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败北录:从品牌信仰到运营之战,安踏如何逆袭登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09:09 2

摘要:在运动鞋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产运动品牌历经艰辛,终于从2003年的挫败中重新崛起,于2022年夺回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这一转变背后,是以李宁和安踏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的长期较量。

在运动鞋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产运动品牌历经艰辛,终于从2003年的挫败中重新崛起,于2022年夺回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这一转变背后,是以李宁和安踏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的长期较量。

回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辉煌时刻让李宁品牌名声大噪,国内销量一度超越阿迪达斯,距离超越耐克的目标似乎触手可及。当时,李宁提出的“用十五年时间在中国市场上超越耐克”的口号,充满了壮志豪情。相比之下,安踏虽刚上市不久,但尚未在中国奥委会的赞助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商业世界的竞争往往充满变数。近二十年后,李宁的市场占有率依然徘徊在2008年左右的水平,而安踏则异军突起,不仅在2022年成为中国第一运服品牌,其CEO更是豪言壮志地表示,安踏单品牌将在三年内超越耐克在中国的影响力。

耐克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挑战,与其市场策略的转变不无关系。近年来,耐克选择密集复刻经典款,以迎合消费者偏好。这一策略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业绩的增长,如乔丹品牌销售额的显著提升。然而,随着经典款满大街泛滥,耐克的品牌形象和号召力逐渐受到侵蚀。AJ联名款等曾经炙手可热的商品,如今二级市场价格已跌破发行价。

与此同时,安踏等本土品牌则抓住消费市场的K型分化,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布局,以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兴营销手段,成功吸引了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安踏更是通过收购FILA、始祖鸟等品牌,构建了多品牌矩阵,实现了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全面覆盖。

安踏的多品牌策略不仅为其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更在运营层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灵活性。通过不同品牌积累的销售、用户互动等多维度数据,安踏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市场潮流和消费者需求。例如,当始祖鸟因“体制内穿搭”走红后,安踏迅速调动其他品牌,如可隆、迪桑特等,共同围猎这一细分市场。

相比之下,耐克在单品牌DTC(直接面向消费者)转型中显得力不从心。其专业户外运动线ACG虽然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创新能力,但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运营和渠道推广,始终未能在中国市场掀起波澜。随着ACG主理人的离职和户外风在中国的爆发,耐克错失了这一重要市场机遇。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也反映了其旧有营销范式在新时代下的不适应性。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渠道盛行的今天,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选择和认知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耐克等传统大牌需要调整其营销策略,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以适应这一变化。

安踏等本土品牌的成功,则为中国运动鞋服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它们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创新的营销手段和多元化的品牌矩阵,成功吸引了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这一趋势也预示着未来运动鞋服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多元化。

如今,耐克等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已不容忽视。它们需要调整市场策略,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以应对本土品牌的强劲崛起。而安踏等本土品牌则将继续发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优势,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