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退休养蜂卖蜜糖 大雪封山断销路 邻居女儿一个视频让他忙不过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5:27 2

摘要:天气这几年越来越反常,去年冬天竟然在腊月初七就来了场大雪,不是那种飘飘悠悠的雪花,而是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我们石板村被厚厚的白雪覆盖,远远望去像是盖了层棉被,山路全被封了。

天气这几年越来越反常,去年冬天竟然在腊月初七就来了场大雪,不是那种飘飘悠悠的雪花,而是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我们石板村被厚厚的白雪覆盖,远远望去像是盖了层棉被,山路全被封了。

我二叔家住在半山腰上,那地方背风向阳,最适合养蜂。二叔是村里有名的”蜂佬”,县里农业局退休后,全心全意搞起了养蜂。别看他今年都六十五了,身板硬朗得很,蹲在蜂箱旁边能一蹲就是大半天。

“娃儿,你说这雪怎么就来得这么急呢?”二叔站在院子里,皱着眉头看天空中落下的雪花,眼睛里满是忧愁。他身上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领子早就磨得没了棱角,却依然是他最爱穿的一件。

我知道他担心什么。“难受哦,这一批蜂蜜刚提炼好,那些罐子都码在屋里放着,这下子可咋个拿出去卖嘛。”

二叔养的是土蜂,都在深山老林里采百花蜜,蜂蜜色泽金黄,一点杂质都没有,入口绵软甜润,回味带着一股子淡淡的草木清香。这样的好蜜,在城里能卖到一百多块钱一斤。

往年这个时候,二婶子早就背着蜂蜜去县城赶集了,今年这场雪来得又急又猛,把他们的销路掐断了。

“这雪估计得下到明年开春。”二叔搓着手说。

其实不光是雪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去农贸市场买东西了,更别说二叔的蜂蜜摊子只在每月初一、十五才摆一次。明明是好东西,卖出去却这么难。

二叔叹了口气,转身回屋了。他那背影,在雪地里显得特别孤单。

我想起自己的儿子前几天还念叨要喝蜂蜜水,就跟着二叔进了屋,打算买几罐带回城里。

二叔家的堂屋里,四五十个玻璃罐整整齐齐地码在八仙桌上,每个罐子都用红色的方格布盖着口子,用橡皮筋固定住,罐身贴着手写的标签。标签是用普通的方格纸剪的,上面写着”纯天然土蜂蜜”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字迹娟秀,一看就是二婶子写的。

我随手拿起一个罐子看了看,里面的蜂蜜金澄澄的,冬天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给蜂蜜染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罐子旁边放着二叔引以为豪的农业局先进工作者奖状,已经泛黄发皱,被压在一个缺了口的玻璃杯下面。杯子里插着几根干枯的狗尾巴草,那是夏天的时候二婶从山坡上摘来的,说是好看。

“二叔,给我来五罐吧。”我说。

“嗯,你等下。”二叔转身去了里屋,出来时手里多了一个塑料袋,看上去有些年头了,边缘都已经起毛,却被洗得干干净净。

“你带回去尝尝,要得你再联系二叔。”他把几罐蜂蜜装进袋子里。

“哪能白拿呢,多少钱我掏给你嘛。”

二叔摆摆手,“你寄回来的那些衣服都值不少钱,二叔又不是不晓得。再说你城里生活费用高,存点钱才是。”

我知道和二叔争这个没用,他倔得很。一说到钱,我突然想起上午在村口碰到的邻居家闺女小雯。

“二叔,你晓不晓得咱们隔壁老王家的小雯现在干啥子哦?”我问。

二叔正在给灶台添柴火,抬头想了想,“听说考了个直播主播?哦,那些在手机上卖东西的,对吧?”

“对嘛,她前几天还问我你的蜂蜜怎么卖。”

二叔眯起眼睛看着我,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啥子意思嘛?”

我掏出手机,登录上那个短视频平台,找到小雯的账号给二叔看。“你看,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网上买东西,小雯做得不错,每天好几千人看她直播。”

二叔将信将疑地接过手机,戴上老花镜,盯着屏幕看了半天,表情十分严肃,跟当年在农业局开会时一模一样。

“这…这些人,都看得到我们说话?”他指着屏幕上不断飘过的评论问道。

“那当然,全国各地的人都能看到。”

二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她说老王家的腊肉好,就有人买?”

“是的,前天直播卖了上百斤呢。”

二叔拿着手机,突然变得沉默。灶台上的火苗跳动着,映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

“可是…”他迟疑了一下,“我这蜂蜜…”

“二叔,要不我帮你问问小雯?”

就这样,第二天我把小雯叫到了二叔家。小雯今年刚大学毕业,原本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疫情期间回了村子,发现在网上卖农产品比在城里上班挣得多,就干脆留下来了。

小雯进门就笑嘻嘻地喊:“二叔好!听说您要把蜂蜜放我直播间卖?”

二叔有些拘谨,“行不行啊?我这蜂蜜没啥包装,就这么简简单单的。”

小雯拿起一罐蜂蜜对着阳光看了看,又打开盖子闻了闻,眼睛一亮,“二叔,您这蜂蜜是真的好!现在的人就喜欢这种原生态的东西。”

她掏出手机,对着蜂蜜拍了几张照片,又让二叔站在蜂箱旁边拍了几张。

“这个配上您的故事,绝对受欢迎!”小雯兴奋地说。

二叔不好意思地搓着手,“啥子故事嘛,我就是养点蜂,没啥好讲的。”

“怎么会没有呢?您是农业局退休技术员,几十年的养蜂经验,又是深山土蜂,这些都是好故事啊!”

小雯说着,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二叔,明天下午三点,我直播的时候您能来吗?就在我家院子里。”

二叔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第二天下午,我跟着二叔去了老王家。小雯已经在院子里架好了手机,准备了一张小桌子,上面摆着几罐蜂蜜和一些小碗。

“二叔来啦!”小雯热情地招呼着,“您别紧张,就当跟我们聊天就行。”

二叔点点头,紧张得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直播准时开始了。小雯先简单介绍了一下二叔和他的蜂蜜,然后就开始向二叔提问。

“二叔,您养蜂有多少年了?”

二叔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发颤,“有…有四十多年了吧。那时候我刚到农业局工作,负责技术推广,就开始研究养蜂了。”

“您的蜂蜜和市面上的有什么区别呢?”

听到这个问题,二叔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放松了许多,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养蜂经验。

“我的蜂都是放在深山里的,一年要转场好几次,跟着花期走。春天在油菜花地里,夏天到洋槐林,秋天去山里的野花丛中…”

二叔说着,拿起一罐蜂蜜,倒了一点在小碗里,“你看这个颜色,纯正的土蜂蜜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浑浊,不发白,有淡淡的花香味。”

小雯拿着碗凑近镜头,“大家看,这就是纯天然无添加的土蜂蜜,二叔四十年的养蜂技术,农业局退休技术员的匠心之作!”

我站在一旁看着直播间的评论,越来越多的人被二叔朴实的言语吸引,不断有人问这蜂蜜怎么买。

二叔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很快就忘记了镜头的存在,沉浸在自己熟悉的话题中。他讲到蜜蜂的生活习性,讲到如何在不同季节照料蜂群,讲到蜂蜜的药用价值…那一刻,他不再是一个被大雪困在山村的老人,而是一位充满智慧和经验的”蜂仙”。

直播结束时,小雯兴奋地告诉二叔:“二叔,我们卖出去五十罐了!”

二叔愣住了,“五…五十罐?”

“对啊,而且还有好多人在后台问呢!”

二叔呆呆地站在那里,眼角湿润了。“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一下子卖出去这么多…”

回家的路上,二叔一直沉默着。雪已经停了,但山路依然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天色渐暗,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呈现出柔和的轮廓。

“二叔,咋了?”我问道。

二叔摇摇头,突然笑了,“没啥,就是想不通,为啥我以前没想到这个办法。”

“现在知道也不晚啊。”

“也是。”二叔点点头,“只是有点担心,这么多订单,我和你二婶能不能忙得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二叔家忙碌了起来。小雯的那个视频在平台上火了,她剪辑了一个三分钟的短视频,记录二叔养蜂的日常和那天直播的精彩片段。视频里,二叔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戴着草帽,在蜂箱间穿梭的样子格外亲切自然。

视频发出后不到一周,就有五万多人点赞,评论区里全是夸二叔的话:

“老人家太可爱了,想给爷爷买一罐!” “支持原生态农产品,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看得出来是用心在养蜂,这样的蜂蜜才安心!”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二叔和二婶忙得不可开交。我和村里几个闲着的叔叔阿姨也来帮忙,大家一起装瓶、贴标签、打包。

二婶子把家里藏了多年的压岁钱都翻了出来,换了新的玻璃罐和包装纸,还特意去县城印了精美的标签,不再用手写的了。每个罐子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小雯拍的那个视频。

山还是那座山,蜜还是那种蜜,但一切又似乎都不一样了。

有一天,我去二叔家送包装盒,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陌生的车。

二叔乐呵呵地招呼我:“快来快来,这位是县里电商扶持办的主任,专门来考察我们的蜂蜜呢!”

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站在院子里,正在和二婶子聊天。看到我来了,他热情地握住我的手:“你好你好,听说你是老杨的侄子?这次蜂蜜网上销售这么成功,离不开你们年轻人的支持啊!”

“主任过奖了,主要是小雯做得好,再说二叔的蜂蜜本来就是好东西。”

主任环顾了一下院子,“老杨,咱们县里正在推广农产品上网销售,你这个可以作为典型案例嘛。有没有兴趣扩大一下规模?县里可以给予政策支持。”

二叔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思考了一会儿,“扩大规模嘛…可以是可以,不过得保证质量。我这蜂蜜之所以好,就是因为都是深山里的野花蜜,蜂箱数量一多,蜜的质量就下来了。”

主任点点头,“您说得对,咱们不能为了数量牺牲质量。这样,县里可以帮您对接周边几个村的养蜂户,统一技术标准和品质要求,组建一个养蜂合作社如何?”

二叔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个好!我们村和隔壁几个村都有懂养蜂的老把式,就是缺个销路。”

二叔说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这是我这些年研究养蜂的笔记,里面有不少技术要点和心得,要是办合作社,这些都能用上。”

主任接过笔记本,小心翼翼地翻看着,“好家伙,这可是宝贝啊!老杨,你这是要倾囊相授啊!”

二叔笑着摆摆手,“有啥子好藏的嘛,我这把年纪了,把这些经验传下去才是正经事。”

那天晚上,二叔、二婶、小雯和我一起坐在堂屋里,院子里的雪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二叔,合作社的事情您考虑得咋样了?”我问道。

二叔喝了口茶,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我琢磨着,可以试试。这么多年了,我一个人养蜂卖蜜,从来没想过能做到这个程度。”

小雯兴奋地说:“二叔,等合作社成立了,我们可以注册一个品牌,把您的故事和经验都写进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村的好蜂蜜!”

二婶子在一旁笑着说:“老头子啊,你这是要当董事长了呢!”

二叔被逗得呵呵笑,“咋个可能嘛,我就是个老把式,懂点养蜂的门道而已。”

突然,他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不过,如果真的能帮到村里的乡亲们,那就再好不过了。”

春天来临时,雪已经融化了,山路重新变得畅通。二叔的蜂蜜合作社正式成立了,有十几个村民加入,大家把蜂箱都集中起来管理,按照二叔的标准养蜂。

小雯也没闲着,她和县里的电商办合作,在网上开了一个专门的店铺,不仅卖蜂蜜,还卖村里的其他特产。她还拍了一系列短视频,记录合作社的日常和各种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二叔的院子里,那块贴了多年的”农业局先进工作者”奖状终于换了个新相框,旁边多了一张”县级电商示范基地”的牌匾。

我每次回村,都能看到二叔忙碌的身影。有时候是在蜂箱旁边检查蜜蜂的情况,有时候是在给新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讲解养蜂技术,有时候是坐在小雯的手机前,耐心地回答网友们的提问。

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还是常穿,但二婶子给他又做了几件新的。二叔说旧衣服穿着顺手,但直播的时候还是会换上新衣服,“毕竟是要见人的嘛”。

那个曾经被大雪封山、只能望着满屋子蜂蜜发愁的老人,如今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有一天,我在村口的小卖部遇到了二叔。他刚从县里开会回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今天开啥会呢,二叔?”我好奇地问。

二叔笑着拍了拍文件,“县里准备把咱们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后要修路、建观光园,还要办蜜蜂文化节呢!”

“那你岂不是更忙了?”

二叔眯着眼睛看了看远处的山,春天的阳光温暖地洒在他的脸上。“忙点好啊,比起被大雪封在山上,看着满屋子卖不出去的蜂蜜发愁,现在这样多好。”

他顿了顿,突然说道:“你说那场大雪,是不是也算因祸得福?”

我点点头,“可不是嘛,要不是那场雪,你也不会想到让小雯帮你直播卖蜂蜜。”

二叔咧嘴笑了,露出一口黄牙,“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看来我这把年纪,还是有好运气的。”

远处传来小雯的呼喊声:“二叔!直播要开始了,快来!”

二叔一拍脑门,“哎呀,差点忘了今天要直播教网友们分辨真假蜂蜜!”

他匆匆忙忙地向小雯的方向走去,那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精神。

我站在原地,看着二叔远去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我的二叔,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因为一场大雪和一个视频,找到了人生的新春天。

有时候,命运的转折就是这么奇妙,就像二叔的蜂蜜一样,历经四季风霜,最终酿出醇厚甘甜的滋味。

来源:默默Mo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