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份,全国门急诊看流感样症状的病人里,新冠阳性率从原来的7.5%一路涨到了16.2%,已经连续三周是呼吸道病毒里的“榜首”。
近期,中国多地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又有了“抬头”的趋势。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份,全国门急诊看流感样症状的病人里,新冠阳性率从原来的7.5%一路涨到了16.2%,已经连续三周是呼吸道病毒里的“榜首”。
就在大家开始担心疫情是否又要卷土重来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接受专访,对目前的疫情形势做出最新判断。
他表示:“这波疫情整体来说不用太慌,但有一部分人确实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尽早用药很关键。”
那么,这轮新冠疫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一部分人要重点关注呢?
根据钟南山院士整理的3月至5月初的数据来看,最近一段时间,不只是中国本地,像香港、新加坡、英国、法国、巴西、挪威等地的新冠感染人数也出现了回升趋势。
以香港为例,近期通报的死亡病例中,有超过八成是65岁以上的老人,而且绝大多数患者都有慢性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这说明虽然病毒的致病力减弱了,但对身体本就较弱的人群来说,依然存在很大健康风险。
国内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从3月底到5月初,全国门诊和急诊中,出现类似流感症状的患者中,新冠病毒的阳性检测率由7.5%上升至16.2%。
而在住院人群中,阳性率也从3.3%升到了6.3%。虽然这些数字有所上升,但目前仍属于相对较低的传播水平,未出现明显的集中爆发现象。
钟南山指出,目前这波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也就是俗称的“爬坡期”。
根据他的研究团队构建的预测模型,这一轮新冠传播的高峰预计会持续大概6到8周,有望在6月底之前逐渐平息。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意外,大概到夏季来临前,整体情况应该会缓和下来。
目前主要传播的是XDV变异株。钟南山说,这个病毒的传播能力还是挺强的,不过毒性没之前那么高。
这次的症状和以前差不多,比如发烧、头疼、浑身没劲、嗓子疼,但“刀片嗓”的感觉更明显,也就是喉咙疼得像被刀割一样,咳嗽也比以前常见一些。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轻症或者无症状,年轻人一般对症处理几天就能好。
随着感染的人多了起来,大家也发现,地铁、公交上戴口罩的人又多了起来。
那现在还需要戴口罩吗?钟南山的建议是: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还是建议戴上口罩,像公交车、电梯、商场这些场所,可以有效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虽然现在不是疫情初期那种全员戴口罩的状态,但在人多、空间小的环境下防一防,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人觉得新冠现在是不是和流感一样了?会不会也有“大小年”?
对此,钟南山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像流感那样每年固定流行、还有轻重年份的区别。
它的流行更多是由病毒变异、人群免疫情况等因素决定的,而不是按季节来。
而且,新冠病毒现在还没“完全流感化”。虽然它在逐渐变得温和,但能不能变成真正的“普通病”,还需要时间观察。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新冠不会彻底消失,以后可能还会偶尔冒出来,变成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
眼下这轮新冠疫情,对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整体来看症状都不算严重,跟得个普通感冒差不多,像发烧、嗓子不舒服、疲惫之类的,对症处理几天基本就能缓解。
但钟南山院士特别强调,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患有基础病的群体,仍然是这波疫情中的高风险对象。一旦感染,很容易转成重症,情况比年轻人要严重得多。
他的建议是,确诊之后尽快采取干预措施,最好在发病后48小时内就用上抗病毒的特效药物,特别是老年患者,抓住治疗时机很关键。
目前,国内已经有三款国产新冠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分别是来瑞特韦、先诺特韦和民得维。
这些药在降低重症率和死亡风险方面有一定疗效。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三种药属于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具,不能擅自购买服用。
不少家长也在关注孩子感染后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家里有五岁以下小孩的家庭。
钟南山提醒说,这三种国产药目前还没有在0到5岁婴幼儿群体中做过临床验证,所以尚不清楚使用后的安全性和效果。
因此,小龄儿童如果感染了新冠,主要还是以缓解症状为主的支持性治疗为宜,比如退烧、补水和充分休息等常规措施。
家长不必过度紧张,但一定要做好家庭防护。
特别注意的是,不少孩子是通过家庭成员感染的,一旦家里有大人出现不适,建议尽早隔离,降低把病毒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
总结一下钟南山的建议:现在这波新冠疫情不用恐慌,大多数人感染后很快就能好,但对于老年人和基础病人群要特别小心。
防护方面不用全员上阵、紧张兮兮,但口罩该戴的场合还要戴,药该吃的时候要及时吃,不怕不等于不防。
病毒不会彻底消失,但我们已经有经验、有疫苗、有药物,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准备。
与其紧张,不如理性防护;与其忽视,不如科学应对。照顾好自己,也提醒身边的家人朋友,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安全过这一波才最重要。
信源:
北京商报 2025-05-20《“阳了”的人变多了?钟南山:不必恐慌,预计6月底左右结束》
长江云新闻 2025-05-20《新冠病毒抬头?钟南山发声》
广州日报2025-05-20《新冠阳性率升高,钟南山发声:可防可治不用慌,高危人群应重点关注》
来源:秘闻说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