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互联网一头连着传统工业制造业,一头连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也是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引擎。中国工联网测算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1465.19亿元,增速12.5%。
今天(5月22日),苏州再次迎来工业互联网大会,这也是我市第二次承办这一盛会。
工业互联网一头连着传统工业制造业,一头连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也是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引擎。中国工联网测算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1465.19亿元,增速12.5%。
这个数字背后,是苏州超前布局的战略眼光。近年来,苏州相继出台《关于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若干措施》《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创新提升行动(2023-2025)》等政策文件,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其中“提升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苏州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实现阶段性跃升,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硬核的基础设施是苏州的另一张王牌。近年来,苏州加快5G基站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6.1万个,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46个;实现全市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这些网络“神经”支撑着全国唯一建设于地级市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更连接着17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日化、汽车零部件、食品包装、医药、环保、压铸等多个优势产业。
大院大所的聚集则提供了智力支撑。据介绍,有16家国家级双跨平台落户苏州,培育出盛虹、波司登等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永鼎、中亿丰等52个省级重点平台,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创建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方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从标准制定到测试认证,完整的服务链条让企业尽享“红利”。
“苏州的一大特别之处在于:将工业互联网做成了‘基础设施’,也融入了制造业血脉。”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理念正在转化为具体行动。例如,苏州将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链式”转型,以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协同发展模式。同时,作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苏州将继续做好国家级5G工厂项目入库工作,打造一批省内领先的内网建设标杆和5G工厂,“从企业级的智能化改造,到产业链级的协同创新,再到城市级的生态构建,我们将进一步擦亮‘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该负责人说。
来源:引力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