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 月 20 日星期二,多用途导弹护卫舰 “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 号从北莫尔斯克北方舰队主基地出发,开启远洋航行。该舰配备 16 座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 “缟玛瑙”“口径”“锆石” 等高精度巡航导弹(任意组合)。
图片说明:22350 型 “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 号护卫舰(图片来源:俄罗斯国防部 / 塔斯社)
5 月 20 日星期二,多用途导弹护卫舰 “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 号从北莫尔斯克北方舰队主基地出发,开启远洋航行。该舰配备 16 座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 “缟玛瑙”“口径”“锆石” 等高精度巡航导弹(任意组合)。
俄罗斯国防部对 “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 号的航行目的解释得较为模糊,称其主要任务是 “展示国旗并在远洋关键区域保障海上军事存在”。
从俄罗斯在这些 “关键区域” 面临的军事政治局势来看,几乎可以肯定,这艘护卫舰目前正全速驶往地中海 —— 因为俄罗斯在那里的处境简直一团糟。
正如《SP》杂志 5 月 6 日在《舰队的覆灭: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急需发出 SOS 信号》一文中披露的细节:关键问题在于,近几个月来,我们在这片海域的作战能力正不可逆转地趋向于零。
如今,在局势白热化的中东、南欧海岸及北非附近,我们能与北约联合力量抗衡的仅有两艘作战舰艇:携带 “口径” 导弹的黑海导弹护卫舰 “格里戈罗维奇海军上将” 号,以及配备 “天王星” 反舰巡航导弹的波罗的海轻型护卫舰 “机敏” 号。
在当地局势下,对比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的巡航舰艇、英国皇家海军搭载 F-35B “闪电” 战斗机的 “威尔士亲王” 号航母旗舰,以及西班牙、意大利、挪威、加拿大、土耳其、葡萄牙等国的驱逐舰、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我们的力量不仅单薄,更是令国家堪忧的 “海上零蛋”。
因此,“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 号几乎肯定将很快与 “格里戈罗维奇” 号和 “机敏” 号会合。虽说这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地中海局势,但至少能带来一丝改变。
然而,这艘俄罗斯最先进的护卫舰尚未离开北莫尔斯克码头、航向地中海,叙利亚便传来比以往更严峻的消息,迎头泼来一盆冷水。
5 月 20 日清晨,伊斯兰极端分子对俄罗斯空天军目前仍控制的赫梅米姆军用机场发动了一场完全出人意料的袭击。
据海外消息源称,黎明时分,一支训练有素(尽管人数不多)的乌兹别克族武装分子袭击了由俄军岗哨守卫的基地大门。这些武装分子隶属于俄罗斯禁止的 “伊斯兰党突厥斯坦” 组织 *。
袭击者不承认以艾哈迈德・沙赫拉为首的叙利亚新政权(该组织同样在俄罗斯被禁,名为 “沙姆解放组织”**)。
袭击由自杀式攻击无人机掩护发起,但很快被俄罗斯电子战部队和防空力量压制。然而,事实证明,袭击者中的核心人物是一名伪装精良的武装分子狙击手,其余人员主要负责掩护他,并用自动武器和榴弹发射器胡乱射击,干扰执行防御任务的俄军士兵。
据俄罗斯知名军事网站 Fighterbomber(由一名退役飞行员运营,据称其曾多次从赫梅米姆机场执行作战任务)消息,俄军飞机、直升机及基地其他设施未受损伤。但 Fighterbomber 称,令人遗憾的是,俄军中有人员在狙击火力下伤亡。
以下事实或许能解释这场冲突的部分原因:数月来,俄罗斯军用机场所在区域一直是众多阿拉维派家庭的唯一庇护所 —— 他们为躲避 2025 年 3 月初席卷拉塔基亚省的新政权种族和宗教清洗逃至此处。
当时,宗教狂热分子在该地区杀害了 340 名叙利亚平民,幸存者四散逃亡:部分躲进山区,许多人则逃至赫梅米姆寻求俄军庇护。
据消息称,当时俄罗斯军用机场附近聚集了多达 9000 名难民,若未被收入机场内,他们将必死无疑。后来,部分人成功撤离,但并非全部。
目前仍有多少阿拉维派难民在俄军机场周边得到庇护?不得而知,但数量显然不少。不排除他们正是周二武装分子袭击赫梅米姆的主要目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尽管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已于去年 12 月倒台,俄军驻叙利亚机场的人员规模大幅缩减,但该机场及塔尔图斯海军物资补给点仍未完全撤出叙利亚。这反映出俄军目前的处境。
正如袭击当天叙利亚新闻社(Syrian News)报道,塔尔图斯市居民 “就部分基督教居民区传播 proselytism(宗教皈依宣传)及矛盾行为” 提出投诉。
据 Syrian News 消息,在以基督徒为主的阿尔哈姆拉特和阿尔卡拉马街区,近期常有装备特殊的车辆畅通无阻地穿行,通过扩音器向塔尔图斯居民大规模呼吁改信伊斯兰教。该机构称,周二 “哈姆拉区的马龙派教堂墙上” 出现了相关标语,此外还潦草地写着威胁:“改信伊斯兰教,否则用生命纳税。”
重申:所有这些可怕的乱象,都令距离俄军岗哨仅两步之遥的叙利亚民众心惊胆战 —— 因为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大马士革,似乎都无法明确回答: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未来将何去何从?
或许,某些重要谈判正在外交层面秘密进行。但从泄露的公开信息看,这些谈判更像是集市上的讨价还价,而非负责任的政治对话。
这个国家的新统治者想知道:为了拥有俄罗斯斥巨资在地中海沿岸修建的这些最重要、最现代化的设施,俄方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近期动态:叙利亚国防部长穆尔哈夫・阿布・卡萨拉不久前对《华盛顿邮报》表示,若俄罗斯军事基地能为大马士革带来利益,它们将被保留。他称,“莫斯科与新政府的关系已改善,叙利亚重视俄罗斯的提议”。
目前,叙利亚正与多个国家探讨签署防务协议的可能性,并与美国、土耳其就其在叙军事基地的地位展开 “微妙谈判”。
叙利亚防长透露,该国还在考虑与其他几个国家签署防务协议。
欧盟也加入了这场政治博弈。今年 2 月,欧盟曾承诺,若叙利亚将俄军逐出其境,便解除对叙所有经济制裁。巧合的是,就在周二武装分子对赫梅米姆发动血腥袭击当天,公然仇视俄罗斯的欧盟外交负责人凯・卡拉斯幸灾乐祸地宣布,欧盟外长已最终决定解除对大马士革的制裁。
布鲁塞尔是否已洞悉赫梅米姆和塔尔图斯的近期命运?
令人奇怪的是,我们仍未放弃几乎渺茫的希望,试图不顾一切保留在叙利亚的驻军 —— 至少目前尚未听闻彻底撤离的消息。或许因为这一步意味着俄罗斯将彻底、近乎灾难性地退出中东和地中海 —— 如今,我们在这些地区已无处可退。
显然,这将是莫斯科在军事政治层面极为痛苦的惨败。但恐怕现实已无法回避。
正如我国《军事评论》网站对赫梅米姆袭击事件的公允评论:“如今,我们的机场实际上被过去九年里俄军轰炸的对象所包围。新政权由同一批恐怖分子组成,只不过脱下了长袍换上西装,他们绝不会为保护赫梅米姆而动一根手指。”
显然,悬挂俄罗斯国旗的塔尔图斯军港也面临同样处境。
此时,美国国务卿马克・鲁比奥又为叙利亚一触即发的危机火上浇油。
在评论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延迟开馆时,他对记者表示,华盛顿不排除叙利亚临时政府 “未来几周内” 倒台的可能性,届时该国将陷入大规模、极端残酷的 “所有人反对所有人” 式内战。
或许,鲁比奥的这一设想源于叙利亚国防部长马尔哈夫・阿布・卡塞 5 月 18 日对境内四散的、不受控制的圣战组织发出的最后通牒(在我看来,这一通牒注定失败)。
根据该文件,叙利亚境内所有武装组织必须在 10 天内宣布自愿加入政府军。阿布・卡塞以东方人的委婉语气(但显然操之过急)补充道:“今天,我们向可敬的人民宣布,所有武装力量将整合至叙利亚国防部框架内。”
一周过去了。结果如何?恐怖分子是否颤抖着大批投奔艾哈迈德・沙赫拉政权旗下?如果说有人采取了行动,其最终目的也不得而知。
例如,5 月 19 日,前文提及的 “伊斯兰党突厥斯坦” 宣布,其武装人员即日起根据叙利亚国防部指令,自称为政府军 “第 84 师”。而就在次日,他们便袭击了我们的赫梅米姆机场。
那么,周二向俄罗斯士兵和军官开枪的,是新改编的叙利亚 “第 84 师”,还是 “伊斯兰党突厥斯坦” 中不愿与任何势力联合的独立武装?
总之,在这个国家,试图弄清我们军事基地的命运,只会让人一头雾水。有一点显而易见:情况只会越来越糟。那么,是否该从叙利亚撤军了?但愿为时未晚。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