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丁格尔奖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护理行业的崇高精神与无私奉献。近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第50届南丁格尔奖名单,中国以7位获奖者的亮眼成绩位居榜首,其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护师邢红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39年的护理生涯,她以一袭白衣为
在南丁格尔奖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护理行业的崇高精神与无私奉献。近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第50届南丁格尔奖名单,中国以7位获奖者的亮眼成绩位居榜首,其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护师邢红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39年的护理生涯,她以一袭白衣为甲,用专业与爱心为万千肿瘤患者照亮生命之路,将南丁格尔"护佑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被刺痛的誓言:一句哽咽开启的技术突围
一个普通的清晨,年轻的护士邢红像往常一样穿梭在病房。突然,一只布满针眼、微微颤抖的手抓住了她的衣袖。“我每次听到护士在走廊里推着治疗车的声音,就会害怕到浑身冒冷汗......太痛苦了,要么放弃吧。”患者哽咽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邢红心上。眼前的病人手背红肿溃烂,因反复静脉注射引发的化学性静脉炎让皮肤呈现出可怖的紫红色,而这样的场景,在90年代初的肿瘤病房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上世纪90年代,肿瘤患者面临着双重折磨:强烈刺激性的化疗药物必须通过静脉输注,而落后的注射技术让手背成为“重灾区”。没有留置针,没有超声引导,患者只能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穿刺,药物外渗导致的组织坏死、溃烂,让许多人在抗癌路上先被疼痛击垮。看着病人绝望的眼神,一个坚定的念头在邢红心底升起:一定要找到减少肿瘤患者痛苦的根本性的方法。
1994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肿瘤科,邢红主动请缨加入。一次偶然的培训中,“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如同一道曙光。培训结束后,她近乎执拗地联系企业索要资料,在宿舍里反复观看操作光盘。深夜的台灯下,外文文献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着她对这项技术的执着钻研。1998年,当她成功为一名肿瘤患者置入上海市第一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时,握着患者逐渐恢复光洁的手臂,邢红的眼眶湿润了——那个在心底立下的誓言,终于开始照进现实。
跨越山海的守护:大凉山里的生命奇迹
2024年,邢红随队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义诊。这里是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高发区,医疗资源匮乏,尤其是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对于长期输液治疗的需求极为迫切。在一间简陋的病房里,邢红见到了5岁的小女孩。因肠结核、肠梗阻导致无法进食的她,瘦得皮包骨头,小手布满淤青,每次输液都撕心裂肺地哭喊,而孩子的父亲蹲在墙角,不停地用粗糙的手掌抹着眼泪。
邢红蹲下身子,轻轻握住女孩颤抖的小手:“宝贝别怕,阿姨给你变个魔法,以后打针就不疼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超声引导技术,她成功为孩子置入PICC导管。当营养液缓缓流入孩子体内,邢红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更加坚定了在当地推广PICC技术的决心。
另一位令邢红印象深刻的患者,是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因误用“土方”,他全身皮肤大面积剥落、渗液,几乎找不到一处完整的皮肤。建立静脉通道成了棘手难题:普通穿刺不仅难以找到合适血管,还可能加重皮肤创伤。邢红带领团队反复研究,最终决定采用中长导管穿刺。操作前,她握着病人的手轻声安抚:“别担心,我们慢慢来。”在耐心的心理疏导下,患者逐渐放松下来,随着中长导管顺利置入,他激动地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
在大凉山,邢红不仅亲自操刀完成高难度置管,还开展线下培训,手把手教当地护士掌握导管维护技术。她深知,只有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能真正帮助这里的患者。白天在病房忙碌,夜晚在简陋的教室里授课,邢红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大爱无疆。
永不熄灭的灯火:从技术创新到生命守护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邢红从未止步。她发明“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将置管成功率从60%提升至90%;推动建立全国首家PICC护理门诊、首个静脉通路护理工作室;撰写国内首部PICC护理专著,培养了6000余名专业护理人才。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在6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留下帮扶的身影,完成1000余例院外会诊。
2021年,邢红推动建立“社区标准化静脉导管护理门诊”,让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护理服务。普陀区万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门诊专科护士吴莎莎告诉记者,自2022年10月在邢红指导下挂牌“社区标准化静脉导管护理门诊”以来,万里社区已陆续培养7名静疗专科护士,服务PICC和输液港患者400余人次,打破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打针发药”的固有印象。如今,40家社区示范基地已累计维护近5000例次导管,实现零并发症。
在治愈身体病痛的同时,邢红更关注患者的心灵需求。1995年创立的“肿瘤康复沙龙”,成了患者们的心灵家园。她曾为一位胸壁皮肤溃烂、恶臭难闻的乳腺癌患者坚持换药三个月,用爱与耐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她的感召下,康复患者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让希望在生命之间传递。
39年的护理生涯,邢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的深刻内涵。从被患者的痛苦刺痛,到成为照亮生命的提灯人;从技术创新的开拓者,到跨越山海的守护者,她始终坚守初心。当南丁格尔奖章挂在胸前,邢红依然谦逊:“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只关注一件事,那就是肿瘤患者的脸上是否露出了笑容。病患对我的信任,就是我继续努力的最大动力。”这份朴素的誓言,正是对医者仁心最动人的诠释。
头图为工作中的邢红温柔而坚定。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