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唐国明租居岳麓山亭子间, 竟能写出千古流传的文章来,靠什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13:17 3

摘要: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

哇,谁能像著名作家唐国明,租居岳麓山亭子间, 竟能写出千古流传的文章来,他靠的是什么

哇,租居岳麓山亭子间, 如一棵雷劈不倒、火烧不死的树,竟能写出千古流传的文章来,他靠的是什么

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一组数之和与另一组之和的和差b的规律,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还发现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 dn(m+n)=d(mn+ n²)。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数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阅读本书作者唐国明的日记19则:居向阳村亭子间记

∮1、记于2005年8月11日:在呼啸而来,呼啸而去里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个女生撰文说我:不工作,不恋爱,看书、写作。不添新衣服,不到除食堂外的任何地方用餐。瘦而苍白。床头垒着整洁如新的哲学、文学、史学著作。读书,从不用笔划记。喜欢坐在床沿,左手支在膝盖上,托着书本,右手的拇指、食指轻搓书页的中部,以便翻动;既避免犯困,又不会使书受到磨损。桌上堆着成片的稿纸。梦想成为作家的他,在那四面透风租来的小屋里用开水取暧。

∮2、分别写于2014年3月12日《十三洞记》与写于2015年6月13日《又十三洞记》里值得留下的文字

大山深处,一脉山下,两山一抱,与世隔绝,天然一片安宁之乡。洞窟一个,碧泉一流,残枫一棵,难得修心成佛之所。

人生苦短,不管富贵贫困者,还是尼僧得道成仙者,终是过客。唯有此洞、此山、此水、此石林与此诗云月色,才是此处之主人。

来于尘土归于尘土,不过人间走一程。于其是非居人间,不如清白化明月。

∮3、写于2014年7月8日:岳麓山纪事

我,唐国明,虽身高五尺有余,小学老师教我:为中华富强而读书。初高中老师称我:努力读书能考上大学,励志勤奋写作也能成作家。大学老师说我:不是一个大蠢才,就是一个大天才。某媒体主持人骂我:不是一个神话,就是一个笑话。父母希望我做一个对世界有用之人。我时刻告诫自己:只有思危奋发图强,才能实现写文安和天下之梦想。

我家前无有名之士,今无显达之人,在出仕无投靠之门,经商无资本起步之时,唯有从文之路,可守清贫得之。从十四岁立志从文后历尽艰辛。二十五岁又进大学念书,二十九岁出学院门,于岳麓山下寄居陋室,粗衣淡饭,把海子与李白一些代表性的诗句当我的两只酒杯,把曹雪芹的《石头记》当我的屋子,把川端康成的《雪国》当我的床,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当我的窗子,把沈从文的《边城》当我永远的村庄,把其他百科经典书籍当我收割粮食的田地山河。就这样如梦隔世,以“云梦湖边的天鹅”自居,四十岁时,得褒贬不一,被称隐居“神仙”“书痴”“狂人”“曹雪芹在世”之名。赞我者,赞我一贫寒之士,执着一梦,终有所成。骂我者,骂我不习时务,于追逐名利速朽消费之世,还执着追求做“写流传千古文章”梦。说我脑袋进水精神不正常有之,说我是社会废物者有之。幸好我靠的是我自己的能力维持我做自己之梦,用自己之血泪凝成字字句句向乾坤。立于天地,我不愧于天下,面于父母,我不愧对他们对我之期望。虽然于清空吹寒中,迎风独立,身寄陋室,仍孤身一人。床上无妻,脚下无儿女。如我这般起于贫困之辈,靠一笔一纸一墨水瓶一青灯打天下之人,只能学会放下一切,为梦独行。在无妻儿之累,父母无需我担忧之时,才能安心于筑纸上世界,画字里乾坤,成就“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梦。

∮4、写于2014年7月13日:岳麓山里的红楼梦世界

人生于尘世,有梦想与现实之乡。故乡胡山界,我现实故土;岳麓山,我梦想故土。

岳麓山上名士坟墓,使人常有荒冢一堆之危,使人常怀奋发图强、德配乾坤、安和天下之志。山下学府,佳人才女,是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来了去,去了来。

此生有幸,与此处相伴;于此处得文学上曹雪芹之血统,生活上贾宝玉之情怀,现实上神仙之神气,使我如山中晨钟暮鼓,声名浮天外。此生有福,能与此山相守;即使“穷名”传万里,也不改流芳万代、名垂青史、安和天下之志。此生有缘,于此处能著得千古之诗文,成千秋之事业。

∮5、写于2014年9月9日: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心怀“修德安和天下”梦想的汉子

我唐国明,我自己的人生目的就是复原“红楼”,写好诗文,做好电影,成为你不离不弃的唐国明。因获“名人”之名。虽是“名人”,可以说是世上最穷之“名人”。成“名”之前,瞒父母隐居岳麓山林,专注文学事业,无人理解。成“名”之后,“穷名”万里,“酸名”传闻市井。有赞我执着之精神者,有骂我沽名钓誉者。因“穷名”出,昔日红颜远避;因“穷名”出,友人皆敬而远之。

得知其因之前,我因自“穷”而从不主动联络他们;得知其因之后,我更不敢打扰他们了。终得清闲,更获宁静,更能埋头作文。于岳麓山之下,向阳村坡上独守斗室。夜眠三尺之处,春如卧水,夏秋如卧火,冬如卧冰。午吃饭,早晚兑茶水喝芝麻糊各一包,有时加土鸡蛋与水果补身养神。身清风朗后,于闲时月夜下一人沿江边一走,或桃子湖公园坐听蛙鸣。或过岳王亭去山中取泉一壶,再回穷庐,或赋诗文一篇,或捧书卷一阅,或听曲歌诗,或挥毫写鹅毛诗书一幅,或卧眠一会。

自谓本来一山人,追梦几十年,幸有所成,得“曹雪芹再世”“云梦湖边的天鹅”“神仙哥”之称号。似是自封,又似是天下人送于我褒贬不一之礼物。我受之无愧,收之无忧。只要所行所做,上不愧对天,下不愧对于地。

获“穷名”之后,“穷名”传万里之时,我自以为喜。而红颜、家人、亲朋好友,他们是否觉得我丢了他们颜面,还是短了他们的脸,这些我不再深究。唯能给自己些许安慰,我也就能安然执笔,行梦想之事,写流水之文了。

时值夏至前,值我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发表问世一周年之际,乃写此文,以吐胸中之闷,以吞天下之苦,吞吐成文,以照汗青。

时值二千零一十四年秋日。

∮6、诗书爱晚亭

时值5月7日,应约到岳麓山爱晚亭。当时风雨交加。为避风雨,小小一亭,天下旅客咸集。为消闲愁,对一清风明月女子随心而诗曰:“你来自远方,来自鹅毛体上,鹅毛一样飘扬。飘扬在岳麓山下,爱晚亭中,天涯琴上。”毕,亭外风雨更猛。

至5月9日,又突然有感,而写下《当我不在,你才会长叹》。自吟自唱道:“不见麓山唐国明,枉来长沙爱晚亭;不见当年唐国明,枉来人世走一程。”一人和曰:“不见唐国明,枉来爱晚亭。”当时,岳麓山下,向阳坡上,风雨又大作不停。

二千零一十六年五月十日记

∮7、写于2016年9月11日:云梦里

立于楼前,顿生“奋发图强”之志,登于楼上,胸怀“安和天下”之心。问:“此系何处?”曰:“不知何处。”遂问其名,曰:“无名,待征。”便赐名“云梦里”,以待评。

∮8、写于2016年9月15日:坐在月下的唐国明

明月当空,摇扇静坐。坐者谁也?唐国明也。唐国明何许人也?生于大山,因获“曹雪芹在世”之名,又因怀诗书之心,租居于岳麓山下,得“隐居”之名。因好歌诗,有缘认识一妙龄诗女,常作诗彼此取悦,而自成气候,创鹅毛诗,再得“云梦湖边的天鹅”与“鹅毛诗人”之名。身虽瘦,温饱度日,然凡好文探奇者,皆知其名。

∮9、写于2017年9月20日:“承接曹公血统,再现红楼一梦”的唐国明问天下女孩书

我,唐国明,在世人眼里住得不像样子,穿得不像样子,吃得不像样子。唯诗文写得像个样子,学问做得像个样子。在我眼里,住得还像样子,穿得还像样子,吃得还像样子。因寄居岳麓山,不事产业,专以卖文为生。世人奇之,有呼我为神人、怪人、奇人者有之,有称我为天才、怪才、奇才、蠢才者有之。

虽有天下之名,无天下产业之实;有名人之声,确活得如无名之人。虽胸怀天下,而眼前天下不过八平方陋室。虽识尽天下美食,可我每日只取天下一餐。

虽观尽天下倾城之貌,阅尽天下倾国之才,仍是一静待天下某女子备选之郎君。写诗为文之余,常望天长叹,不知天下哪位女子能与我成为人间美眷,不知何方女孩与我共谱写人间至情故事。

我,或今生走不出岳麓山,走不出这八平方米的天下,走不出一个人的独来独往;或今生还能幸遇于你,以致尽其人道,儿女成群。而你又是谁?谁又是你?敢承受天下之重,爱我这天下第一才人,伴我这永留名于世之人走到生命尽头之日。

此一女子,天下可有?有之吾幸,无之我命。

∮10、写于2017年10月9日:做着贵族事业的我

我虽系清风明月之后,出自寒门,却以苍松翠竹之气,做着贵族之事业。衣食不愁的家庭都难完成的事,而我却忍难受苦地完成了。然到今日2017年10月9日,我仍陋居在岳麓山脚下8平米房内,常写文自嘲云:“唐国明者,山身岩骨,有名无钱,说他自来人世,只为复原一本书,考古天下事;力求神通乾坤,德配天下。”也常写文戏称自己为红楼先生、鹅毛诗人、自由古体诗人、半途哲人、诗意流公子、岳麓山名士、天鹅歌手、写鹅毛帖的清风明月中人,以自娱。

∮11、写于2018年1月19日:奇景天成记

天以无为之力成此一奇观,安然于山中。我未来之前,无人命名,我去之后,也无人命名。藏之深山,无意于声名远播;安于路旁,无意于人迹所至。不依大江,只伴小溪,面朝高山,背负苍天;似风似水,似雾似云,如梦中求景而景在,似野中求诗而诗存。

所谓好景如荒山世外花开花落之清流,天然而在,自然而生,让你来之如梦,归去梦之。然我观之后,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此处又将会为天下人所知。在未知之前,此处在天下俗眼之外,知之后,此处又成天下一奇观。

天下人观此奇景,此奇景不观天下人。天下人找此奇景,此奇景不找天下人。天长地久修于此处,炼成奇观。成奇观终究逃不过高人慧眼识之,一被一人所识,终将为天下人所识。一被天下所识,不被天下所用,就被天下所观。

所幸者,路绕其背从其侧而过,此奇景而未被所废;所幸者,路无意到此,而此景被慧眼无意见之、识之、观之。

我来之,此处仍静好,我去之,未知此处将何存。既自然而成,就顺其自然于世。得大自在者,惟无形无影之清风;德配天地事,惟大雅大俗之圣贤能为。天命所在,我能为者,惟以一腔之力,用江河奔腾天下之势歌之而去。

如梦而来,似梦而去,此刻此奇景、奇观近在眼前,转身又远隔天涯。

∮12、写于2018年7月2日:来访者

他身胖,戴着眼镜,说话时稍有结巴。谈兴恰尽,我送其出门。他似有所获,移动着他肥胖的身躯走下坡去。其人来去如风,他以我为怪,我以他为怪。趁天黑日尽之时,潦草记之于2018年7月2日岳麓山下。

∮13、写于2018年7月3日:此在记

此在有一山,山上有一坡,坡上有一石,石下有一泉,泉下有一流,一流之下有一潭,潭上有一亭,潭下游鱼数十。有来此散坐者,有来此闲步者,三三两两,谈笑自如。

风是贴人的,人是贴景的,鱼是金光闪闪的;唯我闲云流水如草木无言,于此静坐了一年又一年。

潭边银杏,绿了又黄,坡上枫叶落霞一样飘飞了一年又一年。而我仍是一人一纸,一日一餐,陋居一室,坚守一梦,不知日月流逝,不识人间烟火,只觉一切生死,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去了又来,来了又去,过眼无尘,不见着落。而我于此中,青春了一年又青春了一年。

若问此在何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14、写于2018年8月14日:一棵雷劈不倒、火烧不死的树

世上有树,已活千多年。千多年里,风吹雨击,冰熬火煎,成长成材。因植于村口,挡风配水护村,被拜为神,而免遭砍伐之祸。却因其长得太高,被雷击去其顶;因其长得太大,而被火烧去其心。相传烧三天三夜之后,从树底直烧透其顶,最后火才被暴雨浇灭,而残存幸活于世至今。

被雷击去其顶之树,我在他乡见过;被人为破坏,因树高冠大荫蔽稻田,由于本地村规,不能砍,而被人在树底削其皮一圈,而幸存活的大树,我在吾故土见过。而被雷劈不死,被火烧其心而不亡之树,我仅于故乡长安营镇大寨村见之。初见它时,是1996年9月,再见它时,已是2016年8月。20年前真不知20年后,会以作家之身份来之。回想这20年所经所历,又何不似其树遭遇过“雷劈其顶,火烧其心”之艰难;又何不似此树,不改“雷劈不倒,火烧不亡,永不变其奋发向上,直抵苍穹,遮天盖地之志”。

这么多年来,曾老想从自身从其它故地事物,寻找故乡之魂,故乡之灵,寻找从自身中涌流而出的精神根源;是来自何处的精神文化底蕴,让我耳不红心不跳喝水吃饭一样向天下人随口喊叫出:“似神仙下凡,寻残觅缺,考古《石头记》残卷,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再世,食风餐月,找回《红楼梦》全本,已具鹅毛风范。”“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考古复原红楼梦;写文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大声传唱鹅毛诗。”

找来找去,思去想来,我以“一餐饭先生”之精神而不变追梦之心,何不似生于故土长于故土的此树。我多年后随口呼喊出来的豪言壮语,何不似我小时站在我屋后看牛山山顶,立于群山之上,面对山涛雾海想对天下发出的雷霆之声。

想想长于斯生于斯,于高坡山顶深谷大沟老林下活下来的祖祖辈辈的故乡人,又何不是雷劈不倒、火烧不死,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地存活于湘西南边地。

吾若有成,又何不是故乡此树“雷劈不倒,火烧不死,永不改其奋发向上之志,起地顶天”的精神发挥。虽此种精神或来自一人,或来自一树,或来自一县,或来自一省,又何不是来自吾整个中华及世界之文化,而形象于吾乡一树上。可以说,吾整个中华及世界之文化,更如一棵雷劈不倒、火烧不死之树。

我写此文时,其树还存,我写此文后,不知此树还能存活多少年。愿吾文长存,愿此树长青。

∮15、写于2018年11月15日:给未来夫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未来夫人,自2001年秋起,我就没有离开过长沙岳麓山湖南师范大学叫向阳坡又叫向阳村这个地方。

哪怕曾经每天用3.5元打发自己的肚子,哪怕有时身无分文了,把自己心爱的书用一个纸盒托着在校园木兰路宿舍门口叫卖到10元到20元就去填饱肚子。

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坚持着,不顾吃穿住行,只要能留下继续写作、看书,只要还能每天能在从溁湾镇到中南大学的麓山路上两边的书店里徘徊。即使这些书店里的书让我熟悉到每本书在哪个架子的哪个角落里,我一放下笔就会在这些书店里游逛看书。我就这样不断读着,观察着世界变化,不断写着,听讲座听古典音乐,凡自己能涉及的文化领域都去涉及着。

为了将梦想进行到底,常写话告慰自己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隐居岳麓山云梦湖;贫则无忧富则无过,问学湖南师范大学向阳坡。

∮16、写于2020年7月14日:居向阳村亭子间记

于岳麓山之下,居最底层8平方米之内,与小衣柜、小书架、小卫生间、桌子、凳子、旧台式电脑、床、被子、书、杂志、纸、笔墨、扇子、电风扇、门四目相对,含情脉脉。

能为我发声者,皆是入窗吸我鲜血蚊虫与门外从下水道出来偷食的老鼠。

切片面包、鸡蛋、麦片、芝麻糊、热得快壶煮的茶,及每日于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小饭馆内的一餐,填我肚子之沟壑。

与赫石坡下岳王亭水潭金鱼,桃子湖中、吹香亭外枯荷,穿石湖边走廊,上岳麓山的斜径;这些不谈名利之友相交。与春夏风雨,秋冬红叶;这些不讲柴米油盐的红颜知己相游。

常以清风明月当肉、闲云流水当骨,以《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以出版、发表的《零乡》大部分草稿,当酒为宴,待天下来往之友。

来于看牛山顶白云之上,曾是白云之子;寄于岳麓山星球之中,常以神仙自居。不问学江湖之外,只守八尺之室,与天地同进退,共生死。

身来尘世难足百年,将心留于几部百万年传世之书上,摆成长风情怀之骨,鹅毛风范之肉,煮江湖大海之汤,饱天下肠胃之饥,成就千古之名,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往。

∮17、写于2020年9月15日:此湖记

山中有湖,在穿石坡,曰穿石坡湖。湖在山中,我在山下。我来此山时,湖还没有。山中闲走见之后,从此便知山中已有此湖。此湖在山中,见之人知之。我在山下为文写诗,天下人已知之。然天下人知此山,也知山下有我此人,而还不知山中有此湖。所以写文告之天下,让天下人知之。

∮18、写于2020年10月6日:编《零乡》一册

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说:“借他山之石,补天地之缺,替天下代言,道古今之理,编《零乡》一册。”我几乎所有的写作都是围绕《零乡》这部小说。可以说《零乡》这部小说贯穿了我以前所有的创作。几乎在之前所有发表、没发表的作品,都是从《零乡》里跑出去的。

∮19、写于2025年3月27日:我的文化贡献

以“鹅毛风范肉、清风明月骨、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似水浇不灭的火,火烤不干的水,如“雷劈不到、火烧不了、风雨不垮”的流。

几十年来,完成了《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重现曹雪芹原始文风,提升了《红楼梦》文本语言准确性。开创鹅毛诗,推动了诗歌语言的圣洁化。不计功利得失的,在飘零中从容坚守做一件千古流传的事,成就了“鹅毛风范、长风情怀”文人风范。以发表、出版《零乡》大部分草稿,开创了半途主义哲学、文学,开创了“途中人”这一独特叙事视角。将数学逻辑转化为文学隐喻,开创理性的数学思维与感性的诗意交织的语言实验,打破散文、诗歌、小说的文体界限,形成具有“诗意流”式的混合语言风格。保留句式整齐性,摒弃平仄格律束缚,追求“精炼文言式表达”与自由诗情的平衡, 写出了呼应唐诗的“自由古体诗”。

在等差数列里,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n相同,且数差一律是d的连续整数,一组数之和与另一组之和的和差b的规律,是它们之间的数差d乘以它们一组的项数n的平方,即b=d×n²。还发现任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是d的连续数之和的和差,与另一任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是d的连续数之和的和差相等。另,还发现从1开始的,两组项数相同且数差是2的连续奇数,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还推导出了,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 dn(m+n)=d(mn+ n²)。

在哥德巴赫猜想论证中,提出“任意大于3的整数左右两侧至少存在一对素数对称分布,且其和为该整数的2倍”的结论,为1+1形式提供了新思路。

在论证3x+1猜想中,创新地提出了“奇变递增为偶”与“偶变递减为奇”运算模式;将3x+1猜想拓展为“万有通变规律”:宇宙万物如“蝴蝶效应”,遵循类似3x+1猜想“奇变偶变”的有序演化生成消亡。并指出智能系统遵循的是类似3x+1猜想“奇变偶变”的固定逻辑模式。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通过“零乡”这一概念,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编辑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字。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另外,唐国明在数学上——

一、发现论证了等差数列4个新规律

1、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如1、2、3、4与5、6、7、8;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4的平方16。如2、3、4与5、6、7。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如2、4、6和8、10、12,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2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

2、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与另一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相等。如:2、4、6、8与10、12、14、16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等于15、17、19、21与23、25、27、29,两组数之和的和差,都是32。

3、从1开始的,项数相同、数差是2,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奇数,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如1、3、5和7、9、11,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9:27。如1、3、5、7、9、11与13、15、17、19、21、23,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66:198。

4、a前与a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a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b= dn(1+n)=d(n+ n²),如4前的1、2、3与4后的5、6、7,和差就是数差1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为12。如12之前的9、10、11与12之后的13、14、15,和差就是数差1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为12。如12之前2、4、6、8、10与12之后的14、16、18、20、22,和差就是数差2乘以项数5加5的平方,为60。如100之前的91、94、97与100之后的103、106、109,和差就是数差3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为36。如16前的1、4、7、10、13与16后的19、22、25、28、31,和差就是数差3乘以项数5加5的平方,为90。

同样可推导出,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 dn(m+n)=d(mn+ n²)。如4、5、6前的1、2、3,与4、5、6后的7、8、9,和差就是:数差1×[(中间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3的平方]=18。如“14、16、18”前的6、8、10、12,与“14、16、18”后的20、22、24、26;和差就是:数差2×[(中间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4)+两边数组项数4的平方]=56。

二、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一对素数对称分布于任意大于3的整数左右两侧,且这两素数之和是此整数的2倍。即 t﹦[(t÷2)-q]+[(t÷2)+q]。 这一发现为哥德巴赫猜想1+1形式的成立提供了确定的支持。

三、 开创性的将3x+1猜想拓展为哲学模型,来解释宇宙万有的生成过程。通过“奇变递增为偶”和“偶变递减为奇”的运算规则,指出任何大于0的自然数最终都会落入一个特定的类似于3x+1猜想,“奇数x乘3加1,奇变递增为偶”和“偶数除以2的n次方,偶变递减为奇”的运算规则下,产生的4、2、1数字循环圈中,形成一种“万有总在途中”的通变模式。即:

……2x ↔ x ↔ (3x+1)÷2ⁿ ↔ …… ↔ 2ⁿ ↔ 4、2、1……

从而推导出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与演化,不可能来自于爆炸,而是遵循类似于3x+1猜想“奇变递增为偶,偶变递减为奇”的圈套生成,最终归于“4、2、1”循环模式的形式。即:宇宙不始于爆炸,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

来源:作家唐国明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