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一查肝硬化?浙一专家:这种痒注意,两项指标测起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05:59 2

摘要:最近,不少中老年朋友都会抱怨:“明明没起红疹,可皮肤却莫名瘙痒,尤其是晚上更难受。”常见的“风吹日晒、干燥缺水”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类“怪瘙痒”。难道,单纯擦点保湿都不管用了?这背后,是否暗藏更严重的健康警报?

最近,不少中老年朋友都会抱怨:“明明没起红疹,可皮肤却莫名瘙痒,尤其是晚上更难受。”常见的“风吹日晒、干燥缺水”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类“怪瘙痒”。难道,单纯擦点保湿都不管用了?这背后,是否暗藏更严重的健康警报?

一、常见原因,真的只是皮肤干?

皮肤瘙痒在老年人群中常见,普遍与皮脂分泌减少、角质层水分流失有关。冬季室内暖气过盛,血液循环往往会减缓,这使得皮肤更易紧绷、发痒。与此同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全身性疾病,亦可能诱发“全身性瘙痒”。但如果简单保湿、抗过敏治疗都无效,还伴有乏力、食欲下降,或肝肾区隐痛,就要提高警惕了。

二、当心!无明显皮损的“瘙痒”可能是肝脏“在喊话”
浙一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提醒:一种少见但易被忽视的原因是—— cholestatic pruritus(胆汁淤积性瘙痒),尤其是肝硬化或胆道梗阻的早期表现。

特点各异:此类瘙痒常“遍及全身,夜间尤甚”,即便抓破皮,亦不见典型的红疹、水疱。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亦会出现诸如轻微黄疸、右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或者乏力等状况。

发生机制:肝脏或胆道功能受损、胆汁排泄受阻时,血液中的胆汁酸与胆红素滞留,这类物质刺激末梢神经,从而产生强烈瘙痒感。

三、浙一专家支招:两个指标要查
要揭开“无痣瘙痒”的真相,临床上主要依靠两个血液学指标:

1.总胆汁酸(TBA)

胆汁酸为消化脂肪的关键物质,正常时由肝细胞合成,而后排入胆道。

若血清TBA升高,则表明胆汁排泄受阻、肝细胞受损或再摄取功能下降。

2.碱性磷酸酶(ALP)

ALP在肝、骨、肠等多组织均有分布,但胆道梗阻时,血清ALP会显著升高。

联合检测碱性磷酸酶(ALP)与总胆汁酸(TBA),能够更为精准地判定是否存在“胆汁淤积”问题。

四、指标异常,下一步怎么办?

1.影像学检查

肝脏B超、磁共振MRCP可直观评估肝脏硬化程度、胆道狭窄或结石位置。

2.进一步血清学及内镜

检查甲胎蛋白、肝纤维化标志物;必要时行肝活检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3.对症缓解

短期可选用胆汁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抗组胺药或局部冷敷;

若要从根本上长期改善肝功能,可从多方面着手。如进行抗纤维化治疗,调整饮食结构(低脂高蛋白、适量蔬果),戒烟限酒,并且控制体重等。

五、早发现早干预,保肝有方

1.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肝功、肝脏B超。

2.健康生活方式:少油腻、少加工,规律运动可提高肝脏自愈能力。

3.警惕伴随症状: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哪怕只是一两次,也建议及时就医。


皮肤瘙痒看似小事,却可能是肝脏“呼救”的前兆。中老年朋友若发现莫名瘙痒长期不愈,应结合上述“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两项指标,必要时进一步影像和内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把握“健康窗口期”,让生活更舒心、更安心。

本文为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或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中医主任与针灸推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