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源因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指的是,在某一利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导致有效业务价值(或新业务价值)变化的百分比,该比值我们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主要假设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计算而得。
先说结论:
1、利源因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指的是,在某一利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导致有效业务价值(或新业务价值)变化的百分比,该比值我们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主要假设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计算而得。
由于敏感性测试往往是单因素的,所以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数值大小往往与利源结构的关系呈正相关。
在利源因素变化方向和幅度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敏感性测试结果的变化幅度,即可以简单理解为该利源占比的数值大小。
2、从新业务价值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时间趋势看,大多数寿险公司利源结构中投资因素的影响都在下降。
3、从新业务价值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时间趋势看,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人保健康、太保寿险、阳光人寿和新华保险公司利源结构中费用因素的影响在下降。
正文:
寿险公司的有效业务价值是指公司现有保单未来所能产生的利润现值,即已经生效的保单在不考虑未来新签保单的情况下,预期未来利润的贴现值。它反映了公司现有业务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的预期。
类似地,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New Business Value, NBV)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新保单所产生的利润现值。它是衡量寿险公司增长潜力和新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了公司销售新保单的能力以及这些保单未来可能带来的利润。
有效业务价值或是新业务价值的计算,通常基于精算假设,包括预期的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费用率、投资回报率和风险贴现率等。
由于存在诸多的参数假设,需要通过敏感性测试,评估在不同的经济和市场条件下,寿险公司有效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的波动情况,从而判断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为此,基于主要参数变化,上市寿险公司在年报披露中大都会提供有效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的敏感性测试结果,这也为我们观察寿险公司盈利的影响因素提供了较好的视角。
利源因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指的是,在某一利源发生变化情况下,导致有效业务价值(或新业务价值)变化的百分比,该比值我们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主要假设参数敏感性结果计算而得。
比如,2024年度太保寿险投资回报率假设下降50个基点,则有效业务价值变动-27.9%(156,129/216,590-1)、新业务价值变动-35.7%(8,521/13,258-1),即分别为有效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的敏感性测试结果。
1
投资敏感性测试结果
我们统计了7家上市寿险公司投资回报率下降50个基点情景下,新业务价值、有效业务价值的敏感性测试结果。
从新业务价值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时间趋势看,除平安寿险外,其他寿险公司利源结构中投资因素影响均在下降。
从有效业务价值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横向比较来看,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投资敏感性最高,也意味着这两家公司投资敏感性产品收入占比可能更多一些。
相对而言,人保健康的投资敏感性最低,意味着该公司投资敏感性产品收入占比最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友邦保险、太平人寿投资收益率假设变动因素设定与上述7家公司差异较大,故未列示这两家公司。
2
费用敏感性测试结果
我们统计了9家上市寿险公司费用假设提高10%情景下,新业务价值、有效业务价值的敏感性测试结果。
从新业务价值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时间趋势看,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人保健康、太保寿险、阳光人寿和新华保险的利源结构中费用因素影响在下降。
从有效业务价值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横向比较来看,人保寿险的费用敏感性最高,平安寿险最低。
最后,借用一位业内非常有名的精算大佬建议,需要提醒的是:1、部分公司有效业务价值的敏感性有可能是用EV敏感性代替,这可能受调整净资产占比大小影响。另外,有效业务价值的敏感性本身也收到COC影响,可能不完全代表利源结构的变动。2、费用压力处理可能各公司不一样。
但不管怎样,整体来看,把各公司数据汇总在一起,做个对比分析很有意义!
来源:13个精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