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中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警方宣布,已逮捕35名涉嫌通过同志交友平台诱骗并袭击受害者的青少年。这批嫌疑人年龄介于13岁至20岁之间,维多利亚州警方指控他们伪装成同志,在社交应用如Grindr上创建虚假账户,以设下陷阱,诱使用户赴约,随后实施抢劫、暴
2025年5月中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警方宣布,已逮捕35名涉嫌通过同志交友平台诱骗并袭击受害者的青少年。这批嫌疑人年龄介于13岁至20岁之间,维多利亚州警方指控他们伪装成同志,在社交应用如Grindr上创建虚假账户,以设下陷阱,诱使用户赴约,随后实施抢劫、暴力攻击,甚至非法拘禁。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部分受害者在遭遇暴力后,其遭袭过程被拍摄并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进一步加剧了伤害。这些青少年团伙作案频繁,行动范围涉及墨尔本及其周边区域,案件引发了维州社会的广泛关注。
维多利亚州警方在发布会中明确指出,这类行为构成“偏见动机犯罪”(bias-motivated crimes),其动因基于性取向仇恨,将面临加重刑罚。维多利亚州警方强调,社会对LGBTQ+群体的暴力和歧视行为绝不可容忍,并呼吁更多受害者和知情人挺身而出,提供线索,以协助调查。
案件曝光后,澳大利亚多个LGBTQ+权益组织发表联合声明,谴责针对性少数群体的仇恨犯罪。他们指出,近年来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社交平台应负起更多责任,加强线上平台的监管,遏制虚假账户传播。同时呼吁投入更多资源,对仇恨犯罪采取零容忍态度。
专家也提醒用户在使用交友软件时应加强安全意识,尤其在初次见面时应选择公共场所,并告知亲友约会行踪。此外,交友平台如Grindr应改进实名认证机制,严查可疑账户,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平台实施犯罪。
目前,该案仍处于深入调查阶段,维多利亚州警方已设立专门热线,鼓励其他可能的受害人或知情者联系当局。该案件不仅引发了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担忧,也再次凸显LGBTQ+社群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舆论普遍呼吁,必须在司法、公民教育及社交平台治理等多个层面,共同应对这一持续性的社会问题。
来源:讲述彩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