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一个词叫:费斯汀格法则(让情绪稳定到可怕的顶级思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6:55 2

摘要:话说一个男人在工作中倍感压力又受了气,回到家看到调皮捣蛋的儿子后,通过大声斥责孩子发泄了自身的情绪。

在讲这个法则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话说一个男人在工作中倍感压力又受了气,回到家看到调皮捣蛋的儿子后,通过大声斥责孩子发泄了自身的情绪。

不明所以的儿子在被父亲责骂之后,心里委屈又窝火朝着家里的猫窝踢了一脚,踢到了里面的小猫

小猫惊恐之余从窗台一跃而下,逃到了对面的街上;

此时一位司机正在开车,为了避让路上的小猫,紧急转动方向盘,最终撞上了被男人责骂后心里委屈正溜出家玩的儿子

整件事情的源头只是男人在外工作受了气,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被男人无限放大的消极情绪最终却酿成了一起悲剧。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当过度放大事件之外的情绪时,一件很小的事都会引发巨大的“灾难”。

将一件这事看做“1”,男人受气的问题只占整件事的10%,剩下的连锁反应都是由男人的情绪带来的90%;

也正是这90%的情绪问题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中的小摩擦与问题,这10%的问题其实不足以决定问题的走向,10%之后的情绪才是关键

当你觉察到了问题之外的情绪,你就掌握了让自己情绪稳定到极致的可怕思维——费斯汀法则(Festing's rule)。

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所提出,他认为生活中的大部分困扰那些原因世界本身是源于我们对事件的反应;

即一件事情发生后,人的情绪与认知决定结果,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会出现差异化的结局。

这与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提出的认知情绪ABC理论(Cognitive Emotion ABC Theory)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强调人对事件的情绪和反应,会极大的影响着事态变化,这里的ABC也指代着不同的意义:

A(Induced event)诱发事件:指外部或内部发生的客观事件(如被批评,考试失利,人际冲突),事件本身较为客观中性。

B(Belief System)信念系统:人对事物的主观解释与评价,一般分为两大类。

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前者是用客观,理智的态度面对问题,后者则是用灾难性,或者极端化信念放大情绪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与行为后果:由B(信念系统)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件事的最终情绪与行为选择。

阿尔伯特认为诱发事件A不会导致C行为结果,大部分情况下导致C的是B即信念系统;

因此这两大法则/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着,人对事件的情绪与反应比事件本身所导致的结果的影响范围更大,更宽泛

识别一件事情本身所具备的消极结果并非难事;

难的是如何将这10%的问题可能会带来的情绪反馈引向正轨(用理性认知判断,并做出合理决策)。

首先,接受不可控的10%,很多问题的出现往往是预期之外;

所以事件本身会导致情绪,而核心就是接纳不可控事件的发生,接纳预期之外的所有事情,比如天气变化,他人态度,意外失误等。

在将问题聚焦于可控的90%,将受害者思维(Victim Thinking)转变为强者思维

发生问题后我应该做什么,我还能弥补什么,而不是陷入自身情绪漩涡。

其次,识别情绪,暂停反应,当负性事件发生后,用理性的态度自我判断;

我现在感受到什么情绪,用具体词汇描述情绪(如我感到被忽视而非我很烦),中断自身的情绪链接。

为了给自己一定的缓冲时间还可以深呼吸10秒,通过激活自身的副交感神经,降低自身冲动反应;

其实还可以给自己高强度心理暗示,“不要让负性情绪恶化事态,事情并非糟糕至极”。

最后,转换认知视角,这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个体处于情绪之中时往往很难意识到自身的非理性信念;

并且会因为受到了他人的无意攻击陷入自我防御状态,从而像刺猬一样,用最伤人的方式去赢得安全感,赢得对环境的控制。

这种极端方式带来的短暂安全感终是“梦幻泡影”;

只有当你真的转换认知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时,你才会意识到其实90%的问题都源自自身对外界环境的投射

你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如何;

当你真的做到用积极的认知去看待不可控事件的发生,你才会看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才会看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别让10%的事件带来的90%的情绪,毁掉你90%的人生。

-The End -

作者-观南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第一心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