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疾控中心于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第14周-第18周(3月31日—5月4日)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7.5%一路飙升至16.2%,增幅超过一倍;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同样不容
近期
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
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是否会出现规模性疫情
该如何应对?
No.1 新冠阳性率攀升
地域差异初显
中国疾控中心于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第14周-第18周(3月31日—5月4日)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7.5%一路飙升至16.2%,增幅超过一倍;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同样不容小觑,由3.3%提高到了6.3%。
第14周—18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南方省份的新冠阳性率相对北方省份略高一些,这或许与南方的气候、人口密度以及人员流动特点等因素有关。
No.2
不必过度担心
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升高
≠规模性疫情卷土重来
五一小长假期间大规模的人员迁徙,使得病毒在不同地区之间传播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近期气温逐渐升高,但部分地区仍可能存在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等情况。同时,高温天气下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使用空调等设备,空气不流通,也可能促进病毒的传播。
不过也不必太过担心和焦虑,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升高≠规模性疫情卷土重来。
从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也能看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一直是高于0的。换句话说,大部分人也已长期暴露在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之前低水平流行中感染过,也获得了抗体,早已不是疫情刚放开时大部分人没感染过的情形。
中国疾控中心的预测也指出,尽管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有小幅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
然而,对个体来说,也需要有所作为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No.3 如何应对
钟南山给出这三点建议
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毒性较低,婴幼儿应特别注意防护;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一旦感染要在48小时内及时用药。
01 我国流行毒株毒力较弱
钟南山介绍,此轮中国的新冠病毒毒株主要是XDV和XDV. 1,新毒株的特点突出,一方面,免疫逃逸更强,之前已感染过或者打过疫苗的,也可能再次感染;另一方面,症状更轻,例如嗓子痛、低烧、咳嗽或根本没有症状,容易被忽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国家疾控中心3月到5月份的数据中,新冠急诊阳性病例从6.5%增加到16.5%,在中国主要的流行毒株是XDV和XDV. 1。这种新冠毒株的毒力比较弱,大多数人会自己好。
02 慢性病患者和老人群体要更重视
钟南山提醒,一旦发现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出现,要及时进行检测并及时用药,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和老人群体更要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有基础病的人群得了新冠以后,往往原来的基础病会加重。必须正确对待,及时用药,这些药在48小时之内用,效果会更好。
03 通过物理隔离保护婴幼儿
针对5岁以下的婴幼儿,钟南山表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婴幼儿的症状。他强调要通过物理隔离来保护婴幼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我们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病毒的抗体,因为疫苗对一岁的孩子没用,他还没有产生抗体的能力。我的看法是,物理隔离很重要。尽量不带孩子去公众多的地方或者空气不太流通的地方。戴口罩,避免孩子传染。得了新冠以后要特别注意加强基础护理。
来源:西安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