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担心信用评级下调没有被市场过于担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15:09 2

摘要:从客观角度来看,高盛的顶级交易员Rich Privorotsky指出,Moody’s的此次下调实际上是落后于其他评级机构的,这些机构早在数年前就已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

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导致美股股指期货下跌,30年期美债收益率测试5%,10年期收益率重新突破4.5%。

从客观角度来看,高盛的顶级交易员Rich Privorotsky指出,Moody’s的此次下调实际上是落后于其他评级机构的,这些机构早在数年前就已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

话虽如此,当前更关键的问题是,是否仍有债务持有者要求所持债务至少拥有一个AAA评级。多数评论认为不必过度担忧,因为这类标准是可以调整的。

Privorotsky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调的核心原因:持续的财政失衡。我对共和党强硬派最终松口、同意推进预算调和法案至众议院的举动感到有些意外。

在我看来,更高利率的逻辑后果将是对政府支出的反向压力。也许在这一后果真正显现之前,实际利率还需要进一步上升。

正如过去几周我所强调的那样,我的担忧并不在于经济增长,而是利率问题。我们的CTA模型显示,即便在评级下调消息发布之前,债市已存在相当规模的抛售失衡。

我担心市场此前过于防御,躲进了债券替代品和美国国债期货的机构性多头仓位中。在结构性赤字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真正的“出气口”不是股市或经济成长,而是更高的实际利率,从而促使家庭资金配置发生转换。

正如我们上周所指出的,尽管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曾是美国主权风险上升的驱动因素之一,但近期这类不确定性的下降并未带来主权风险的降低,因为当前的主导风险仍是财政支出与预算失衡。

但归根结底,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的看法是正确的:信用评级的变动是一个滞后指标。这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体现得尤为明显——那些被评为AAA或同等级的抵押债务及其衍生品,在市场早已认定为“垃圾”资产后,评级机构才姗姗下调评级。

此次评级下调可能产生的实质影响,在于它是否会被政客拿来阻挠提高债务上限的进程。目前,财政部正动用“特别措施”以在不突破36.1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前提下继续支付账单。而这些措施已经消耗了超过75%,预计将在8月前耗尽。

这一风险短期内将对美国国债造成压力,但尚未成为既定事实。正如Bloomberg宏观策略师Simon White指出,回顾美国此前两次被下调评级之后的债券市场反应——2011年8月被S&P下调、2023年8月被Fitch下调——结果并不一致。

2011年债券市场出现反弹,而2023年则遭遇抛售。前者的背景是在S&P做出决定时,美国尚未就债务上限达成协议,且过程拖延至最后一刻;而在2023年,债务上限早在几个月前已获得延期。

但在这两次事件中,评级下调前债券的主趋势均在事件之后继续延续。另一个不同是,2011年恰逢QE2刚刚结束,而2023年市场并未预期央行会重新扩表。

根据上述逻辑,如果当前版本的税收和支出法案最终通过(该法案目前在财政上明显偏于宽松),那么美债价格的下跌趋势将可能持续。然而,短期内仍需权衡一些正面因素,例如对“补充杠杆率(SLR)”的可能调整,以及关税推动的经济放缓带来的影响。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