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6岁的陈先生从没想过,一场看似普通的发烧会让他在医院里走了一遭鬼门关。3天高烧不退,最高达39.5°C,伴着咳嗽、胸闷、肌肉酸痛,他以为是感冒,吃了点退烧药硬扛着。妻子看不下去了,硬拽他到医院急诊。急诊医生怀疑是肺炎,胸片也显示肺部有炎症,收入呼吸内科治疗。
46岁的陈先生从没想过,一场看似普通的发烧会让他在医院里走了一遭鬼门关。3天高烧不退,最高达39.5°C,伴着咳嗽、胸闷、肌肉酸痛,他以为是感冒,吃了点退烧药硬扛着。妻子看不下去了,硬拽他到医院急诊。急诊医生怀疑是肺炎,胸片也显示肺部有炎症,收入呼吸内科治疗。可抗生素用了几天,烧没退,反而突发呼吸困难、腹痛,被紧急转入ICU。更令人震惊的是,护士在护理时发现他阴茎上一个小小的溃疡灶,竟成了揪出“真凶”的关键!这场发烧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致命危机?
陈先生发烧3天,体温飙到39.5°C,还伴着畏寒、咳嗽、胸闷,大热天穿两件长袖还直打哆嗦。妻子急了:“都烧成这样了,还在家硬撑?”无奈之下,他来到医院急诊科。急诊老马医生一听症状,立马用听诊器检查双肺,发现左下肺湿啰音——这是肺部有液体渗出的信号,提示可能有肺炎。
湿啰音是怎么回事?当肺部发炎,气道内有液体渗出,空气通过时会产生“咕噜”声,医生通过听诊器就能捕捉到。结合陈先生的发烧和咳嗽,老马初步判断是细菌性肺炎,开了胸片、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胸片证实左肺有轻微炎症,心电图显示心率偏快(110次/分),这与发烧导致的代谢加速有关。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血小板偏低(98×10⁹/L,正常150-300×10⁹/L),转氨酶(ALT 60U/L)和心肌酶也略升。
老马心里嘀咕:这不完全是典型肺炎的表现,心肌炎或肝损伤的可能性得警惕。但急诊科时间紧,他果断安排陈先生住进呼吸内科,让专科医生进一步排查。陈先生不太情愿,想拿药回家吃,但妻子支持住院,老马也严肃地说:“你这状态,回家不安全!”
呼吸内科接手后,按细菌性肺炎治疗,开了广谱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肺炎是个“大箩筐”诊断,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其中肺炎链球菌、支原体最常见,医生常凭经验先用广谱抗生素。但三天过去,陈先生的体温飙到40°C,呼吸更急促,病情非但没好转,反而恶化了。家属急了,抱怨:“三甲医院还治不好一个发烧?”
科室开会讨论,副主任皱着眉头:“这不像普通肺炎。抗生素没效,心肌酶、肌钙蛋白、转氨酶持续偏高,说明问题不只在肺。得考虑心肌炎、传染病,甚至血液系统疾病。”管床医生补充,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正常,基本排除了心梗和心肌病,但心肌炎仍不能完全排除。
副主任还提出,广州地区需警惕恙虫病、登革热等传染病。恙虫病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常通过恙螨叮咬传播,症状包括高热、肌肉痛、咳嗽,严重时可累及心肺肝。检查外斐试验(检测立克次体抗体)是阴性,暂时不支持。但副主任强调,恙虫病有个典型特征——焦痂,即叮咬部位形成的无痛溃疡,常出现在腹股沟、腋窝等隐蔽处。他问:“查过腹股沟了吗?”管床医生尴尬地说,只查了腋窝。
副主任亲自查房,决定检查陈先生的腹股沟和会阴部,看看有没有焦痂。陈先生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配合脱下裤子。副主任仔仔细细检查,甚至翻看了肛门附近,结果一无所获。焦痂没找到,副主任有些失望,但仍安排了胸腹部CT和感染科会诊,调整抗生素方案。
当晚,病情突变!陈先生突发呼吸困难、腹痛,满头大汗,捂着肚子嗷嗷叫。值班医生赶到床旁,血氧饱和度跌至90%,右上腹压痛明显,墨菲征阳性(提示胆囊炎可能)。但之前的腹部B超没发现胆囊结石,医生疑惑:是胃肠穿孔?胰腺炎?还是别的?
外科和ICU医生华哥先后赶到。外科医生检查后认为不像急腹症,建议做腹部CT。华哥见陈先生呼吸急促加重,血压虽正常,但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假象,随时可能崩溃。他果断决定:“不能等了,立即气管插管,转ICU!”
在病房嘈杂的抢救中,华哥熟练插入气管导管,接上呼吸机,陈先生被紧急转入ICU。第二天,胸腹部CT显示肺炎未加重,但有肺水肿,提示可能有心力衰竭。可陈先生无心脏病史,年纪也不大,为何突发心衰?华哥怀疑是重症心肌炎,但缺乏直接证据。
更棘手的是,血小板进一步下降至50×10⁹/L,暗示严重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多学科会诊中,血液科建议骨髓穿刺,排除白血病或淋巴瘤。外科医生提到,陈先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感染或血液病的信号。
骨髓穿刺结果显示感染表现,但未见血液病证据。华哥头痛不已:抗生素换了几轮,血培养阴性,发热却不退,到底是什么感染?无奈之下,他向家属提出做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测序,这是一种昂贵(约1万元)的检查,能检测血液中已知病原体的基因片段。家属犹豫后同意:“人没了,钱再多也没用。”
就在抽血准备基因测序时,护士发现陈先生阴茎背部有个0.5×0.5厘米的溃疡灶。华哥心头一震:这不就是焦痂吗?难道真是恙虫病?他赶紧拍照发给感染科,对方回复:“很像焦痂,高度怀疑恙虫病!”尽管之前的外斐试验阴性,但感染科医生解释,早期检测阳性率不高,焦痂出现在阴茎也并非罕见。
华哥和上级医生果断调整治疗,换用多西环素——这是恙虫病的特效药,对立克次体高度敏感。奇迹出现了:用药第二天,陈先生体温下降,第三天成功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稳定。基因测序结果也证实:血液中检测到恙虫病立克次体基因序列,诊断明确!
恙虫病是什么?它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通过恙螨叮咬传播。恙螨常寄生在老鼠身上,藏在杂草丛中,人被叮咬后,病原体入侵血液,引发全身血管炎,导致高热、肌肉痛、咳嗽,甚至累及心肺肝。焦痂是其典型特征,通常出现在腹股沟、腋窝、会阴等隐蔽部位,无痛无痒,易被忽视。
数据显示,广州等南方地区每年报告数百例恙虫病,病死率可达5-10%若不及时治疗。陈先生的病例中,肺水肿、心肌酶升高、转氨酶异常、血小板下降,都是恙虫病引起的多器官损伤表现。幸亏发现焦痂并及时换用多西环素,否则他可能因多器官衰竭丧命。
陈先生的病例为何一波三折?原因有三:
症状不典型:发热、咳嗽、胸闷易被误认为是肺炎,而焦痂出现在阴茎,早期查体未发现。检查局限性:外斐试验早期阳性率仅50-70%,需反复检测。陈先生发病初期检查阴性,延误了诊断。疾病复杂性:恙虫病可累及多个器官,模拟心肌炎、胆囊炎等,干扰医生判断。副主任事后感慨:“我什么都想到了,就差一点运气!”的确,若早发现焦痂,或反复做外斐试验,诊断可能更快。但这也提醒医生,面对不明原因发热,要细致查体,全面排查。
陈先生的经历让人唏嘘。一场公园散步,竟让他险些丧命。追问病史,他提到发病前去过草木茂盛的公园,可能被恙螨叮咬。以下是预防恙虫病的实用建议:
陈先生的病例告诉我们,发烧绝非小事,尤其是持续高热,可能隐藏致命疾病。恙虫病虽不常见,但在南方地区并非罕见,早期诊断和特效抗生素是救命关键。医生们也从中吸取教训:面对复杂病例,细致查体、多学科协作至关重要。
陈先生康复后感慨:“幸亏护士细心发现那个小溃疡,不然我可能就没了。”一个小小的焦痂,决定了生死。这提醒我们:健康无小事,身体的任何异常都可能是求救信号。及时就医,科学防护,才能远离隐形杀手。
来源:虞医生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