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深耕不辍 史志薪火相传——民进江西省委会会史工作纪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3:37 2

摘要:2023年8月4日,民进江西省委会一行到江西师范大学,就民进中央名誉主席雷洁琼1937年至1941年期间在江西从事抗日救亡妇女工作等相关史料进行考察调研。

2023年8月4日,民进江西省委会一行到江西师范大学,就民进中央名誉主席雷洁琼1937年至1941年期间在江西从事抗日救亡妇女工作等相关史料进行考察调研。

雨渍三月,乡道泥深。

“大爷,打扰您嘞。想问下这儿从前可是叫大礲村?”民进江西省委会机关的同志俯身询问檐下避雨的老人。

“大礲村?李平心?没听过这名号哟,要不您往隔壁村转转?”老人手搭凉棚朝东边指了指。这不知道是省委会一行踏访的第几个村落。

李平心,中国民主促进会26位创始人之一。从江西省方志馆泛黄的卷宗到县库积尘的台账,从乡镇档案室的旧地图到村头老槐树下的絮语,民进省委会机关的同志们从未停止找寻脚步。

李平心的祖籍在哪里?在他的档案里,仅留下“本人出生故乡为南昌市东乡大礲村”这条模糊的线索,随着历史变迁、区位演变,故土坐标已在行政沿革中漂移数十年,曾经的大礲村已杳无音信。

“不论大礲村如今叫什么,我们都势必要把它找出来!”

刨根问底的执着早已融入江西民进人的血脉——这既是对会史钩沉索引的专业态度,更是对先辈精神根系的溯源本能。在江西民进的档案室里,能翻阅到江西民进成立时挂匾的珍贵照片,能看到雷洁琼先生参加江西民进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稿件,甚至在泛黄的工作日志中,触摸到筹备阶段机关干部挎着布包、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发展会员的鲜活细节……这些静默的史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江西民进人对会史“锱铢必较”的执着坚守。

2025年是民进会史工作主题年,恰逢民进成立80周年、民进江西省委会成立40周年重要节点。民进江西省委会以主题年建设为契机,深抓队伍建设、深耕历史挖掘、深推学习教育、深化机制创新,推动会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建强队伍

筑牢会史工作人才根基

人才是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民进江西省九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会史工作,2023年,在省委会专门委员会架构中特别新增设会史工作委员会,由省委会领导担任专委会主任,精心选配33名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干部组建核心团队,使其成为各专委会中人员规模最大、机关专职干部占比最高的专业化机构。

在工作推进中,专委会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骨干引领作用,以机关带基层、以干部带会员,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构建“省—市—基层支部”三级联动体系,实现每个市级组织都有会史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市级组织都建立了会史工作委员会、每个基层组织都有专人负责会史工作的“三个全覆盖”;整合会内会外资源,广泛邀请退休老会员组成“银发智囊团”,吸纳会内高校史学专家、档案管理学者加入“专业顾问库”,形成新老结合、专兼并蓄的人才梯队,通过“老带新”传承历史记忆、“专带兼”提升研究质效,让会史研究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深挖历史

解码多党合作江西印记

“基层组织一定要弄清楚来龙去脉,我们只有了解会史、学习会史、理解会史,才能对组织有热爱、有热情,对组织发展有方向、有信心。”这是多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江西调研时,对江西民进的殷殷嘱托。每次来到江西,他都反复强调会史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全省各级组织要进一步寻找史料、完善会史,使每一个组织都有更完整清晰的历史记载、工作记录和档案材料,让更多会员更积极地参与会史工作。

为进一步摸清历史脉络,民进江西省委会会史工作委员会以“精准摸底+抢救保护”为支点,构建起立体化的会史挖掘体系。

针对基层组织史分散化、碎片化的现状,专委会创新性设计包含组织沿革、代表人物等指标的《基层组织会史信息采集表》,组建由机关干部、支部会员组成的“百人普查队”,采用“线上填报+线下走访”双轨模式,历时6个月摸排江西省11个设区市、275个基层组织,最终汇聚成江西民进基层组织发展的“全景图谱”。

“这张照片可有故事喽!当年开大会时,我特意挤到前排,趴在二楼栏杆边才抢拍到这个镜头,现在老了,可爬不动了。”在省委会机关会议室,78岁的省委会机关退休干部谢怀宁小心翼翼地举起一张泛黄老照片,而在他的身后是百余本贴好标签的相册,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正通过口述会史被唤醒,成为可传承的历史记忆。

在口述会史抢救性发掘中,专委会启动“银发记忆工程”,组织摸排75岁以上的具有代表性的老会员,通过家庭访谈、旧物展陈、场景重现等沉浸式方式,引导他们重温往昔,并建立“声像档案库”。目前已完成第一批老会员的资料采集,留存数十小时珍贵音视频史料,让会史记忆在时光淬炼中焕发光彩。

学用贯通

打造沉浸式会史传播矩阵

“这次的事情,擦亮了我和同志们的眼睛,也坚定了我们跟共产党走,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共产党,才是真心想要带领人民走向和平!”她头戴斗笠,脚踏布鞋,眼神坚毅地说道。在2024年“1%工程”新年爱心联欢会上,情景剧《公者千古·一念苍生》正在上演,真实再现雷洁琼两次遇见周恩来同志,聆听教诲,转变思想,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场景。

这部引发阵阵掌声的舞台剧,源自民进吉安市委会主委管萍开展“学习会史会章、弘扬优良传统”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度思考,遂以史料为骨、以情感为脉,亲自担纲导演与主演。“我们用舞台剧的形式让历史‘活’起来,让更多年轻会员听见看见,亲身感受多党合作的初心。”管萍说。

自2023年起,民进江西省委会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学习会史会章、弘扬优良传统”学习教育活动,持久推进民进会章会史的普及工作,引导会员“学会史、知会情、强会责”,让历史脉络成为凝聚政治共识的精神纽带,让优良传统转化为服务大局的行动力量。

活动开展以来,省委会以“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构建立体学习矩阵。线上借助会内宣传平台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如在“江西民进”网站开辟“会史纵览”栏目,微信公众号定期转发会史资料,《江西民进》内刊连载每月要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创刊于1984年3月的刊物,40年来从未间断连载会史内容,累计307期,到目前民进江西省委会的大事记内容已达56万字。

线下依托江西红色资源优势,组织会员赴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每次现场教学后开展“微研讨”,以“走进去触摸历史,坐下来分享感悟”的模式,让江西的红色资源成为滋养多党合作初心的源头活水;在机关会史墙增加更多生动史料,方便到会机关走访的同志近距离了解江西民进会史;开展“日学·旬谈·月讲”,每日在公众号转发主题教育学习文章、每周机关政治理论学习民进会史、每月召开主委会议集中学习;将会史教育纳入各级会员培训体系,开设“会史必修课”,邀请民进中央专家作会史专题讲座;组织青年会员参加老会员“口述会史采集”实践活动,让历史叙事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互动”,推动年轻一代在沉浸式参与中感悟初心使命;全省各级组织同步开展“学习会史会章”知识竞赛、“学习会史会章、弘扬优良传统”“庆祝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暨民进江西省委会成立40周年”等主题征文活动,累计收集学习心得五百余篇,形成“人人学、人人讲、人人悟”的浓厚氛围。

创新机制

构建会史工作长效体系

“今日新闻明日史,我们不仅要做好存量资料的整理工作,更要做好增量史料的留存工作,老账要尽快还,新账坚决不能欠。”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崔传鹏说道。他表示,要制度化、长效化做好档案工作,为后来者留存丰厚的史料资产。

在存量资料活化方面,民进江西省委会对现有历史资料开展系统性“清仓盘点”,按照“一会一档、一事一录、一人一卷”原则重新分类整编,建立数字化档案索引目录,实现存量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同步强化增量资料采集,建立“会议必留整套资料、活动必存新闻影像、会员必建成长档案”的全程记录机制,确保历史记录无死角、不断档。

不仅如此,民进江西省委会还构建了“规划+标准+保障”的闭环体系,出台了《江西民进会史工作五年规划(2023-2027)》《民进江西省委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关于江西民进年鉴编纂工作的办法》等系列文件,实现资料征集、研究编纂、宣传教育等工作制度化推进。设立了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对重大研究项目、史料抢救工程给予资金倾斜,同时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对在会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实现长效化保障。通过制度闭环,确保会史工作不因人事变动而松劲、不因阶段任务完成而搁浅,真正成为贯穿组织建设全过程的基础性工程。

随着会史工作向纵深推进,民进江西省委会在史料挖掘与研究领域也接连斩获突破性成果,《民进八十年·江西卷》《江西民进四十年》已完成初稿撰写,在人物研究方面,交出《雷洁琼与江西史料研究》《蒋天佐生平研究》《顾颉刚生平研究》《曹梁厦生平研究》《金立强教育文选》等系列成果。

民进江西省委会主委卢天锡表示,下一步,省委会将继续开展好“学习会史会章、弘扬优良传统”学习教育活动,以会史工作主题年为契机,进一步调动全省会员的积极性,集智聚力,发挥优势,挖掘好、整理好、书写好民进会史,以高质量履职向民进成立80周年、江西民进成立40周年献礼。

来源:民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