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耕地面积25亿亩,印度24亿,中国仅19亿,但产量竟世界第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1:24 2

摘要:耕地面积世界第一的是美国,有25亿亩,大农场大机械化农业,让多少中国农民羡慕;

我国地大物博,可是耕地面积仅19亿亩,并非世界第一。

耕地面积世界第一的是美国,有25亿亩,大农场大机械化农业,让多少中国农民羡慕;

第二的是印度,有24亿亩,明明国土面积只有我们三分之一,却享有如此多的种菜宝地。

按理说,谁耕地面积多,谁的农作物产量就高吧?

事实,却让无数人傻眼。

根据最新的农业生产数据显示,农作物的产量,美国和印度,加一块,竟都比不上中国。

这让中国农民自豪的同时,又更觉得愤怒了:白糟蹋了你们有那么好的地,不种赶紧腾出来给我,我还不够种呢!

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9亿,占国土面积的16%,且地形较复杂,除了几个平原外,很少有大平地,种地十分不方便。

美国的可耕地面积是25亿,占国土面积的18%。而且老美的地,都是一马平川,机器收割起来,一路碾压,非常省力省时,曾让很多中国农民感到羡慕。

印度的可耕地面积是24亿,占国土面积竟然超过50%,这让身为种菜民族的中国人看了,哪个不眼红。

一个国家,有一半能种地?

也就是说,走两步路,就可以种东西,这不就是专为种菜民族打造的宝地吗?

可惜,放着这么好的地,印度却并不懂得利用。

下面你看到他们的产量时,就明白他们有多暴殄天物了。

根据世界各国粮食产量排名数据,我国粮食产量高达恐怖的7亿吨,冠绝群雄,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有多不可思议,要知道,粮食产量通常指的都是主食,水稻、小麦、玉米这些。

但我们不能光种粮食呀,还要种蔬菜、种水果,本就不多的地,可怜巴巴地分来分去,分到粮食头上就没多少了。

就算是这样,我们的粮食产量,都能种出个第一来,而这第一的产量,竟跟能跟美印两家加一块比一比,其余的加一块都比不上咱。

美国粮食的产量是6亿吨。

你可以理解美国它首先不是个种菜的民族,其次它种的主要是大宗农产品,玉米大豆之类的,因这类产品价值高,赚钱多,尚情有可原。

可印度着实让人难以理解,耕地面积比我们多出6亿亩,粮食产量只有3.3亿吨,比我们少两倍多。

好歹也是亚洲人,就算种菜天赋不如中国人,也差不到哪去吧。

为何放着那么好的风水宝地,就是种不出东西来呢?

终于理解为什么不少网友会感到愤怒,我们的地还紧巴巴的不够种呢,而你却在浪费土地?这谁看了不郁闷。

印度吐槽完了,老美当然也跑不了。

全球蔬菜产量排名的数据里,中国仍然是排第一,同样是年产7万亿吨蔬菜,还是以少的且分配过后的耕地,种出了一骑绝尘的蔬菜量。

紧随其后的是印度,2亿吨,虽然产量不到我们的三分之一,但这里要表扬三哥,因为在这之后,一个能跟中印掰手腕的都没有。

虽说印度耕地面积多,但种蔬菜不比种粮食,确实需要更高精尖的农业技术,就不为难它了。

可是老美咋回事?0.48亿吨?

全球第一的耕地,全球号称第一的农业技术,蔬菜产量排世界第四?

而且产量连我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奔着二十分之一去了。

这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种粮食了,没地种菜了吗?

可问题是,就算集中全国耕地种粮食,你咋种得还没有咱多呢?

真的十分诡异,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归结为老美家不喜欢吃蔬菜,或者,确实没有种菜基因了吧。

接下来是水果产量,我们的水果产量也有可怕的2.5亿吨,仍然是第一。

有时候你确实没法理解,表面上看我们只有19亿亩耕地,但实际怎么像变魔术一样,种粮食第一,种蔬菜第一,种水果总该让让位了吧?

不,还是第一。

虽然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但这让国外人看了简直大受震撼。

觉得我们的东西肯定不是种出来,而是凭空变出来的吧?

在我们之后,水果产量排第二的是印度,1.07亿吨。

这里不得不再次批评,因为印度地处南亚地带,气候最适合种水果,味道又甜又香很好吃,而且很能长。

结果种出来的量还不到中国的二分之一。

就算刨去一部分的大棚水果,满打满算,也就堪堪是我们的二分之一,而且印度自己也是有大棚水果的,这还不如不刨去呢。

再看美国,又是只有稀少的0.23亿吨,完全是重在参与了。

不过美国因为国家战略原因,水果基本上都是进口的,自己从来不种,产量低,倒也情有可原了。

所以你看,综合粮食、蔬菜、水果的产量,美国和印度哪怕耕地面积超过我们,他们的产量加一块,都不够我们打的。

看来,地多并不代表种得多,还得看种地的人是谁。

为什么中国以少的耕地,却种出个样样第一

这一点,不仅我们纳闷,别的国家更是难以理解,凭什么我们就那么能种,好像只要是长得像泥巴的地方,明天非得给你塞一棵草进去,第二天这草还长成了菜,摘下来吃麻麻香。

其实,根本原因总共有以下五点:

1. 五千年的种菜基因,没有任何民族可企及

中华民族血液里五千年来早就浸泡了泥土和稻香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琢磨,怎么从土地里种东西吃了。

一代代传下来,就变成了全球仅此一家的“种菜民族”。

咱们国家人口多,可耕地自古以来就相对紧张,这就逼着人们必须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想方设法提高产量。

比如,间作套种、轮作、有机肥,这些老种菜手法运用得非常纯熟。

农民们知道什么时节种什么,怎么搭配种植能让土地的利用率最高,怎么减少病虫害。

这很多都不是书本上简单学来的,而是父传子、子传孙,在农田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不同于海盗民族、游牧民族、商业民族,农业民族的我们不喜欢粗放式耕种,或者过度依赖单一的化肥农药,中国农民更懂得“看天吃饭、看地种粮”,有因地制宜、精打细算的传统。

所以,即便耕地总面积不占优,每个人都那么会种,一定是百分之百把土地价值挖掘干净了。

2. 菜篮子工程

上世纪80年代末,保证千家万户有菜有粮吃的“菜篮子工程”开始实施,影响了我们的农业发展,是改变中国后几十年农业的大战略。

因为当时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如何满足这么多人的日常吃菜需求,成了一个大问题。

以前那种远距离调运、品种单一的供应模式已经跟不上趟了。

“菜篮子工程”就应运而生,它让大中城市在周边发展农作物种植基地。让种菜的地方离吃菜的市场更近了。

这样做好处太多了。缩短了运输距离,蔬菜的保鲜度大大提高,损耗也减少了。

市民能吃到更新鲜的蔬菜,农民也能因为损耗降低而增加收入。

最关键的是,直接刺激了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品种的多样化。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多变的口味,农民会主动引进和种植各种名优特新蔬菜品种。

菜篮子工程,为了满足人们吃菜的需求而生,但后来也成为我们发展成农业第一大国的保障。

3. 农业科技大力的发展。

首先是种子变好了。以前种地,产量可能就那么多,风调雨顺还好,赶上年景不好,收成就更没谱了。现在科学家们育出了很多高产、抗病、抗虫、抗旱的优良品种。

好种子是丰收的基础,种子变好了,就能直接让地里能多打粮食、多产瓜果。

种地的方法也科技化了。以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全凭经验和力气。

现在,很多地方也用上了新科技。比如地膜覆盖技术,一张薄薄的塑料膜往地上一铺,能保水保肥,提高地温,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庄稼就能长得更好。

还有节水灌溉,像什么滴灌、喷灌,水直接送到作物根上,不浪费,这在缺水的地方尤其重要。

温室大棚更是把“靠天吃饭”变成了“一定程度上靠人调控”,在冬天也能种出新鲜蔬菜,在不适合某些作物生长的地方也能种。

这些技术彻底摆脱了一些自然条件的限制。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比以前科学多了。

当然,化肥农药用多了有负面影响,这个大家都知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合理使用它们对提高产量、防治病虫害是起了作用的。

现在更提倡精准施肥、绿色防控,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还有就是农业机械,虽然咱们的地块不像美国那么大,不适合超大型机械,但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适合不同作物生产环节的专用机械,也在不断发展和推广,提高了播种、施肥、收割的效率,节省了人力。

这些农业科技成果,不是只针对某一种作物,而是全面开花。

所以说,农业科技发展了,才能让有限的地,种出无限的宝贝。

4. 种菜的一种态度,非要种出来,坚决不买。

中国人对于种地,有那么一股子执念。说白了,就是一种强烈的自给自足的愿望。

因为历史上,我们没少挨饿吃不饱饭,对饥饿的恐惧,让咱们非常坚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种态度体现在大处,是国家层面想方设法保住耕地红线,提高粮食自给率;

体现在小处,就是老百姓想尽办法在房前屋后、阳台楼顶,但凡有点空地,都想种点啥。

不是说非得自己种的才香,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忧患意识。

有地,就不能让它闲着,就得让它长出东西来。

然后,就会推动着人们去琢磨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种出更多的食物。

5. 因为人人都想吃到菜,吃好菜,所以必须种的多种的好。

中国有十几亿张嘴要吃饭,这本身就是最直接、最强大的驱动力。

人们不光要吃饱,还想吃好,想吃得有营养,吃得丰富多样。

巨大的、持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是拉动粮食、蔬菜、水果产量全面提升的根本动力之一。

你想想,如果大家对吃的没啥要求,或者需求量不大,那农民种那么多干啥?

就拿蔬菜来说,中国人餐桌上顿顿少不了的。以前可能就是那几样当家菜,现在呢,大家对蔬菜的品种、品质、新鲜度要求越来越高。

冬天想吃夏天的菜,南方想吃北方的菜,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就逼着农业生产者去想办法,去引种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发展设施农业,延长供应链。

水果也是一样,以前能吃到苹果、梨就不错了,现在各种热带水果、进口水果都想尝尝,对国产水果的品质要求也水涨船高。

人人想吃到菜,吃好菜,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生产的积极性;

生产的提升,反过来又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还催生了新的需求。

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更好、更多样的农产品。

所以,中国农业的高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巨大的国内市场“逼”出来的。

虽然说,我们现在的粮食自给率仍然还有提高的空间,而且,大豆等关键作物还大量依赖进口。

但是无法否认,在当今工业化体系的加持下,如今的中国,很有可能已然成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业大国。

几千年前的过去,我们的农业发展已经是世界第一,但现在的世界第一的分量,比过去不知多多少个量级。

然而,现在这个情况,仍有很多人觉得地不够种,菜不够吃,还要继续发展。

我心想,也许有一天,我们能把菜种到月球上去,才能满足我们澎湃的种菜野心了吧?据说,这事似乎也已经在做了。

来源:小农民挖穿地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