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阴田乡大沟脑村的田野间,全乡20余名青年干部身着红色志愿马甲,手持锄头、铁锨等农具正和村民们一起劳作,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晶
5月21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阴田乡大沟脑村的田野间,全乡20余名青年干部身着红色志愿马甲,手持锄头、铁锨等农具正和村民们一起劳作,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翻土、起垄、播种、浇水……青年干部们在大沟脑村党员群众的帮助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为村“幸福食堂”开辟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幸福菜园”。“以前总觉得农业政策落实在文件里,今天才真正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分量!”劳作间,阴田乡党政办干部马延辉气喘吁吁地感慨说。这片菜园原本是村集体的闲置土地,经“庄员说事”村民议事会决定改造为幸福食堂的专属“菜篮子”,既解决老年食堂食材供应问题,降低运营成本,又为青年干部提供实践课堂,让青年干部在劳动中锤炼作风。
此外,大沟脑村还有共享猪舍、共享羊圈为食堂供应肉类食材。“菜园种植了马铃薯、甘蓝、小油菜等6种蔬菜,加上养的猪和羊,预计每年能为食堂节省开支6000多元。”大沟脑村党支部书记朱发山说。
此次实践是阴田乡“青清同行,廉润乡村”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劳动实践,让青年干部们不仅懂政策,更懂土地、懂农民。在农事劳动中体悟“向前看规划,回头看实效”的治理智慧。
“一开始起垄总是垄不直,歪歪扭扭的,大叔就在旁边提醒我,说起垄时既要看前面,也要往后看方向有没有偏移,偏移了就要及时纠正。这就如同我们开展工作时,既要盯着前方定准基线,又要不断回头校准走向,还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到‘脚下沾泥土,心中存准绳’。”阴田乡干部马林娟说。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