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乡杯”2025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在杭州成功举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11:42 2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提能升级历史经典茶叶产业,传承创新炒制技艺,全力打造高素养茶叶技能队伍,加强茶叶“新农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大做强龙井茶产业,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越乡杯”2025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于5月2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提能升级历史经典茶叶产业,传承创新炒制技艺,全力打造高素养茶叶技能队伍,加强茶叶“新农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大做强龙井茶产业,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越乡杯”2025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于5月21日上午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3D馆序厅拉开帷幕,下午举行了颁奖仪式。本次大赛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上午8点,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伟杰主任宣布开赛,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秦叶波主持开幕仪式,裁判长俞燎远宣读比赛规则:今年赛制与去年略有不同,围绕龙井茶手工炒制实操,设置巅峰组、新锐组两组竞赛,两组人员同场竞技,每位选手在规定场地、时间内完成足量龙井茶手工炒制,评审专家对比赛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最后按感官审评得分高低,评选出竞赛优胜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良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杨秀芳,嵊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潘超英等领导以及来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全省龙井茶产区4市、18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茶叶业务负责人出席本次大赛颁奖仪式。

据悉,前期来自18个龙井茶生产县(市、区)分设分赛区开展了预选赛,经过激烈角逐,选拔出了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巅峰组选手名额30位(西湖产区5位;钱塘产区10位;越州产区15位,其中绍兴市10位,金华(磐安、东阳)3位,天台2位);新锐组选手名额20位(西湖产区3位;钱塘产区7位;越州产区10位,其中绍兴市7位,东阳、磐安、天台各1位)。巅峰组前5名选手授予“浙江省龙井茶制茶大师”荣誉称号和奖牌,前6-15名选手授予“2025浙江省龙井茶炒制能手”荣誉称号;新锐组前5名选手授予“浙江省龙井茶制茶新秀”荣誉称号和奖牌,前6-10名选手授予“2025浙江省龙井茶青年炒制能手”荣誉称号。

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角逐,进入专业评审环节。由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俞燎远担任裁判长,大赛裁判组分为巅峰组与新锐组开展评审工作。其中,浙江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推广研究员陆德彪担任巅峰组组长,组员包括浙江大学教授龚淑英、国家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邹新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杨秀芳担任新锐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金寿珍、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苏祝成作为组员。最终,在各位专家裁判的共同审评下,本届大赛名次正式产生。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应金岳主持颁奖仪式,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良伟作重要致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良伟在致辞中提到,龙井茶炒制大赛是“土特产富”全链发展的一件大事,是展示浙江“新农人”风采的一件喜事,更是浙江茶叶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一件盛事。茶叶是浙江省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历史经典产业,也是推动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土特产”。龙井茶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最具浙江元素的“金名片”。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龙井茶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在产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努力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以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坚持不懈推进龙井茶传统炒制技艺传承、标准化生产、数字化监管、品牌维权保真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助推了龙井茶市场拓展、品牌提升和茶农增收。2024年龙井茶面积91.6万亩,产量2.9万吨、一产产值68.1亿元,今年3月,中国品牌杂志发布4700个全国全品类农产品地标品牌声誉度,龙井茶位列第1,成为“世界茶乡看浙江”的又一力证。

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是全省重要的茶叶技能竞赛之一,自2002年创办至今,已成为展示浙茶匠心精神、宣传浙茶卓越品质、弘扬浙茶文化的重要平台。本次比赛有2大创新,一是巅峰组、新锐组分组比赛,为资深茶匠提供展示高超技艺的舞台,为年轻新锐搭建崭露头角、快速成长的平台,二是首次在“国际茶日”当天、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现场举办,与大众面对面、零距离,让龙井茶炒制这一传统技艺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播。希望广大茶企、茶人能以此次大赛为新的起点,持续提升茶叶品质,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全力打响茶叶品牌,进一步推动浙江茶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嵊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璐推介“越乡龙井”品牌,她提到嵊州地处浙江省龙井茶越州产区核心区,有茶园面积21万亩,年产龙井茶6800多吨,约占全省龙井茶总量的1/3,“越乡龙井”以独特的地域文化“越剧之乡”而得名,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嫩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先后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浙江省级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浙江区域名牌等众多荣誉,2024年越乡龙井品牌价值41.31亿元,获浙江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感召力第1位、品牌声誉第5位、品牌感知第18位。

“越乡龙井”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茶、历久弥新的文化茶、是强村兴农的致富茶。“越乡龙井”不仅是嵊州的传统特色产业,更是优势富民产业。嵊州聚焦茶叶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支持设备更新、扩大销售渠道、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重塑联农带农机制等,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俞燎远裁判长作赛事点评并宣布比赛结果,他表示本次大赛是浙江省传承与创新茶叶历史经典产业的重要平台,也是浙江贯彻“土特产富”的一场活动。本次大赛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层层选拔更重视,各产茶区在此之前都举行了选拔赛及赛前培训班,说明各地都非常重视本次技能大赛,各位选手本着“友谊第一、成绩第二”的原则,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第二是分组竞技重传承,本次竞赛分为巅峰与新锐2组,巅峰组最大年纪为59岁,新锐组最小年纪为18岁,新老两代同场竞技,赛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两组选手成绩都非常好。所有选手炒制的龙井茶具备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色泽翠绿,汤色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匀整明亮,都达到了名优龙井茶的品质要求;第三是审评方法更科学,根据本次大赛实际情况,裁判组商定修改了审评方法,更加注重龙井茶的香气和滋味,感官审评方法更加合理,专家感官审评也更加客观准确。

2025浙江省龙井茶青年炒制能手

陈霖泽 富春街道茶农(富阳区)

胡 双 新昌县茶叶站(新昌县)

陈亚荣 上城埭村(西湖区)

黄林灿 嵊州市仙岩镇禹山村(嵊州市)

金静波 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嵊州市)

2025浙江省龙井茶炒制能手

金洪军 嵊州市越岭茶叶专业合作社(嵊州市)

钱赛云 嵊州石壁精舍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嵊州市)

周黎锋 磐安县尖山镇横路村(磐安县)

梁钢枢 天台步云茶叶有限公司(天台县)

张亦钟 东穆坞村(西湖区)

倪柏权 杭州萧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萧山区)

巴玉金 杭州鑫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富阳区)

金美霞 东阳市龙盘玉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东阳市)

邢 涛 嵊州市乙木茶叶专业合作社(嵊州市)

俞华平 杭州予子良茶文化有限公司(西湖区)

浙江省龙井茶制茶新秀

付晓婷 龙井村(名胜区)

蒋隆基 嵊州市爱明茶业有限公司(嵊州市)

杨凯堂 嵊州市茶京堂茶业有限公司(嵊州市)

王 辉 浙江绿水丫丫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磐安县)

钱佳莹 浙江嘉诚茶业有限公司(嵊州市)

浙江省龙井茶制茶大师

王成江 嵊州市晟江茶场(嵊州市)

张建功 浙江九舟茶业有限公司(新昌县)

盛焕尧 新昌县茶保姆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新昌县)

周秋荣 镜岭镇安山村(新昌县)

施宝春 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嵊州市)

嵊州市人民政府潘超英市长,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应伟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杨秀芳,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良伟分别为2025浙江省龙井茶青年炒制能手、2025浙江省龙井茶炒制能手、浙江省龙井茶制茶新秀、浙江省龙井茶制茶大师颁奖。

茶叶是浙江省农业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龙井茶作为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茶叶品牌,是最具浙江元素的“金名片”。2024年,龙井茶采摘茶园面积91.56万亩,龙井茶产量2.86万吨,龙井茶一产产值68.08亿元,龙井茶的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3.81%和22.57%,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在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品牌》杂志2025年3月刊上,业界期待的《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报告》显示龙井茶的品牌声誉为884.14,在4700个中国地标品牌中排列第1位。

一直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龙井茶产业发展,以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坚持不懈推进龙井茶炒制技艺传承与创新、标准化生产、数字化监管、商标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助推了龙井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龙井茶品牌打造卓有成效。多年来,浙江省十分注重龙井茶品牌集群的打造,借势地方公用品牌,积极探索和实践“龙井茶”母品牌与“大佛”商标、“越乡”商标、“千岛湖”商标等子品牌之间的有机融合。目前,除西湖龙井外,大佛龙井茶、越乡龙井茶、千岛湖龙井茶已发展成为龙井茶旗下重要区域性品牌,形成了一个业界瞩目的龙井茶“品牌集群”。2024年,西湖龙井、大佛龙井和越乡龙井的品牌价值分别达到84.35亿元、55.53亿元和41.31亿元,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第8和第31位。

数字化改革赋能龙井茶产商标管理。2022年,龙井茶品牌使用管理的数字化改革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浙茶香·龙井茶一件事”数字化应用,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申请、续展、变更等已全部上线,不仅极大方便了企业办事,同时实现的一证一码,也让消费者能扫码即可直观便捷的查看企业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信息,真正实现放心消费;完成了龙井茶原产地新昌县的“大佛”证明商标和“龙井茶”证明商标在使用申请审核上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一次申请、二证同办”事项,既减轻了新昌县“大佛”龙井茶企业两次办证申请的麻烦,也较好地推动了龙井茶原产地公用子品牌与龙井茶母品牌的工作“捆绑”和无缝对接,提升了品牌整体形象和工作绩效。基于数字化改革成果,于今年2月27日印发了《龙井茶证明商标溯源标识管理规定》《浙农码(龙井茶)赋码规则2.0》等规范性文件,重塑了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制度。

龙井茶质量安全有保障有力。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龙井茶质量安全,大力推行适制龙井茶品种筛选、生态茶园建设、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数字化生产线加工、龙井茶精深加工等技术,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高位运行。例如嵊州市通过政府服务,龙头牵引,全面改造茶厂,新建加工生产线,已完成36家茶厂的数字化改造,引进龙井茶、眉茶、珠茶等数字化加工生产线57条。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茶园提供智能化管理。推广植保无人机、采茶机、色选机、X光机等先进装备,提高茶园管理、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率。推动中茶所在我市建立研发中心,建成目前全国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带动老茶园改种换植,提高良种化比例。

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不断完善。为规范龙井茶机制技术和产品质量,1999年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牵头制定了《龙井茶机制工艺技术规程》(DB33/T 239—1999),2012年第一次修订,2023年第二次修订,该标准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升龙井茶品质和标准化水平,及节本增效等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我们知道,业内有“龙井茶,嵊州炒”的赞誉。2018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举行了首届龙井茶手工炒制争霸赛,来自嵊州的三位炒茶高手一举获得前三甲。至此,嵊州龙井茶炒制水平可以说跻身全省头部,嵊州市也从龙井茶生产大县迈向了龙井茶炒制强县,夺得了龙井茶产业的先发筹码。去年的冠军被嵊州选手李爱明夺取,今年嵊州选手王成江又获得巅峰组冠军,足以说明嵊州龙井茶炒制水平之稳定与高超。

一年烟雨炒龙井,几载茶香就春风。

一省春茶说龙井,几朝龙井满城香。

来源:茗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