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消费·工美争先 | 广绣潮新承非遗 消费焕活聚青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3:44 2

摘要:“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为展示传统技艺创新成果搭建了‘大舞台’。作为一名从事传统非遗艺术工作的退役老兵,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对我一年工作的系统总结和集中检阅。再一次踏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赶考之路’,我的内心充满了

大师寄语

首届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新元: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为展示传统技艺创新成果搭建了‘大舞台’。作为一名从事传统非遗艺术工作的退役老兵,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对我一年工作的系统总结和集中检阅。再一次踏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赶考之路’,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压力,我希望将自己最好的艺术作品展现在这个千工竞艺的舞台上,我将以创新之力持续为广绣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非遗技艺的创新转型,做出有力的探索和生动的实践。”

5月30日至6月2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025CACE)即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今年,博览会举办期间适逢端午佳节,博览会不仅为广大观众的假期生活增添了更多文化元素,也让传统节日与传统非遗碰撞出更多创意的火花。

首届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新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为展示传统技艺创新成果搭建了“大舞台”。作为一名从事传统非遗艺术工作的退役老兵,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对我一年工作的系统总结和集中检阅。

在本届博览会上,观众将欣赏到王新元最新创作的《蛇转乾坤》《红荔有余》《红棉飞鹊》《红烛》等非遗广绣作品,这些作品将摄影、国画、油画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非遗广绣的技法进行完美呈现,在写意与写实,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中,展现出广绣创作技法与艺术题材的多元化。此外,为了增添端午佳节的文化氛围,王新元大师还特别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款“应节好礼”——广绣艾香礼。

王新元向记者介绍,“广绣艾香礼不光是一件展现广绣非遗技艺的文创产品,更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能够为广大消费者的端午节带来全方位的呵护。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在端午节感受到广绣非遗技艺的魅力,我与天然香薰品牌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出一款广绣艾香礼。这款礼盒包含广绣香囊、姜艾精油和刮痧板三件物品。端午节佩戴香囊是我国传承千年的祈福和保健方式,这款广绣香囊由我亲自参与设计,每一个香囊都是我带领团队,运用广绣技法纯手工制作而成,每一只香囊都是独一无二的匠心之作。香囊上‘虎镇五毒’的图案在岭南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具有守护健康,永保平安的吉祥寓意,香囊里面填充了艾草,淡淡的香气可以驱蚊、宁神。配合纯天然姜艾精油和刮痧板一起使用,可以很好地祛除疲劳,缓解工作压力,特别适合体寒、湿气重的人群使用。广绣艾香礼成功将非遗技艺、传统文化、养生文化有机结合,不仅可以送家人朋友,更值得送给为美好生活辛苦打拼的自己。”

据了解,王新元师承广绣大师梁国兴、吴玉珍夫妇,通过不断刻苦学习,精进刺绣技能,最终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刺绣风格,并独创出广绣“圈圈针法”。长久以来,王新元始终致力于广绣的传承与创新,不断丰富广绣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在创作中,他将油画、摄影、雕塑、国画、书法的线条、结构、色彩、光影,与非遗广绣融为一体,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独特美感。同时,他大胆创新,顺势而变,积极拓展广绣的新题材,在传统广绣花鸟、孔雀等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他开拓性地拓展出中外名画、历史青铜器、人物肖像、军事、动漫等新题材,不仅为观者呈现出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为传统广绣丰富了艺术语言,拓展出更多应用场景,切实助力非遗年轻化、时尚化转型升级。从艺近30年来,王新元获得了“ 百花奖 ”“ 国匠杯 ”“ 中国金艺奖 ”“深圳金凤凰 ”等几十项工艺美术类的重量级奖项,其作品也备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他以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非遗广绣的精湛技艺与文化魅力。

王新元说:“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如何把传统广绣真正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为此我在技法创新的同时,也在致力探索非遗广绣的产品应用场景与文化创新。为了更好地传播广绣技艺,我通过‘非遗+文创’‘非遗+跨界’等方式,多次与中国南方航空、腾讯、蓝月亮、阔色、东方甄选、与辉同行等知名企业和电商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助力互联网的优势,助力广绣的年轻化转型与创新发展。”

从艺近三十年来,王新元始终保持着“孤勇者”的执着与坚定,在发展广绣技艺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行。为此,他卖掉了车,抵押了房产,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而这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广绣技艺能够尽快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我国众多姊妹绣种中,广绣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与发展的阻碍。目前,湘绣技艺中的国大师有12位,而广绣技艺中的国大师仅有1位,广绣省级传承人平均年龄超71岁,而湘绣省级传承人中已经出现了多位‘90后’的身影。每每想到这些现实情况,我的心里都压得喘不上气,我总在想广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什么时候才能够像其他姊妹绣种一样开枝散叶,满树芳华。在广绣的从业者中,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人,但我一定要做最勤奋的人。我深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而传承发扬广绣技艺就是我毕生不断追求的使命。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广绣不是专属于我个人的独门秘籍,而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传承广绣虽然道阻且长,但是我的心中却甘之如饴。目前,‘百年广绣’计划发展目标已经规划好,我坚信百年之后‘聚元祥’依旧能够撑得起广绣的‘神’与‘魂’。”王新元说道。

多年来,王新元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教学活动的开展,应邀担任十多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并亲自到十几所高校等进行广绣技艺授课,大量拓展人才培育思路,扩大传承人队伍。同时,他还将广绣 技艺与乡村振兴相连结,远赴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市赫章县威社乡、贵州惠水县、广东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沙寮村、广东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等地区开班授艺,惠及群众超2000人,切实巩固当地脱贫成果,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他还通过开设公益培训班,为300多名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需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百千万工程”,王新元先后带动400余名困难群众参与到“指尖经济”的发展中,创造经济收益260多万元。

王新元对记者说:“传统非遗技艺是一枚充满匠心智慧的种子,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广绣既可以登上高雅的艺术殿堂,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活力的艺术载体,也可以深入基层,融入生活,成为助农增收的‘金钥匙’与妆点美好生活的‘幸福花’。此次,再一次踏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赶考之路’,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压力,我希望将自己最好的艺术作品展现在这个千工竞艺的舞台上,我将以创新之力持续为广绣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非遗技艺的创新转型,做出有力的探索和生动的实践。”

王新元大师参展作品

《红棉飞鹊趟栊门台屏》


《蛇转乾坤》《红荔有余》


《红棉飞鹊》


《红烛》


文|记者 贾淘文

来源:消费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