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有赚头】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 酱香酒都文旅融合场景上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20:34 2

摘要:作为区域经济构成的基础单元,镇域经济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城乡融合的“毛细血管”,对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强调“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

作为区域经济构成的基础单元,镇域经济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城乡融合的“毛细血管”,对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强调“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记者聚焦“镇“有赚头,以主要产业为切入口,透视贵州镇域经济样本。

5月19日,走进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杨柳湾街的京华酒庄,游客不仅可以闻香品酒,更是沉浸在酱香白酒文化之旅中。这座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老酒庄,完整保留了传统酿酒生产线,每年吸引近2万人次参观。

“以前大家冲着酒来,现在更看重文化体验。”京华酒业董事长严跃群说。酒庄内增设了酒文化馆、勾调体验室等特色项目,游客可以通过文物史料、多媒体展示了解酱酒历史,甚至亲手参与调酒,将品酒升格为一种深度生活方式。

游客参观京华酒庄老烧坊。 通讯员 余甚君 摄

产业转型,从生产车间到文化体验馆。近年来,茅台镇党委、政府推动酒企从单一生产转向“酒旅融合”,通过“规划引领、文化赋能、业态融合、政企联动”推动酒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集山水、人文、美食、美酒于一体的体验场所。

政策带动下,杨柳湾街等文旅综合体深挖酿酒文化IP,创新“酒+美食/音乐/体验”多元业态,汇聚示范性酒庄、美食街区、白酒主题酒店,开发调酒沙龙、直播带货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将工业流程转化为文化体验,同时完善配套服务、培育夜经济,实现从单一卖酒到输出生活方式的跨越,成为茅台镇展示酒文化的橱窗。截至目前,茅台镇已有20家这样的星级酒庄。

遵义市红花岗区罗小微说:“游客需要减压和情绪价值。杨柳湾街配套的生活场景是很好的载体,品尝美酒后,更多了一份认同。”

夜间的杨柳湾街酒店林立。

文化赋能,从产品销售到生活方式输出。贵州茅排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泽枢通过直播推广茅台镇文化,员工罗静梅在镜头前展示酿酒工艺和地域特色。“我们想让消费者从‘买酒’变为‘探索酒文化’。”王泽枢说。这种“文化带货”模式,正逐渐改变传统销售逻辑。

屏幕前后是茅台镇白酒企业从“工业型”向“文化型”转变的真实写照,更是大众的生活方式之一。

仁怀市亿度烧坊酒业则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活动:酱酒酿造体验课让游客参与制曲、蒸馏;调酒沙龙鼓励消费者创作专属酱酒;“盲品挑战”通过趣味游戏提升品鉴能力。“这些活动增强了消费者对酱酒的归属感,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企业负责人李奕成说。

仁怀市亿度烧坊酒业负责人李奕成(右)与游客互动。

除了酒香,杨柳湾街还以“茅台味道”留住游客的脚步。五马河鱼、合马羊肉、茅村盐帮菜、阙家豆花面等地方美食,与酱酒形成绝妙搭配。许多酒庄还开设餐饮服务,让游客一边微醺一边感受本地美食。

如何让游客留下来?茅台镇的答案是:创造多元体验。每逢节假日,1915广场的音乐节以“音乐+酒旅+夜市”吸引人流。夜晚的灯光、乐队的演出、特色小吃和酱酒品鉴,成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二次消费。

今年五一期间在茅台镇举办的啤酒音乐节。

从千亿产值到文化符号,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茅台镇的转型背后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逻辑,当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本身,而是追求文化认同与体验感时,酒庄、美食、音乐、互动活动便成了新的竞争力。

未来,这座千亿级小镇会以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向世界展示酱香白酒的另一种可能——不仅是一杯酒,更是一种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颖

编辑 莫欣欣

二审 杨红

三审 李玲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