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报】金盾守雄关 文旅焕新颜 三晋公安做好长城保护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9:47 2

摘要:天空湛蓝,白云悠悠。这座以“险”闻名的“中华第一关”,在初夏的微风里更显巍峨沧桑。游客踏着斑驳的青石古道缓步而下,与他们相向而行的,是雁门关景区警务室的民警和长城保护员。他们每天都沿着关墙和古道巡逻,守护着这座长城雄关。

金盾守雄关 文旅焕新颜

三晋公安做好长城保护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5月6日16时许,山西代县雁门关。

天空湛蓝,白云悠悠。这座以“险”闻名的“中华第一关”,在初夏的微风里更显巍峨沧桑。游客踏着斑驳的青石古道缓步而下,与他们相向而行的,是雁门关景区警务室的民警和长城保护员。他们每天都沿着关墙和古道巡逻,守护着这座长城雄关。

巍巍长城,绵亘三晋。

山西是长城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境内长城纵横3500公里,有文化遗存4276处,坐落着雁门关、平型关、偏头关等雄关要塞,留下了从战国至明清的历史印记,是民族融合的生动见证。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指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强调“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一年来,山西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以担当作为守护千年文明根脉,护航文旅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长城文化保护与发展贡献公安力量,擦亮了“晋善警美”金名片。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忻州、朔州、大同等地,探寻长城沿线公安机关守护长城的生动实践。

筑牢长城保护“平安盾”

“部门协作”+“打防结合”,构建全天候立体化防护网络

“雁门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旅游景区。为了守护好这一历史文化瑰宝,我们专门设置了雁门关景区警务室。”在雁门关入口处,记者见到了代县公安局雁门关派出所所长施素娟。

走进雁门关景区警务室,一块占据整面墙壁的高清大屏引人注目,景区各重要点位的实时画面清晰呈现。“旅游高峰期,景区单日游客接待量可达3万人次。”施素娟告诉记者,“我们建立‘人防+技防’双重保障机制,一方面增派巡逻警力,另一方面依托智能监控系统开展视频巡查,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各类安全隐患和破坏行为。”

代县境内有4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梳理出的长城点段有60余处,长城保护任务艰巨。代县公安局以雁门关长城一线带动境内39堡12联城,多维度筑牢长城安全防线。

“我们与文旅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信息互通、问题共商、工作联动格局。”代县公安局副局长任云峰介绍,他们还充分利用广播、大屏幕等加强长城保护宣传,“过去因为群众保护长城意识不足,私自拆取长城土石等破坏长城现象时有发生,现在这些行为都没有了,群众积极参与长城保护工作,成为长城的守护者。”

守护巍巍长城,需要多方合力。山西长城沿线公安机关普遍与文旅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推动长城保护从“单一监管”走向“多元共治”。记者从山西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了解到,各地在保护长城工作中,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省公安厅大力支持保障,争取专项资金在全省配备文物保护员近3000名;推动将重点文保单位纳入“雪亮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国家、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周边及重要路口视频监控全覆盖;在重点文保单位设立派出所、警务室40余个,为11个市和2个县配备无人机25架。

在左云县,无人机巡防在长城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云县境内有近38公里明长城遗址,摩天岭长城以地势险峻著称。“单靠人力巡防难度大、效率低,自2022年起,我们开始用无人机对长城沿线进行常态化巡防。”左云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金俊华介绍,今年4月左云县公安局为各派出所增配了搭载红外相机的大型专业无人机,可挂载救援装备、开展夜间监测,弥补了小型无人机续航时间短、有监控盲区等不足。

激活文旅经济“新引擎”

“区域联动”+“旅游警务”,打造特色服务安心品牌沿着山西长城1号旅游公路进入大同市境内,从西往东徐徐穿行,可以游览许多各具特色的长城雄关古堡。这些承载着历史沧桑与人文底蕴的打卡胜地,推动大同长城旅游热度节节攀升。大同市公安机关探索区域联动新机制和旅游警务新模式,全力打造特色服务安心品牌,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的得胜堡,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京包铁路与长城在此交会。每逢节假日,这里常迎八方游客。

4月30日9时,得胜堡景区门前,由大同市公安局新荣分局联合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公安局、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处堡子湾车站派出所组成的队伍整齐列队,随着号令下达,队员们迅速奔赴景区重点区域,拉开“五一”假期全天候巡防的序幕。

“这次巡防行动以跨区协作、科技赋能、宣防一体为核心,开启了区域联动护航文旅的全新警务协作机制,为长城景区安全和游客平安构筑起立体防护网。”大同市公安局新荣分局局长张麒说。

5月2日下午,“长城文脉筑新梦·李二口畔庆五一”文艺演出在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民俗文化村热闹上演。天镇县公安局民警全程在岗,保障演出顺利举办。天镇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康永兵告诉记者,李二口民俗文化村是天镇县委、县政府依托李二口古长城打造的国家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天镇县委、县政府依托长城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护航文旅产业经济发展,公安机关责无旁贷。去年6月,我们在李二口古长城下设立了警务室,让游客在欣赏长城壮美风光的同时,随时随地感受到‘警察在身边、安全在身边、服务在身边’。”康永兵说。

谱写乡村共富“和谐曲”

“平安建设”+“警网融合”,织密多元共治网格化治理体系

地处偏关县的老牛湾是黄河入晋的起点,也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碧绿的黄河水、巍峨秀丽的山峰,让这个小村庄成为了国家级旅游景区。游客如织的背后,是公安机关织就的平安网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安全感。

5月5日,偏关县公安局启动夏季严打专项行动。“我们把平安乡村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立足季节治安特点,推行‘十打四防四整治’四季严打机制。”偏关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武培廷向记者介绍,2024年全县149个行政村中132个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连续5年实现涉长城案件“零发案”。

“做好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必须扎根群众、倾听民声。”基于这一理念,偏关县公安局推行警民恳谈制度,常态化开展警民面对面交流,精准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截至今年4月警民恳谈已开展了7期,化解矛盾纠纷116起,办成了一系列民生实事。”武培廷说。

朔州公安机关在长城沿线乡村治理中同样交出亮眼答卷。朔州市境内保留着战国至明朝各个时期的长城遗址1649处。2022年8月,朔州市公安局依托这一地域特色,打造“1+1+N警网融合”长城社区警务队。警务队由1名社区民警和1名辅警牵头,汇聚网格长、网格员、治保会成员等多方力量,创新推出“巡逻+”共治警务路径,激活“有限警力+无穷群力”的强大效能,全面升级基层巡逻防控模式。2024年,全市派出所接处警情数、立受案数分别同比下降37%和33%。

古老而雄伟的长城脚下,山西公安用创新的治理模式、温暖的为民情怀,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了平安和谐的美丽篇章。

来源: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