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司基注意到,近1年来,在这场行业生态的更迭中,诺安基金王创练、中欧基金曹名长、华泰柏瑞田汉卿三位投研老将的告别,尤为引人瞩目。他们平均拥有超20年的投研经验,用坚守与创新在行业发展史上镌刻下深刻烙印,其投资理念与实践成果成为行业传承的宝贵财富。
历经27年风雨洗礼,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批基金经理退休潮。
老司基注意到,近1年来,在这场行业生态的更迭中,诺安基金王创练、中欧基金曹名长、华泰柏瑞田汉卿三位投研老将的告别,尤为引人瞩目。他们平均拥有超20年的投研经验,用坚守与创新在行业发展史上镌刻下深刻烙印,其投资理念与实践成果成为行业传承的宝贵财富。
“投资老农”王创练:均衡之道穿越牛熊周期
2024年8月17日,随着王创练卸任诺安研究精选、诺安安鑫等5只基金,其近30年的金融从业生涯圆满收官,他也成为国内公募历史上首位“自然退休” 的基金经理。
王创练的职业轨迹极具特殊性。他于1997年入行后,先后在特区证券、南方证券、长城基金等机构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功底,2008年加入诺安基金后,历任研究部副总监、研究总经理及首席策略师,直至2015年才开启基金经理生涯,长达18年的研究经历为其投资厚积薄发打下伏笔。更值得关注的是,他是行业内唯一一位在同一家基金公司从基金经理岗位干到退休的从业者,这份坚守在行业频繁流动的背景下更显珍贵。
王创练的投资理念注重价值与成长兼顾,历经30年磨砺,“投资老农”的思路非常质朴,他将投资过程形象地比喻为“观气象、选土壤、播种子”,对应宏观、行业、公司三个维度。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判断市场趋势,选择受益于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的赛道,再精选个股进行投资。
在业绩表现方面,王创练管理的诺安安鑫表现出色。他自2018 年3月管理至退休前的2024年8月,任职总回报达到107.74%,任职年化回报为12.03%,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达103.82%,位列同类基金回报前3%。另外,他于2019年初接管的诺安价值增长A,也取得80%任职回报,年化回报超11%。
在王创练管理期间,诺安安鑫在2019-2021年迎来高光时刻,连续3年大幅跑赢沪深300和同类基金,超额收益惊人。
诺安安鑫成立以来各年度业绩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5.20
从过往持仓来看,王创练投资过包括银行、地产、金融、消费、科技等多个行业,他坚信做好投资的最终落脚点是找到好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他有顺势调整股票仓位的特点,在市场下挫风险大时降仓,低估机会增多时增仓,且在行业选择上偏向受益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的领域,善于把握行业周期轮动与趋势。
“价值一哥”曹名长:格雷厄姆的中国践行者
2025年春节前夕(1月17日),曹名长因“临近退休”卸任中欧价值发现、中欧潜力价值等4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从此淡出公募视野。
曹名长于1996年入行,有着近30年证券从业经验和18年基金管理经验,是公募界公认的“价值一哥”。曹名长的投资哲学深深植根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始终聚焦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标的,通过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多维度指标筛选被市场错估的股票。即便在2019年核心资产抱团的狂热浪潮中,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投资原则,这种定力在行业同质化竞争中尤为稀缺。
在新华基金时期,曹名长管理的新华优选分红创下9年515.94%的回报神话,年化22.62%的收益使其跻身顶尖基金经理行列。2015年加盟中欧基金后,其管理的中欧潜力价值A、中欧价值发现A在2016年沪深300下跌11.28%的背景下逆势上涨8.17%、7.76%,凭借良好业绩表现迅速打开市场,基金规模急速飙升。
尽管2019-2020年深度价值风格遇冷导致规模波动,但至退休时,曹名长所有管理过的 11只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展现出穿越牛熊的风控能力。其中,他于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管理中欧丰泓沪港深A,近5 年任职回报达 126.6%,任职年化为21.17%,成为其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
曹名长历任基金业绩情况
老司基认为,曹名长的定力和坚持在公募行业中难能可贵,属于扫地僧般的存在。少有人关注的是,曹名长在中欧基金还培养出不少新人,如袁维德和蓝小康等,这两位后浪基金经理都取得过比曹名长更为靓眼的成绩。
“量化拓荒者”田汉卿:用基本面因子解码市场
2025年4月29日,田汉卿因退休卸任华泰柏瑞量化增强等10只基金,为国内量化投资的“拓荒时代”画上句点。这位拥有清华大学与伯克利MBA背景的女将,以基本面量化的独特路径,在高频交易主导的量化江湖中独树一帜。
田汉卿的职业生涯始于全球量化巨头巴克莱(BGI),2012年加盟华泰柏瑞基金后,迅速开启本土化创新。2013年8月,推出首只沪深300指增产品华泰柏瑞量化增强,后又陆续布局中证500指数增强、量化对冲、港股通量化等差异化策略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量化投资矩阵。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8日,田汉卿管理时间最长的华泰柏瑞量化增强A任职总回报达205.51%,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68.42%的涨幅,超额收益达137.09%,被业内誉为“量化常青树”。
华泰柏瑞量化增强A成立以来业绩表现
田汉卿的量化投资理念,与市场上许多追逐短期热点的量化策略不同。她的模型以基本面因子为主导,涵盖估值、成长、质量三大维度。
在她看来,企业的内在价值才是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关键因素,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情绪或资金流动。她的持仓周期通常在4-6个月,换手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在量化投资中属于“低频交易”。
这种基本面量化理念在2015-2018年市场有效性较低阶段表现卓越,但近年来面临AI与高频交易的冲击,管理规模与超额收益均承受压力,折射出量化行业的迭代挑战。
【结语】
正所谓:人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传说。
3位老将的退休,标志着公募行业从“草莽时代”向“专业化、多元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他们留下的不仅是亮眼的业绩曲线,更是一种“坚守初心、敬畏市场” 的行业精神。他们的从业经历将激励着新一代基金经理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来源:老司基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