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增兵至50万,还禁言媒体,巴铁专机直飞中国,又有记者挑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22:42 2

摘要:印巴停火之后,印巴局势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印度在停火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同时也对外释放着不同的信号。而巴基斯坦外长访华事件也有着特殊的内涵,值得深入剖析。

印巴停火之后,印巴局势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印度在停火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同时也对外释放着不同的信号。而巴基斯坦外长访华事件也有着特殊的内涵,值得深入剖析。

1、对媒体的管控措施

印巴空战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令印度感到“颜面无光”的情况。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歼10CE取得了击落印军多架军机的战果,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对于一直自认为在纸面实力上占据优势的印度来说,这样的结果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印度采取了对媒体的管控措施。

印度总理莫迪于国内宣称“胜利”且开展庆祝活动,对外却向马斯克施压,欲封禁其旗下社交平台的中国官媒。并且,印度已经封禁了一些中国驻印媒体的账号,同时,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媒体账号也受到牵连。莫迪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营造一种印度在空战中并未失利的假象,欺骗本国民众。

然而,这种做法存在很多漏洞。尽管印度封禁了部分媒体账号,但仍有其他媒体在报道事实,包括一些西方媒体。并且,近期中国官方媒体亦对外证实歼10C斩获战果。随着消息的不断传播,莫迪这种试图控制舆论的手段变得十分可笑,他的做法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笑柄。这种对媒体的管控措施,反映出印度在面对空战失利的事实时,不敢正视自身的不足,妄图通过压制信息传播来挽回面子。

2、增兵克什米尔

据媒体报道,印度在印巴停火之际做出了增兵克什米尔的举动,派遣多达50万士兵前往克什米尔前线。印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印军的优势。在空战中印度未能占据上风,相关消息虽然莫迪试图控制,但仍难以完全封锁,这一失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

莫迪希望通过增兵克什米尔来挽回面子,让外界看到印度在军事上的强大姿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做法的意义不大。印度全国海陆空总兵力尚不足150万,却派遣超三分之一的兵力驻守克什米尔,此乃风险极高之举。印巴空战结果表明,巴基斯坦已掌控制空权。即便印度发动地面进攻,巴基斯坦亦能予以有效杀伤。

如果印度在克什米尔的军事行动失败,莫迪将会在国内外都失去声誉,国家的防御力量也会遭受严重削弱。所以,莫迪增兵克什米尔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想要向外界表明印度并非打不过巴基斯坦,而是不想打的姿态。

3、印度智库发布消息

印度智库在印巴交火之后开始对外发布消息,称在印巴交火之前,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升级了卫星和雷达系统。印度智库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印军在与巴基斯坦交火中的失利寻找借口。他们妄图将失败归咎于中国对巴基斯坦背后的支持,而非印度自身军事能力的不足。

然而,这种说法缺乏事实依据。与此同时,又有媒体报道印度军方有泄密文件曝光,称印控克什米尔的恐怖事件是莫迪为了支持率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如果这一文件被证实为真,那么莫迪将会面临极其严重的后果,他的声誉将会彻底受损,政治生涯也可能受到极大影响。印度智库的这种做法,是印度在国际事务中不愿意承认自身失败的一种表现,试图通过甩锅给其他国家来维护自己的形象。

值得关注的是,在印巴局势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巴基斯坦的专机直接飞向中国。按照媒体的报道,巴基斯坦的外长在19日来到中国进行访问,并且停留的时间长达三天。这一消息自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一些外媒记者开始蓄意挑事,他们向中方提出问题,询问巴方的此次访问是否和印巴局势存在关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巴外长“这次访问体现了巴基斯坦政府对于发展中巴关系的高度重视”。中方的这一回答非常巧妙,一方面没有陷入外媒记者设置的陷阱,另一方面也向外界表明了中巴关系的亲密无间。

中巴两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尊重的基础之上。巴外长的此次访问,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巴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入发展。

印巴局势发展至今,其中的是非曲直大家都看得十分清楚。莫迪最初做出高调表态,而后又对中方媒体下手封锁消息,这一系列行为都揭示出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印度距离所谓的“大国梦”还遥不可及。

莫迪如果依旧深陷在俄乌冲突里,被各方拉拢而无法摆脱这种状态的话,那么强大的印度就只能是莫迪脑海中的幻想,永远无法成为现实。印度要想真正走向强大,必须要认清自身的定位,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不是在国际事务中陷入一些不恰当的漩涡。

来源:百态追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