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众人面前,曾把国旗捂在脸上颜面全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23:42 1

摘要: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的局势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人们对于那里的人道主义惨状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也对以色列的暴行进行了谴责。甚至,全球还曾掀起一场“反犹太”的狂潮,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所面临的糟糕局势。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的局势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人们对于那里的人道主义惨状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也对以色列的暴行进行了谴责。甚至,全球还曾掀起一场“反犹太”的狂潮,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所面临的糟糕局势。

如今,巴勒斯坦的处境越发糟糕,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还曾在众人面前,用国旗捂着脸哭泣。这一画面被媒体拍摄下来,传播到了全世界,有人认为这是阿巴斯的无奈、是巴勒斯坦的悲惨命运;也有人觉得,这事让阿巴斯“颜面尽失”,因为就算这样,也不可能改变巴勒斯坦的命运了。

· 巴勒斯坦的“鸽派”总统

巴以冲突频发是因为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在民族上、历史上、宗教上都有着不可调和的严重矛盾,总结来说,就是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对于同一块土地的排他性主权要求。

在巴以冲突的问题上,曾经全球各方都试图进行调解,并提出了“两国方案”,但由于双方矛盾重重,“两国方案”始终未能真正被贯彻执行。

为了解决巴以问题,巴勒斯坦国内基本上也可以分为两种态度,一种就是以哈马斯为代表的,他们坚持用武装暴力的方式来与以色列进行斗争,并试图从以色列手中抢回更多的土地;另外一种就是以法塔赫、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为代表的“鸽派”,他们致力于推进巴以问题的和平解决,以达成两国之间的永久和平。

不过很多人都觉得阿巴斯的政策是绥靖,甚至是巴勒斯坦自己的“汪伪政府”,真的是这样吗?

马哈茂德·阿巴斯出生于1935年,他家住在巴勒斯坦北部城市萨法德下一个镇上的批发市场附近,父亲经营着一家杂货店。

原本,这样的生活条件应该还算不错了,不过可惜的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巴斯一家和很多巴勒斯坦人一样逃往叙利亚,成为了难民。

但就算生活动荡,阿巴斯也没有放弃求学,哪怕他曾不得不的中断学业去当童工,但最终仍然重返校园,完成初中学业之后,阿巴斯还靠自学拿到了高中文凭,随后又进入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求学,并获得了法律学士学位。

毕业后,阿巴斯进入卡塔尔教育部工作,还曾担任人事部门的主任。因为他的工作需要去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招募巴勒斯坦人前往卡塔尔工作,这让他有了更多了解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社会状况的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阿巴斯树立了更加崇高的理想,要为巴勒斯坦的解放而战斗,为此他还和流亡海外的阿拉法特等人保持了密切联系,并筹划建立一个能够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的组织。到了959年,阿巴斯参与组建了法塔赫,并进入法塔赫第一届中央委员会,负责财政事务。而后,阿巴斯还曾负责处理法塔赫的对外事务。

在阿巴斯的努力下,外界开始了解到法塔赫的真正诉求,也对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要求有了了解。

在和犹太人斗争的过程中,阿巴斯对以色列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曾前往莫斯科攻读历史,对以色列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为此,他曾被骂作是巴勒斯坦的叛徒,但阿巴斯认为,只有对以色列和犹太人进行深刻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巴以问题。

在莫斯科进行学习期间,阿巴斯形成了自己坚持到现在的观点:巴以必须依靠和平共处来解决问题,所以,他也就成为了现在人们眼中的“鸽派”。

· 法塔赫和哈马斯不可调和的矛盾

也是在和平思想指导下,阿巴斯作为巴勒斯坦代表团的重要成员,开始与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在14轮秘密谈判后,巴以双方在1993年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奥斯陆协议》。

和平协议来之不易,阿巴斯以为这次他能够实现巴以之间的和平梦想,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也是阿巴斯过于天真了。

虽然《奥斯陆协议》已经签订,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重重阻碍,巴以双方的分歧严重,双方不得不边商量,边推动和平的进程。可惜的是,在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在演讲完毕后遇刺身亡,成为了以色列建国后首位被谋害的政治领袖。

拉宾的去世进一步阻碍了和平的进程,让阿巴斯的和平梦想更加难以实现。而后,虽然阿巴斯一直是法塔赫的二号人物,但其实他和阿拉法特一直有着分歧,这导致其在国内其实也没有那么“如意”。

直到2004年,阿拉法特突然病重,他自知时日无多,最终还是将法塔赫交给了阿巴斯。这一次,阿巴斯得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决巴以问题,于是,他继续坚持和平方案,并提出以“两国方案”与以色列和平共处。

在国际舞台上,阿巴斯的努力让巴勒斯坦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可和平并没有那么容易到来,因为在巴勒斯坦国内,法塔赫和哈马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拉宾去世后,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一直态度强硬,他们不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对巴勒斯坦人进行骚扰。巴勒斯坦国内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和平无望”,需要坚持武装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这一部分人的代表就是哈马斯。哈马斯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会,强调通过“圣战”来实现巴勒斯坦的解放。因而,早在阿巴斯开启和平进程的时候,哈马斯和法塔赫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为了破坏和平进程,哈马斯曾多次发动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自杀式袭击,试图破坏巴以和平进程。

阿巴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曾试图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化解哈马斯和自己的矛盾,但哈马斯非但不听,还通过各种斗争在2006年成为了巴勒斯坦议会的第一大党,并组建了新一届巴勒斯坦政府。

可由于哈马斯拒绝接受和平协议,这一届政府并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无奈之下,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同意组建民族联合政府。

可这个联合政府并没有持续多久,哈马斯和法塔赫的冲突就爆发了,最终,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而法塔赫退居约旦河西岸,由阿巴斯担任巴勒斯坦国总统,并连任至今,并继续推进巴以和平的进程。

· 巴勒斯坦的前路到底在何方?

不得不说,阿巴斯想要和平解决巴以问题的心是好的,但是巴以的和平进程却不是这么容易达成的。

虽然在阿巴斯的努力下,目前已经有15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以色列仍然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越来越多的地区,并不顾联合国决议,不断扩大犹太定居点。而且,阿拉伯国家也开始恢复和以色列的正常关系,这似乎意味着巴勒斯坦能够获得支持越来越少。

在内政方面,巴勒斯坦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际援助,以色列的重重封锁和打压,让巴勒斯坦几乎没有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国内民众的不满也在不断累积。

以色列的强硬、哈马斯的武装对抗,让和平进程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巴勒斯坦更是步履维艰。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阿巴斯才会将国旗捂在脸上,掩面痛哭。

在这个时候,阿巴斯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颜面,而是巴勒斯坦的人民、巴勒斯坦的未来。

但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作为国际社会承认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必须“振作”起来才能带领巴勒斯坦走出困境。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阿巴斯虽然曾强烈谴责以色列,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帮助加沙地带民众的举动,更没有什么反抗以色列轰炸的举动,反而强调哈马斯的行动和政策不代表巴勒斯坦,这可能本就让巴勒斯坦民众感到失望。

不过,或许阿巴斯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做出改变。2024年,阿巴斯曾表示自己要进入加沙地带视察,在《北京宣言》签署之后,阿巴斯履行承诺,向以色列申请进入加沙地带。尽管他的要求被严厉拒绝,但阿巴斯表示,就算以色列不批准,他也要去加沙地带,“哪怕死也要去”。

外界认为,阿巴斯此次举动一是想要提升法塔赫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合法性,二则是要响应《北京宣言》、增加筹码。

这或许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阿巴斯已经有了新的举措,真正在推动解决巴以问题。不过,巴勒斯坦的各方面实力本就不如以色列,巴勒斯坦国内又迟迟无法形成统一战线,《北京宣言》也可能会沦为一纸空文,恐怕会让阿巴斯、巴勒斯坦的处境更加危险。

巴以问题的前路到底在何方,和平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到来,一切恐怕都还很难说。

参考资料:

来源:热情的逗狐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