为发展新动能,以科技赋能广西创新发展,并与广西优秀企业一同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在“数字广西”建设的过程中,公司将人工智能与办公能力相融合,为广西的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服务,公司通过WPS 365内置的灵犀智能助手,以“零门槛、全场景”的技术赋能模式,有效填补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鸿沟。在交流时,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老师们感叹,之前苦恼的课件的制作,如今通过灵犀智能助手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样,在东南亚市场,灵犀智能助手也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教育机构用于课件制作、学术报告等场景。
接下来,公司将继续立足广西,为广西本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服务,将中国的数字化经验推向世界。
广西大学越南籍在读博士生阮梅德:
智慧物流提升质效
我来自越南河内,是广西大学在读博士生。2011年初到广西求学时,第一次尝试在中国网购,我从淘宝下单一件羽绒服给越南的家人,海关滞留、转运延误耗时近两周时间,当家人收到衣服时已错过使用时节了。2017年我再次到中国深造,中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令我震撼:在快递驿站,机器人作业、智能扫码等场景随处可见;我网购的年货,48小时便从中国抵达越南河内老家,包裹内还附有越南语温馨提示。
从“漫长的等待”到“次日达”,“怎么这么快”的答案藏在越中边境的智慧物流网络中。中国的物流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驱动力之一是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些年,我也亲眼见证了中国物流业的AI升级,而这些技术正在快速向越南乃至整个东盟延伸。
如今,“AI智能报关系统”大大地缩短了越中边境的通关时间,同时电子商务的繁荣也推动了最后配送距离的创新。在越南,很多农村地区没有标准地址,过去快递员常因“描述不清”而送错货。现在,中国物流企业带来了“AI语音地图”,越南物流难题也迎刃而解。
今年是越中建交75周年,作为一名越南留学生,我希望未来能参与更多青年交流活动,用所学知识为两国物流、电商等合作贡献力量,推动越中友好关系薪火相传,情谊长存。
来源:广西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