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的我,对护肤品只有一个标准:越贵越好、越洋越高级。护肤台上不是SK-II就是兰蔻,哪怕用着没什么感觉,也觉得“至少自己没委屈脸”。
说实话,这个问题放在一年前我是不会问的。
那时候的我,对护肤品只有一个标准:越贵越好、越洋越高级。护肤台上不是SK-II就是兰蔻,哪怕用着没什么感觉,也觉得“至少自己没委屈脸”。
但最近,朋友圈里好几位“老大牌用户”都开始悄悄换产品了,有人发用了某某国货后皮肤稳定了;还有人晒出卸妆后不暗沉的素颜,说“最近都在用春之唤”。
起初我以为只是个别现象,后来刷小红书、看抖音评论,发现这股“春之唤风”越来越猛。
为什么?
我决定自己去找答案。
第一次接触春之唤,是看了一场直播。不是明星站台,不是浮夸布景,而是一个叫77英姐的女人坐在镜头前,语速快得像在“劝你醒醒”。
她讲得太实了:“你花一千块买的护肤品,七成是买了代言费和广告,真正起作用的,可能就几十块钱的成分。”
她还说:“我们中国女人的脸,不是全球标准脸。咱的肤质、环境、饮食都不一样,大牌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
听到这,我不禁开始回忆自己用大牌的那些年。
脸部状态总是忽好忽坏,每次换季都要“暂停护肤”;用了上千块的眼霜,黑眼圈还是那个黑眼圈;精华瓶子越换越贵,脸上却没跟着“升值”。
反倒是闺蜜最近皮肤稳定得不得了。我问她是不是做医美了,她回我一句:“春之唤,人参肽精华加谷葙眼霜,稳定、便宜、管用。”
我承认,最开始我对“国货护肤”是有偏见的。但现在回头看,其实不是国货不行,是我们曾经没遇到用心做产品的人。
春之唤做的是啥?我后来认真研究了:
配方讲草本传承,用得不是洋名字,而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归、人参肽、光果甘草,全是药食同源,安全温和;
科技讲小分子吸收,不是把概念吹天,而是真正讲究“吸得进去、稳得下来”;
价格讲良心实在,77英姐自己说,她不做明星代言、不烧广告预算,要让消费者用到出厂价+有效果的产品。
你说,她为啥火?因为她打破了我们长期以来对“护肤=贵=好”的误区。
我自己用春之唤也有两个月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两个字:踏实。
不像以前买大牌,一边心疼钱一边怕踩雷。春之唤没包装噱头、没炫酷广告,就老老实实靠产品“打脸”我对国货的成见。
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春之唤、不再迷信大牌?
因为我们都长大了,开始用结果选护肤,而不是靠logo和广告选感觉。
脸上贴的,不是品牌,是状态。
护肤这事儿,只有适合+坚持+真实改变才是王道。
而春之唤,正在做到这一点。
来源:李国凯全网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