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帮助身体改善大脑助力学习能力提升的实践案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8:18 2

摘要:学习障碍是一种发育性神经障碍,在DSM-5中称为特定学习障碍,在ICD-11中命名为发育性学习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计算或数学推理等特定领域持续出现困难,其学业技能显著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并对学业成就和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学习障碍是一种发育性神经障碍,在DSM-5中称为特定学习障碍,在ICD-11中命名为发育性学习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计算或数学推理等特定领域持续出现困难,其学业技能显著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并对学业成就和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困难并非由智力障碍、感觉损害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而是在智力正常情况下的特定领域功能障碍。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下儿童中约有4000万存在学习困难问题(含0-5岁潜在风险者),这一严峻现实警示我们必须以科学态度正视和应对。需要明确的是,学习障碍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遗传、神经发育、环境及心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问题。其干预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教育干预、心理支持和必要的医学干预等多管齐下。

01


案例展示

2024 年 9 月,刚踏入小学不到一个月的宁宁,因在课堂上频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发呆愣神等状况,严重影响自身学习并干扰课堂秩序,被老师多次约谈。在幼儿园老师的就医建议以及同事(曾在我院就诊的病友)的推荐下,宁宁妈妈于 9 月 22 日带孩子来到我院生酮饮食专家门诊。


通过深入的病史采集,发现宁宁在生长发育的多个维度存在滞后情况。

语言发育方面


宁宁 2 岁才开始说出简单叠词,小班(约 3 - 4 岁)时仅能进行 3 - 5 个字的简单对话,认识 20 - 30 个字;中班(约 4 - 5 岁)才能够讲述简短故事。这种语言发育进程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同时其社交交流能力也较差,缺乏人际边界感。


运动发育方面


宁宁目前仅能单脚跳,动作协调性欠佳,跳绳每分钟 80 - 90 个,整体运动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


其他方面


宁宁自幼体弱多病,扁桃体每 2 - 3 个月就会发炎肿大,有着频繁使用抗生素的病史,还患有过敏性鼻炎,并长期便秘。


经过系统检查,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结果。食物不耐受检测(90 项)显示:牛奶、切达干酪、鸡蛋、羊奶呈 3 级不耐受;白软干酪、酸奶、小麦为 2 级不耐受;大麦、卷心菜等 13 种食物是 1 级不耐受。肠道菌群检测发现菌群多样性偏低,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失衡,中性菌、致病菌异常,营养合成代谢也出现异常。全睡眠周期脑电图检查显示,清醒期双侧半球各导联可见大量低至中波幅、4 - 6 次 / 秒 θ 活动;清醒 - 睡眠期双侧半球各导联偶见同步性、低至中高波幅棘 - 慢波。其他检查中,血尿代谢筛查未见异常,微量元素正常,但 25 - 羟基维生素 D 25.98 ng/ml,处于偏低水平。




基于这些检查发现,我为宁宁制定了综合干预方案。严格戒断所有检测出的不耐受食物,改用低碳深度水解营养粉(早晚各 100kcal)。补充特定配方的益生菌组合制剂,其中包含脆弱拟杆菌 BF839、乳酸乳球菌乳亚种 AD - 839、朱红硫磺菌 ttys - 997 等共 11 种菌株和促神经发育营养素。同时补充维生素 D3 - K2、苏糖酸镁 100mg/d、复合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乳酸镁、葡萄糖酸锌等微量元素。


2024 年 10 月 27 日,也就是治疗 1 个月后,老师反馈宁宁上课表现明显改善,大便也从 “羊屎粒” 状变为正常形态。



到了 2024 年 12 月 31 日,治疗 3 个月后,老师特别表扬宁宁上课表现,他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班级讲故事比赛中也表现出色,学习能力持续进步。



然而,2025 年 1 月底,因经济压力宁宁停用特定益生菌,改用普通益生菌。到 2025 年 3 月 12 日就有反馈显示,宁宁注意力问题再次出现,学习成绩逐步下滑。好在 2025 年 4 月 15 日重新启用原治疗方案后,症状再次得到改善。



02

专业分析

靶向益生菌补充‌,对学习障碍者的情绪和行为有积极影响,如实验证明,鼠李糖乳杆菌可以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1],脆弱拟杆菌BF839可以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不同环境下的焦虑[2]。特定菌株可调节色氨酸代谢通路,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临床试验证实其可提升儿童工作记忆测试成绩15%-20%‌[3-4]。


改善肠道微生态能从多方面对学习困难进行积极干预。在神经递质调节方面,肠道微生物合成与调节血清素、多巴胺等,补充特定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可提升这些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学习状态。免疫调节上,失衡的肠道菌群引发慢性炎症影响大脑,改善肠道微生态可维持肠道屏障,减少炎症对大脑的不良影响。产生代谢产物方面,肠道微生物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为大脑供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修复,还能减少有害代谢产物。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能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对大脑的损害。[5]


饮食干预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中同样关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有益菌生长繁殖,减少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摄入,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避免单糖,增加高膳食纤维食物,可助力有益菌群定植。[5]


宁宁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他因食物不耐受、反复感染用抗生素致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由于脑 - 肠轴双向调节,肠道微生物与神经保护直接相关。早期肠道微生物影响神经发育、调节神经递质、减轻神经炎症,完整的肠道屏障可避免有害物质危害神经系统[6]。宁宁通过戒断不耐受食物、添加特定益生菌调理肠道微生态,针对性补充营养素,1 个月有明显改善,3 个月持续进步。但因经济问题停用特定益生菌换普通益生菌 2 个月后,学习障碍重现,提示不同菌株的功效还是有所差别。


这提示我们,肠道微生态失衡影响大脑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神经递质、免疫、脑 - 血屏障调节三方面。不同益生菌功效差异大,特定菌株益生菌选择和饮食管理需专业医生指导,停用前要检测评估复发风险,才能实现完全康复。


案例来源:上海德济医院 王曼

来源:肠道微生态邓宇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