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产业”双轮驱动 甘肃农信涉农贷款规模稳居全省首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1:02 2

摘要:近年来,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甘肃农信”)锚定擦亮“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这一金字招牌的奋斗目标,以信用体系建设和特色产业扶持为双引擎,创新“党建+金融”特色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领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通讯员 滑斌 范卫成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甘肃农信”)锚定擦亮“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这一金字招牌的奋斗目标,以信用体系建设和特色产业扶持为双引擎,创新“党建+金融”特色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领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今年前3个月,甘肃农信累计投放涉农贷款630.1亿元,较年初净增83.7亿元,余额达到2716.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61.4%,位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党建引领,架起支农惠农“连心桥”

近年来,甘肃农信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强党建、促发展”作为“龙头”来抓,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秉承“覆盖全面、动态延展、衔接配套”的原则,甘肃农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基层行社党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意见》等28项制度,深化党建“1+N”制度体系,为构建省联社党委统筹推动、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大党建”格局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

纵深推进“双基联动”走深走实,甘肃农信累计选派5055名金融助理,开展联建共建活动5063次,宣讲金融政策7443次,完成整村授信12055个村,创建信用村6644个,累计为客户授信131亿元,用信83亿元。同时,组织开展“丰收节”等直播带货专场活动8场,场均观看热度突破100万人次,累计成交订单1.29万单,成交金额83.2万元。这些举措架起了支农惠农的“连心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

按照“一行(社)一品”的思路,甘肃农信全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119个。通过“四书一册”(即党建工作“1+N”制度汇编续篇、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展示、优秀党建品牌展示、优秀金融助理先进事迹展示、党建工作宣传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2024年甘肃农信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成效,营造了“你追我赶强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得到省委金融工委的高度肯定。

信用筑基,打造普惠金融“新机制”

甘肃农信出台服务“三农”工作“1+N”制度体系,修订完善《甘肃农信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制定《甘肃农信2023—2025年整村授信工作方案》,重塑涵盖整村授信考核管理、背包银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自动化评级授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等制度体系。通过“整村推进、精准授信”模式,甘肃农信构建“阳光、快捷、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打造普惠金融“新机制”。

按照“先建档、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甘肃农信运用“背包银行”进村入户,无纸化开展农户信贷基础资料收集、更新建档工作,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以背包银行推广应用为载体,甘肃农信精准捕捉客户需求,及时破解融资难题,丰富服务客户手段,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实现“客户业务需求在哪里,背包银行就出现在哪里”,有效满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同时,甘肃农信组建“金融助理+客户经理”的专业整村授信团队,使用背包银行进行自动化评级授信,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兴陇e贷、社保卡、陇明公卡、手机银行等全产品链的营销推广力度,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推进整村授信。逐步建立“低成本批量获客、高质量客户画像、高速度自动审批、高效能智能风控、高质效综合服务”的农户信贷融资服务体系。

聚焦脱贫人口信贷需求,甘肃农信创新“背包银行+掌上银行”模式,集中人力、时间进村入户开展信息采录工作,实现全程自动化评级、无纸化办贷。“自动化评级授信+背包银行”模式荣获中国银行业机构金融消保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

在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甘肃农信累计投放“灾后振兴贷”2.4万户,金额22.74亿元,彰显了“积石成山·重建家园”的责任与担当。

产业优先,激活农村经济“新动能”

甘肃农信深入开展“一县一业一品”金融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加大对全省“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特色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引导新增信贷资源优先满足1000万元以下涉农客群的信贷需求。近年来,甘肃农信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不同领域产业的资金需求。

张掖农商银行创新推出“金种贷”纯信用贷款产品,有效解决了制种主体因缺乏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目前,已累计向制种产业发放信用贷款7.91亿元,支持制种企业和农户6400余户,有力推动了制种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如今,兰州的“金城快贷”、定西的“陇药通”、甘南的“畜牧贷”、静宁的“金果快贷”、甘谷的“椒香贷”、宕昌的“药协快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金融需求,形成了甘肃农信信贷产品的“满园春色”。

针对产业链上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各环节企业的经营特点及抗风险能力,甘肃农信进行差异化授信。目前,已累计向245户“甘味”企业发放贷款36.14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7户,金额10亿元。政策红利与市场机制的良性互动,让金融活水真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造血细胞”。

甘肃农信还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安居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贷款”等专属信贷产品,帮助地方政府加快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截至2024年末,“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贷款”余额22.5亿元,支持全省75个县区4.54万户农户顺利完成生态搬迁。

有序有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年来,甘肃农信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创新实践,依托“信用+产业”模式,有效破解小微企业和特色农业产业贷款抵押难问题,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甘肃农信制定《甘肃农信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支农支小业务绩效考核办法》,优化完善小微企业评级授信模型,使准入标准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3年存量、增量份额保持全省同行业第一。结合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运用,甘肃农信创新推出“兴陇知识产权贷”“兴陇信易贷”“金融+租赁+财政”等信贷产品及业务模式,为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市县区域设备更新提供信贷支持。

甘肃农信全面启动数据中台建设项目,打造智能风控平台,推出“商e贷”“兴陇快贷”等数字信贷产品,精准评估客户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有效缩短传统线下业务流程,实现500万元以下小微信贷业务批量化、自动化、智能化办理。2024年以来,甘肃农信“兴陇税易贷”授信13.03亿元,“兴陇快贷”授信90亿元。

甘肃农信还探索健全“绿色+工业”“绿色+科创”“绿色+环境”(ESG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及碳核算和减排路径,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建设“养老食堂”,借助人脸认证精准识别补贴对象,实现用餐方便快捷、补贴及时发放、信息安全可靠、报表数据准确。2024年累计帮助建设养老食堂102个,服务老年群体26.86万人。

未来,甘肃农信将进一步优化“信用+产业”模式,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为甘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源源不断地注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共同绘就甘肃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图景。

来源:甘肃经济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