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微波器件研制生产,是国家微波电真空器件生产、科研基地之一,有超60年经验,研发生产的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2025年5月22日,国光电气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5月16日接待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广发证券、摩根基金、国金证券等11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国光电气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1人,为王尚博。调研接待地点为公司会议室。
据了解,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微波器件研制生产,是国家微波电真空器件生产、科研基地之一,有超60年经验,研发生产的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问答环节,公司回应诸多问题。在ITER项目中是来料加工,材料更换影响采购订单交付;目前整体订单量稳定,积极拓展新产品新业务;认为核工业虽有新参与者,但准入门槛高,自身靠技术积累拓展业务增强优势,在国内核聚变项目配套进展顺利;正推进民核认证;说明股东减持原因及进展等。
此外,公司现金流提升因期初应收账款收回及商品采购支出减少,营业收入下滑受行业环境、项目技术更改、订单延迟下发以及应收账款、股权激励成本计提等因素影响 。
调研详情如下:
第一部分:告知保密义务;
1. 告知保密义务;
第二部分:董事会秘书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微波器件的研制生产,是国家微波电真空器件生产、科研基地之一,至今拥有超过60年的研制生产经验,多年来公司坚持以微波、真空两大技术路径为主线,并结合材料学、光学、自动化、电子学、核物理、低温物理、热力学等科学技术,研发生产出了行波管、磁控管、充气微波开关管、微波固态器件、核工业设备、压力容器真空测控组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雷达、卫星通信、核工业、新能源等领域。
第三部分:问答环节
问:ITER 项目是否需由公司自行承担材料成本?本次材料更换对公司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在 ITER 项目中,公司是来料加工模式,材料成本由委托方承担。此次材料更换主要是由于项目设计领域技术变更所要求,影响了后续采购订单的签订交付,造成了一定的延迟。
问:公司目前业务量怎么样?有拓展新的产品吗?进展如何?
答:目前整体订单量维持稳定。公司近些年在除传统业务领域之外,还在积极拓展以霍尔电推力器核心部件、弹炮应用等为代表的新产品、新业务。核工业领域,公司不断加强与国际、国内的项目跟进力度(包括"ITER"、"BEST"、"HL-3"、"Z箍缩混合堆"等项目在内),积极推进核聚变部件设备研发和核电资格认证,拓展以特殊气体制备系统为代表的核工业专用产品市场份额,争取更多订单。
问:公司对核工业的竞争格局怎么看?公司在跟进的核工业相关的项目后续怎么展望呢?
答:随着近年来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聚变实验堆设计和控制效率出现提升,成本与建设周期也逐步降低,加快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的预期,行业新进参与者与相关项目正在不断涌现。但是核工业领域下游应用较特殊,准入门槛较高。公司也是充分利用在真空领域长达六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并在多年前对相关项目进行了积极的跟进,积累了丰富的配套经验,逐步将业务领域由传统的微波器件领域拓展至核工业,进一步的夯实了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公司立足自身丰富研制与项目经验积累,以为"ITER"装置偏滤器、第一壁等部件配套为基础,积极跟进国内核聚变项目发展,不断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所及企业的合作开拓市场,目前已成功为"EAST"、"HL"系列等国内知名核聚变科学装置配套关键专用部件与设备,并正在积极跟进"BEST"、"HL-3"、"Z箍缩混合堆"等国内重大核聚变项目与装置的部件配套与燃料相关系统搭建,目前进展较顺利。
问:公司在核电领域有什么业务吗?
答: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民核(核电)领域的相关认证,进展较顺利。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技术、项目经验积累及完备的相关体系认证等优势,积极布局并拓展市场份额与领域,力争为公司核工业板块的发展添加新的动力。
问:公司今年有股东减持,具体原因是什么?目前减持进展怎么样?
答:公司目前存在两位股东减持的情况,分别为海南国之光和天翊创投,此次减持基于股东资金需求进行的正常市场行为,不涉及其他特殊因素。其中国之光已于4月30日累计减持1,625,751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50%,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天翊创投的减持计划仍未完成,过程中触及5%权益变动,公司已及时公告披露。
问:公司电推核心部件产品目前覆盖的下游用户有哪些?
答:目前公司该产品已经与国内众多知名电推总体单位建立了稳定且深入的合作关系。
问:在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公司现金流大幅提升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6%,主要系期初应收账款在本期收回,同时本期商品采购支出减少所致。公司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持续提升应收账款管理效能,为企业现金流稳定和整体经营的健康发展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问:注意到公司2024年的营业收入较上期有所下滑,请问业绩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答:2024年度,受行业宏观环境变化及国际ITER总部对技术更改要求等客观因素影响,多个项目采购合同签订延迟,国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项目在工程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由于前期试验论证的节点延期,造成订单延迟下发。此外公司应收账款计提、股权激励成本计提对公司利润等指标均有影响。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