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福建博物院序厅内群贤毕至,以“承古铸今 另辟蹊径”为主题的吴东奋水墨工笔花鸟画展在此拉开帷幕。
仙游报道5月22日讯(记者 郑志忠)5月22日,福建博物院序厅内群贤毕至,以“承古铸今 另辟蹊径”为主题的吴东奋水墨工笔花鸟画展在此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由福建博物院与吴东奋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既是这位仙游籍艺术巨匠的生涯回顾,亦是其家属遵照遗愿将《阳光初抹》《华夏流芳》等五幅代表作捐赠给福建博物院后的首次公开展示,标志着福建文化界对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切践行。
吴东奋(1943-2022),福建仙游人,中国水墨工笔花鸟画原创者,被誉为“开拓水墨玄机”的当代艺术大家。他早年师从金石书画名家陈子奋、潘主兰,后赴中国美术学院深造,融汇宋人工笔之精微与元人水墨之逸趣,独创“水墨工笔花鸟画”体系,将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注入工笔的严谨法度,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中元代以来中断的“墨花墨禽”技法空白。
阳光初抹_画芯1880mm宽x1725mm高
展览精选其从艺50余年的42幅代表作,涵盖《丹枫寒鸠》《冰玉贞姿》等经典,展现其“工写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语言。作品以墨代色,通过“冲水法”“撞水法”营造斑驳古拙的肌理,工笔勾勒禽鸟花卉,写意挥洒草木枝叶,既承汉代画像砖的拙朴气质,又具文人画的水墨神韵,被评论家赞为“思与神合、意与形化的结晶”。
喜上眉梢_画芯650mm宽x1320mm高
本次展览的焦点,是吴东奋家属捐赠的五幅代表作首次公开展出。其中《华夏流芳》以苍劲古榕象征文化根脉的生生不息,《阳光初抹》则以晨曦中的鹭鸟群像隐喻艺术创新的蓬勃生机。福建博物院院长在致辞中表示:“这批作品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福建文化基因的载体,我们将通过数字化保护与学术研究,让传统工笔焕发时代活力。”
素墨丹青_画芯666mm宽x658mm高
开幕式上,闽江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回顾吴东奋与母校的深厚渊源:“吴教授曾在此执教,其‘一兼众美’的教学理念影响了一代学子。今日展览,既是艺术回馈,更是美育传承。”
华夏流芳_画芯656mm宽x1300mm高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曾评价:“吴东奋的探索不仅是技法突破,更是观念革新。他以胸有成竹的构思与胸无成竹的偶然效果,开创工笔画新格局。” 著名评论家柯文辉亦指出,其作品“克服时下纤弱艳俗之弊,以雄实深厚的拙朴之美,接续中华美学正统”。
花睡 月醒 鸟梦_画芯448mm宽x678mm高
展览现场,观众可透过《柳塘春色》等作品,感受工笔与写意的交融:鹭羽精细如生,草木水墨淋漓,虚实之间尽显“墨分五彩”的东方哲学。
朱衣点素心_画芯790mm宽x715mm高
展览将持续至6月21日,每日9:00-20:00开放(周一闭馆),市民可免费参观。福建博物院同步推出学术讲座与工笔画体验工作坊,邀请公众近距离感受水墨工笔的玄妙之境。
燕处自陶然_画芯823mm宽x848mm高
吴东奋的艺术人生,恰如他笔下的古榕——根植传统土壤,枝叶探向现代苍穹。此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与创新启示。
责编|陈君妍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