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专业术语化作趣味故事,当童真视角碰撞科学智慧,一场跨越年龄的气象对话精彩上演。近日,2025年普洱市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在普洱市气象局举办。来自气象领域和社会各界的科普爱好者齐聚一堂,以“气象”为笔,以“科普”为墨,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科学画卷。
当专业术语化作趣味故事,当童真视角碰撞科学智慧,一场跨越年龄的气象对话精彩上演。近日,2025年普洱市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在普洱市气象局举办。来自气象领域和社会各界的科普爱好者齐聚一堂,以“气象”为笔,以“科普”为墨,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科学画卷。
2025年普洱市气象科普讲解大赛现场。
大赛现场,成人组与青少年组选手各展所长,围绕“科技强国 探气象万千奥秘” 这一主题,他们精心准备的讲解,将知识与创意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成人组选手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积累,以气象科学知识、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动的讲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发布的?”“天空的‘暴脾气’从何而来?”“气象观测站网如何服务低空经济?”一个个专业问题在他们的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带领观众领略气象的魅力。
选手从气象学解码晚霞之美。
选手普及春天里的“刺客”--倒春寒知识。
选手科普暴雨防御指南。
青少年组选手们则以独特的童趣视角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气象科学注入了别样的活力。“自然界的‘旋转巨人’台风如何诞生与应对”“神秘的气象魔法世界”“普洱咖啡与气象的共生之旅”,他们用稚嫩却充满热情的声音,深入浅出将气象奥秘娓娓道来,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对气象科学的无限热爱与蓬勃热情。
选手讲解神秘的气象魔法世界。
选手科普自然界的“旋转巨人”台风如何诞生与应对。
本次大赛的亮点之一,当属新增的评委问答环节。由气象专家与科普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专业评审团,凭借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一个个专业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选手们沉着应答,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评委向参赛选手进行现场提问。
选手就评委提出问题进行应答。
本次大赛覆盖面广泛,参与度极高。参赛群体既有深耕气象行业的工作者,也有社会各界热爱科学传播的人士。在赛制设计上,大赛大胆创新,设立成人组和青少年组两个组别。成人组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展示,青少年组则重点关注兴趣培养。这种差异化赛制,为不同群体搭建起展示才华的舞台,有效促进了气象科普在全龄段的覆盖。
气象工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气象知识进行讲解。
充满热情的青年组选手。
“作为气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好预报服务,更要做好科普传播。这次比赛让我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只有‘接地气’,才能真正走进百姓心里。通过与其他选手的切磋交流,我对于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成人组选手刘旻表示,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需要把科学语言转化为“民生语言”,才能让更多人认识气象、关注气象。
“我一直对天气变化很感兴趣,参加这次气象科普讲解比赛,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通过与其他选手交流,我对气象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未来也希望能继续探索更多气象领域的奥秘。”青少年组的选手郭简骁说。
成人组一等奖获得者。
青少年组一等奖获得者。
气象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之翼,加强气象科普既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气象部门推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气象部门持续深化科普创新,通过开展多元化活动,用“百姓语言”拆解气象科技“黑匣子”,不断提升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和防灾减灾能力。此次大赛通过科学的态度、生动的语言、创新的方式,宣讲气象科技成果、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增进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技资源科普转化和传播能力,推动气象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婷(文/图/视频)
编辑:李晓晶
监审:罗 嘉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simaotv1234@126.com
来源:思茅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